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民用葡萄自釀的酒能多喝嗎?

江邊小木屋


農民用葡萄自釀的酒可千萬不敢多喝!無論口感多好,都不要貪杯!這個作為親自喝過的農村人最有發言權了!下面是我的切身體會。



記得有一年我們一幫農村的好友聚會,農村的一位老哥帶來一壺自家釀的葡萄酒,說是口感不錯,覺得釀的很成功,專門讓我們幾個農村老孃們嚐嚐他的手藝。

葡萄酒裝在一個軍用鋁製水壺裡。吃飯的時候每人倒了一小杯,大概也就三兩吧!喝的時候覺得口感酸甜,回味一下覺得有股熱氣直衝腦門。大家圍坐在農村小院子的葡萄架下有說有笑的,氣氛非常熱烈。

過了一會兒功夫,我覺得臉龐燥熱,觀察了一下其他幾個女人也都紅了臉龐。於是取笑說,這老哥自釀的葡萄酒後勁挺大啊!看!大家的臉都紅了呢!有位酒量大一些的農村大姐還鬧著說還有木有了?沒喝夠呢!過了一會兒,我覺得不太好受,就藉口熱站起來溜達到門外透透氣,跟著出來的還有另一個朋友。她說也覺得難受。很納悶今天這是怎麼了?平時可不止喝著這點酒就上頭的呀?

回來的路上我頭疼欲裂,趴在朋友的肩膀上迷糊到家。喝了很多熱水,第二天才緩過勁來。


後來我 把這事說給在農村當赤腳醫生的姑父聽。姑父說,可能是喝了自釀的葡萄酒導致的頭疼。我分辨說以前也喝過農村自釀的葡萄酒,覺得很甜很好喝,也沒出現這種現象啊?他說,不一定,因為農民自釀的葡萄酒消毒不徹底,葡萄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甲醇,葡萄皮在發熱過稱中還會產生一種雜醇油的有毒物質。如果含量少,喝的少,不會有啥感覺,或者你的肝臟解毒能力強,會很快分解掉,反之就會有輕微中毒情況發生。他曾經接診過一個農村患者因為喝多了自釀的葡萄酒導致糖尿病復發的呢!

姑父還告訴我,喝葡萄酒的確有好處,但是不要喝農村人自己做的,要喝正宗廠家生產的葡萄酒。因為只有大廠家的正宗葡萄酒才含有單寧。才有疏通和強健血管的作用。

我們來對比一下,左邊是廠家生產的葡萄酒,右邊是農村人自釀的,顏色區別很大。為什麼區別這麼大呢?因為大家可能都不清楚:廠家釀造的葡萄酒用的原料葡萄是皮厚核大的特殊品種小葡萄。我們自己用的是皮薄肉厚的水果葡萄。葡萄的皮越厚,單寧含量越多。單寧的含量是葡萄酒優劣的一個標準。農村用葡萄自釀的酒根本不含單寧。也沒有疏通血管的作用,再加上自釀酒加熱消毒不徹底,冰糖放很多,會產生甲醇,雜醇油等有毒有害物質。喝多了還會造成血糖升高,損傷肝腎等嚴重問題。



所以,為了您的身體健康,農民用葡萄自釀的酒千萬不敢多喝!切記!切記!我是煙臺的豔陽之美。以上是肺腑之言,如有不妥,歡迎各位留言探討。


豔陽之美


自己釀的葡萄酒,往往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偶爾少喝點,肝臟有排毒的能力,問題不大。喝的多了,就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

首先是葡萄原料不做農殘檢測,購買的葡萄很難保證沒有農藥殘留。吃葡萄都吐葡萄皮,釀酒的時候往往就沒這麼講究了,農藥殘留很容易就超標了。

其次家庭釀酒沒有嚴格的消毒過程,往往開水燙一下就當殺菌消毒了。

最後釀酒的溫度不達標,往往靠室溫來釀酒,控制不好溫度,就一定會有甲醇產生,這是有神經毒性的,喝多了會有雙目失明的危險。

最最關鍵的是,自己釀的就,到喝的時候也沒有經過任何食品安全檢測。

這樣的三無產品,假如一個小廠敢這樣做,被媒體曝光後一定會被社會各界怒斥。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自己在家做這樣的三無產品,置風險於不顧,還樂此不疲。

