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在这个连走路都汗流浃背的天气,有的人却扛着几十斤的工具,在没有空调的地方作业,用责任心驻守轨道交通安全防线。杨永军就是这幕后大军中的一员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杨永军是3号线童家院子车辆车间换轮工班的工班长。他所在的工班主要负责3号线单轨列车转向架的日常维护和应急抢修工作,除了对转向架里的齿轮箱、电机、变电弓、制动装置等零部件进行检查维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走行轮轮胎的更换。

走行轮轮胎的使用公里数有一定的时限,需要定期更换。每辆单轨列车有2个转向架,8个行走轮轮胎,而3号线目前有37列6辆编组和15列8辆编组,共计342辆单轨列车,684个转向架。按照单轨列车转向架检修计划,杨永军和同事们平均每天必须要完成一个转向架的系统检修。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为方便车辆入库维修,换轮库内设置了列车运行轨道,所以库内无法全封闭,只能使用电扇、冷风机等工具来降温。室外温度高时,换轮库内就像一个大蒸笼,闷热无比。

“将转向架从车体上分离下来,是一件体力活”杨永军指了指旁边的工具说,“这是中心销扭力扳手,长2米,重20斤,是用来拆卸连接转向架和车体的零件——中心销的,一般一个检修人员要徒手旋转10多分钟,才能将其卸下。转向架拆离车体后,2个工作人员还要将重6.5吨的转向架推到指定维修地点。虽然转向架有走行轮辅助,但一般稍微瘦弱点的人,还不一定推得动呢”。

闷热的环境加上大量的体力工作,做完这些,杨永军和同事们的衣裤早已被汗水湿透了。“从转向架与车体分离、换轮完成,再到恢复转向架与车体的连接,这一个系列工作完成,我们一般要换两三次衣服,不然容易感冒,耽误工作。”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做完体力活,剩下的就是技术活。别看杨永军是个身材高大、体格健硕的彪形大汉,工作起来却是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在换轮技术上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走行轮轮胎的静态水平调试对工作人员的专注度要求很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必须将水平值的误差控制在0.3mm内。这关系到列车的行车安全,不能有一点的粗心和大意。”说到这里,被汗水迷了眼睛的杨永军用带有机油的手套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一不小心变成了“大花脸。”但他没有在意,转身继续下一步工作。沉浸在工作中的他,以最朝气蓬勃的姿态,在换轮库内留下最生动的剪影。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杨永军与单轨转向架朝夕相处了9个年头,他不仅是3号线第一批从事转向架检修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检修经验,如今还参与了转向架国产化项目的调试研究。在师带徒方面,他十分注重对优秀人才的梯队培养,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现在他的每一位徒弟都成为了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面对连日的高温“烤”验,杨永军说他早已习惯,他的制胜法宝就是保持一颗“责任心”——精修细检,助轨道安全,用责任感驱散因高温而浮躁的情绪,坚定运营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坚持让平凡变得伟大。杨永军其实只是轨道交通战高温、保安全战线上的一个缩影。对于轨道交通的一线检修人员来说,每一天都可能面对新的挑战,但他们在岗位上发挥“螺丝钉”精神,全力解决检修中发现的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用汗水与责任共同驻守起轨道交通安全防线。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供稿:易姿颖

供图:钟可臻

素材: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高心细”的彪形大汉杨永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