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首批白俄羅斯進口牛肉運抵成都

首批白俄羅斯進口牛肉運抵成都

成都鐵路口岸冷鏈查驗和儲存一體化設施

8月15日,記者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悉,首批白俄羅斯進口牛肉運抵成都。這意味著,白俄羅斯-成都的肉類冷鏈運輸新渠道全面打通,成都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國際鐵路運輸方式實現白俄羅斯肉類進口的城市。據瞭解,該趟進口牛肉班列於7月28日自白羅斯佈列斯特啟運,9000餘公里,歷時13天,於8月10日運抵成都國際鐵路港。

全面打通白俄羅斯-成都的冷鏈運輸通道

為加快打通白俄羅斯肉類採購渠道,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於今年年初會同進口肉類聯盟企業赴白俄羅斯開展了為期4天的商務考察,推動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形成白俄羅斯-成都的冷鏈運輸計劃。

“近期,我們將結合6月28日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5家白俄羅斯冷凍雞肉輸華契機,加快固化白俄羅斯-成都的肉類運輸渠道,同時推動川企開展至白俄羅斯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實現重去重回,降低企業綜合物流成本,做大做活雙邊貿易。”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

讓更多商品搭乘中歐班列(成都)“順風車”

本次運輸以佈列斯特站為集拼集運站點,有效突破國際集裝箱必須在固定換裝站甩掛瓶頸,創新實現冷鏈運輸新渠道拓展。

去年12月以來,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在全國首創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新模式,成功探索出通過區域互動實現更多進出口商品搭上中歐班列(成都)“順風車”的新路徑。今年2月,又實現了中歐班列(成都)內外貿貨物同列運輸、空箱換重箱,在確保運行實效的同時,有效破解了班列發展瓶頸,實現了班列運輸提質增效。截至目前,集拼集運運輸櫃量達174TEU(20英尺標準集裝箱)。

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負責人介紹,通過集拼集運,推動了倉位共享、代碼共享、資源共享,促進和提升中歐往返班列重載率,降低運行成本,更好服務於國際貿易、產業的發展。“下一步,將建立常態化機制,形成中歐班列(成都)集拼集運固定開行方案,促進集拼集運常態化運行。同時開發信息系統,探索建立和輸出國際班列信息化標準,推進鐵路港自動化作業指揮系統以及集裝箱中心站的作業協同系統的建設,並構建公鐵、海鐵多式聯運信息交換標準和運營平臺,為社會物流企業提供多式聯運業務操作的信息基礎設施。爭取鐵路部門支持,形成集拼集運的鐵路運輸新規則。”

逐步形成輻射全國的鐵路冷鏈運輸網絡

成都鐵路口岸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於2014年9月獲批,2016年3月通過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驗收。肉類口岸建有1000平方米冷凍(冷藏)集裝箱堆場、3450平方米冷鏈查驗和儲存一體化設施,貯存能力達3000噸。

目前,已通過中歐班列(成都)和“蓉歐+”海鐵聯運兩種方式開展27批次共計658噸肉類進口,是全國首個通過國際鐵路運輸方式直接進口歐洲肉類的口岸。

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中歐班列(成都)進口肉類為重點,依託西南地區最大的冷凍產品集散中心(銀犁冷鏈),服務西部地區冷鏈市場需求,逐步形成成都地區輻射全國的鐵路冷鏈運輸網絡,助力四川構建低成本、高時效的國際冷鏈分撥集散中心。

成都商報記者 吳華宇

圖據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原標題:搭乘中歐班列 首批白俄羅斯進口牛肉運抵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