有關專業部門曾對自釀葡萄酒樣品進行分析,顯示樣品中含有不同濃度的甲醇和雜醇油。

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甲醇是結構最為簡單的飽和一元醇,經口攝入0.3~1g/kg可致死,一般用於製造甲醛和農藥等。

葡萄中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再經過酶的催化作用生成雜醇油。

上述這些比乙醇對神經系統有更強的毒性,達到一定量直接帶來的身體反應就是頭疼。所謂很多人感覺自己釀的酒後勁足,往往就是因為雜醇含量超標而導致的。

自釀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如果用塑料瓶、不鏽鋼、鋁器皿等來盛裝,可能還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更多有毒有害物質。

大多數家庭釀製葡萄酒過程還沒有除去甲醇和雜醇油的工藝,自行釀製和飲用時一定要當心。少量飲用,不要多喝,避免對身體造成危害。


加百利點靠木


這個問題有意思,什麼叫能多喝嗎?多少是多?茅臺酒,五糧液能多喝嗎?

可以肯定的說,自己釀造的葡萄酒不僅能喝?而且可以放心的正常適量的喝。因為是自己釀造的,所以就更放心。為什麼我敢這莫說,因為每年我都在中秋節前後自己做葡萄酒,已經十幾年了。

以前我都是用純淨水桶一次做兩桶,後來又買了一個專門做葡萄酒的玻璃缸來做。原來是我自己做,後來左鄰右舍都跟我學著做。大家都在喝,卻從未聽說過誰因為喝自制的葡萄酒而出過任何事情。



自制葡萄酒方法很簡單,在此簡要介紹一下。

在葡萄大量上市季節(中秋節前後),購買成熟的葡萄,巨峰,玫瑰香都行(顏色深的),做出來好看些。把壞的,不熟的,次品果等剔除,清洗,涼曬至表皮沒有水珠,把純淨水桶洗淨用白酒涮一下消毒。然後按照十斤葡萄二至三斤白糖或者冰糖的比例混合裝入桶中,蓋上桶蓋,放在屋裡不礙事的地方,兩三個月後,就可以享用了。如果有誰真的想做,有問題儘可以私信我,有問必答,包你成功啊!



因為是自己喝自己做,當然就特別放心。

我是婉陽鼎,關注三農。關注你我他,真心與你做朋友,共同快樂生活!


婉陽鼎


1、最好用釀酒的專用葡萄,如赤霞珠、龍蛇珠等。這些葡萄含糖量高,有特殊的香味成分。釀出來的酒口感好、酒精度高、運氣好的話可以保留它獨特的香味。

2、自釀的酒在衛生上是可以相信的。因為如果有雜菌釀出來的酒就有怪味,喝不了。

3、自釀的酒保存比較困難。但如果保存1到2年之後,仍然沒有腐敗味道,例如酸,例如沒有用木桶而有澀味。這樣的酒就是運氣好,如果還能有香氣,就值得期待了。

4、總結二三兩條原因。質量的酒在喝的時候是比較安全的。因為有問題的酒它就不好喝。

5、相反,現在市面上很多低檔的葡萄酒。在加工過程中間大量使用防腐劑。反而遮蓋了酒本身的問題。例如硫化氫超標、甲醛超標、甲醇超標。可以說,我寧可喝自釀的酒,也不喝一百塊錢以下的葡萄酒。

6、最後安利一點兒經驗。首先,釀酒的葡萄絕對不能洗。而且皮上酵母菌形成的白膜要完整均勻,沒有被雨打過或者雜菌感染形成的斑點。在買的時候就要挑好。最好是到採摘園看好後。談個二三百斤的採購量。自己採摘葡萄架上中上部的葡萄。這樣的葡萄灰份少。因為在種植時塵土容易聚集在下部的葡萄上。

