03.03 浙江臨海沿江盛產“中國好竹筍” 源於有塊風水寶地“黃土山 ”


筍王!好大的筍!又白有嫩,一顆筍有10多斤重。筍農陳慈利抱著幾棵粉嫩的大而白的筍咧開了嘴。他是一位有著幾十年歷史的筍農。

筍農陳慈利的家裡,時常來城裡的客人,他也很好客,把客人們帶到不遠的山上的竹林裡,拿著鋤頭,讓客人自助挖筍。客人來挖這個筍,不但是不支付一分錢,好客的筍農慈利還會讓客人免費帶走自己挖的筍。

好多城裡人都聽說浙江臨海有一個沿江的地方,盛產“中國好竹筍”,他們這裡的竹筍,不光大,並且還是甜的。當地人說,這些好竹筍,源於當地人有塊風水寶地“黃土山 ”。

當地這一座連接臨海和黃岩的黃土山很陡,以前這裡的人們要翻山越嶺才能在浙江黃岩和臨海之間來回。現今已經打通了隧道且開通了高速公路,與台州火車站就是十五分鐘的車程。這個黃土山的北面是臨海市所在地,黃土山南面則是距繁華的黃岩市區不遠。

黃土山,向來以盛產竹筍為名,四十年前,當那地還交通不便的時候,就有人爬山越嶺到這兒來品嚐鮮筍的味道。這些盛產竹筍的村莊,屬於浙江台州臨海市沿江鎮,有黃土山村、外王村、雙洋村、石牛村、新興村、水洋村、景秀村等。


沿江鎮這裡的毛竹筍有別於臨安的小竹筍,也有別於莫干山的筍,這裡的筍,又大又白,高興的時候還可以咬上一口品嚐一下,它的美味鮮香得益於獨特的氣候和土質。由於靈江的水系和山脈的阻隔,這裡氣候特別適合於毛竹筍的生長,肥沃的黃土更是使毛竹筍白白嫩嫩的關鍵所在。

喜歡食筍的食客們,把多種筍擺在一起,哪怕是燒爛了,用舌頭一嘗,就知道哪個筍是出自黃土山附近,哪個不是。黃土山的筍,竟能夠生吃,當水果吃,這就是一奇了,也說明了當地水源和空氣等保護得好。

春天來了,這一段時間,沿江鎮各村山上的竹筍冒尖了,鎮裡還在3月30日至31日組織了一個第一屆竹筍文化節,好多城裡人都過來一起共赴綠色竹海之約。

文化節期間,活動豐富多彩,望竹海、觀竹景、拍竹林、賞竹藝、挖竹筍、品美味。如珠海旗袍秀,竹林攝影比賽,竹森音樂節,竹製品民間工藝品展示,竹筍爭霸賽,剝筍大賽,竹竿舞表演,竹林尋寶等等。

竹筍文化節,美食、美景、文藝表演,臺臺好戲,輪番上演,讓前來參加文化節的遊客吃得開心、看得滿意、玩得盡興。

政府搭臺,讓沿江鎮的竹筍成為“文化大餐”的主角。沿江鎮領導說,竹筍文化節成為了當地一個熱鬧的民間集市,今後將每年辦下去。

靈江的水,沿江的空氣,沿江人勤勞質樸,加上竹筍文化,吸引著一撥又一撥的食客,湧向黃土山附近的黃土山村等幾個小村莊觀賞、挖筍、品嚐美食。

很多人不知道沿江鎮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要叫“沿江鎮”,20年前,這裡的鎮政府是“水洋鎮”,水,是南北縱向貫通整個臨海區域的靈江。現在的沿江鎮就因依傍這靈江水系得名,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圖為文化節開幕式文藝表演。

王全建,是臨海市一位著名的竹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沿江鎮黃土山村黨支部書記。竹筍文化節開幕式後,他帶著記者來到山上,在竹林裡向記者介紹黃土山村遠近聞名的“山黃魚”。

一位跟著大人來這裡旅玩的小女孩,拿著王全建“山黃魚”甜竹筍,當水果生吃。山黃魚是他們的一個品牌,就像一個身份證,有了這個身份證,他們的竹筍就能夠保證口感和質量,回頭客很多,不愁銷量,價格還比市場上高出一大截,並且都是供不應求。

王全建說,黃土山是他們村的金元寶。黃土山村在山的北面,才形成了這裡的黃土松溼有度,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恰到好處讓長出的竹筍又大又好又甜。

黃土山村有耕地面積341畝,山林面積1217多畝,三面環山,山青水綠。據村裡老人說,竹筍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時期就開始種植青皮竹、金竹、箬竹等,後來因為產出的竹筍肉色白,筍殼薄,可食率高,口感鮮嫩,可口甜美,成為了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記者瞭解到,有著“浙江竹筍之鄉”的沿江鎮,有竹林面積11000畝,毛竹面積佔99%以上。竹林分佈全鎮各村,其中以黃土山村、雙洋村、景秀村的竹筍品質最優,“肉白殼薄、口感鮮嫩”,被喻為“山黃魚”,受到廣大食客們的一致好評。路過黃土山,必得嘗一嘗黃土山的鮮筍呀!


當目前為止,沿江鎮共有合作社7家。其中臨海市黃土山竹筍專業合作社的“黃土山嶺”竹筍品牌,臨海市黃泥山腳竹筍專業合作社的“山黃魚”竹筍品牌,遠近聞名。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檢測質量、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產品不僅銷往台州本地,還銷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來源:浙江電視臺《周哥視角》記者周建仕 陳佩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