好的葡萄才有好的葡萄酒。這句話只有自己釀過幾回葡萄酒才有體會。因為在自然發酵法釀酒過程中,人能控制的成分太少了。選好葡萄、精心挑選、溫柔摘粒(不能連著杆揉搓,新鮮葡萄的莖有澀味)後,發酵過程除了加糖量和溫度控制外。只能等待老天爺的賞賜了。最終決定自釀葡萄酒品質的因素,是葡萄的成分,和在葡萄皮兒上生存的酵母的株型決定的。工業化大批量生產那來的酒質量比較均衡,但也難以產出藝術品級別的酒。連工藝品都算不上。

現在個人釀製葡萄酒。條件其實很容易達到。原料有專門種植釀酒葡萄的農戶。工具在淘寶上就能解決。嚴格一點的,酒精度,糖度,ph值都能買到相應的測試工具。奢侈一點的,自己還可以弄個橡木桶。一般是在1到2年之後,如果酒還能存得住,酒精度夠,有一定的香味,就值得放到橡木桶裡。酒瓶、軟木塞在網上都很便宜。找個禮品公司,幾千塊錢就可以訂一套200瓶木盒套裝,很不錯的包裝,連商標都有。平均算下來,一瓶酒光成本就得上百塊錢。


一瓶能拿得出手的自釀葡萄酒。 需要5到6年的時間。喝的不僅是味道,還有一份情誼和情趣。

PS:釀酒葡萄並不貴,根據年成和品種有差別,一般不超過十塊錢一斤。

很有意思的是,酒廠願意回收自釀的葡萄酒。只是價格太低。


文抄公錢某


網上廣為流傳自釀酒甲醇高,容易中毒,甚至死亡。

其實自己小量自釀的葡萄酒,達到除菌效果,完全發酵是不會引起甲醇中毒的,同時要注意每次不高於五十毫升。


東方花雪


農民用葡萄自釀的酒敢多喝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請自來想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膠東農村老家的院子門口有一小塊菜地,多年前我爸在臨牆的地方種了一棵葡萄樹,這幾年來,在父親的精心管理下葡萄樹長的很大,葡萄也是越結越多,即使給鄰居們送一些也還是吃不完。像這種情況的家庭有好多,於是從四五年前開始,我們那裡流行起自己用葡萄釀紅酒,我媽每年也會釀好多,每次我回老家的時候都能喝到,走的時候還帶一些。

那麼這些農民自釀的葡萄酒能不能多喝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葡萄酒的釀造方法。首先這些用來釀酒的葡萄品質是很有保證的,都是農民自家種的。然後找一個大盆,用剪刀把葡萄一粒粒翦落到盆裡。破了皮的葡萄是不能要的,因為剪完之後要把這些葡萄用淡鹽水浸泡十幾分鍾,破了皮的葡萄鹽水會進到果肉裡,影響酒的口感。浸泡完之後用清水沖洗一下然後晾乾,之後用手把葡萄一個個捏碎,皮和籽也一起留在盆裡。這一步進行完之後,就可以混入白糖了。至於混入的比例,我媽做的時候一般是6:1這樣子,但是做出來的酒我感覺有些偏甜,如果不喜歡很甜的可以少放一些糖。混合好之後就可以裝罐了,裝的時候不能把罐子裝滿,留三分之一左右空間的樣子,因為在後面的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氣體,液麵會上升,如果裝的太滿就溢出來了。這些都做好時候,那就可以交給時間了。大概發酵十五天就可以了,在罐子口蒙個紗布,倒出來就可以喝了。

至於能不能多喝,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是沒有問題的,從口感上來說也是很不錯的。但自釀的葡萄酒也是酒,後勁還是挺大的,建議一次不要喝太多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