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袁世凯在临终前,连声大呼:杨度误我,杨度误我,杨度误我。

那么,杨度到底何许人也,竟让袁大总统如此悔不当初?

关于杨度,有人说他是近代中国最复杂,性格最分裂的人物,也有人说他审时度势,才能历经四朝而不倒,更有人说他只是一个十足的政治投机分子。

不过所有的说辞,似乎都不能掩盖他的传奇。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杨度(1874—1932)

网上有个段子,很好的归纳了杨度一生的经历,而他的政治易帜,更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怂恿袁世凯称帝,赞同孙中山共和,北伐时说毛泽东能得天下,营救过李大钊,是杜月笙的师爷,入过佛门和国民党,最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共。

是的,杨度就是这样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杨度部分社会关系

由上图,我们也不难发现,杨度的朋友圈确实足够强大,他的人脉关系似乎打破了很多水火不容政治立场的桎梏。

那么,杨度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性情”人物,是被误解的真君子还是见风使舵的识时务者?

笔者以为,判断一个人,首先要从他的胸襟与前瞻性入手。

而关于杨度,我们从被他发扬光大的“中华民族”这一词汇,便可以真切感受到他站在历史转折点的大局观。

在清末民初,政治派别混乱,保皇派,立宪派,排满革命派,少数民族的王公大臣等明争暗斗,中华五千年文明危在旦夕,人民离心,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杨度在1907年,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被各民族广泛接受,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精神向心力。

“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族名……以此类推,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不以血统言,可决知也。

满、汉、藏、回、蒙古等几十个民族,都以“中华民族”为信仰,这一点深刻影响着当时以及未来的华夏儿女。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误解?

杨度,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有着革命基因的伟人圣地。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从晚清曾国藩到毛泽东,彭德怀,陈赓,齐白石等,皆是不世出之风流人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杨度自然也不例外,单说起杨度这个名字,也是有一番考究的。

杨度,原名承瓒,字晢(zhe)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有人说其字为皙(xi)子,笔者以为有误。

“度”字作思考解,而“晢(zhe)”意指明晰,其所指,大概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并颇为自得。

“度晢(zhe)相和”,而并非白皙(xi)之意。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杨度

杨度的家庭,本是世代为农。

其祖父杨礼堂,弃农从军,毫无背景竟一路晋升为正四品都司,后战死沙场;大伯杨瑞生也因军功官至总兵;父亲杨懿生,本是吹鼓手,早早过世,所以在10岁时,杨度过继给了大伯。

杨度很聪明,在18岁时便考取秀才,19岁中了举人。而在参加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很快结识了袁世凯、梁启超、徐世昌等时代风云人物。

这其中,尤其以袁世凯对他的影响最深,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袁世凯

杨度的才华,很快引起王闿运的注意。

话说王闿运,中过举人,世称湘绮先生,据说其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其曾入曾国藩幕府,力劝他废清自立为帝,然而主张却始终得不到曾国藩的认可,最后无奈选择离去。

王闿运,前后弟子数千人,门生满天下,其中包括夏寿田,杨锐、齐白石、刘光第等。此前,笔者曾在《一介布衣如何走进民国大总统的朋友圈?》一文中,写过关于齐白石、夏寿田、曹锟等人的关系。这层交集与杨度后来在南北议和时,为袁世凯奔走也有一定帮助。

王闿运慧眼识人,亲自到杨家府上招杨度为学生,可谓殊荣。在《湘绮楼日记》中,王闿运称杨度为“杨贤子”,毫无保留显示对这位学生的喜爱,隐隐中有将自己未遂之志托付于他的端倪。

据闻,王闿运的学问有三项,分别为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功名之学,也就是科举之术,如他的学生夏寿田为光绪二十四年榜眼及第;

诗文之学,无外乎诗书画印,业成,可为艺林之宗师大家,如大名鼎鼎之齐白石。

而帝王之学,则是良禽择木而栖,审时度势,辅君王以管霍之道,效法诸葛孔明亦或刘伯温,成就天下霸业。

在这一点,王闿运认为杨度可继承其帝王之学的衣钵,为此,也是倾囊相授。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王闿运

杨度在王闿运的门下学习数年帝王之学,所获良多,他曾与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

杨度不会自甘寂寞,很快他意识到当今时局,新学必将有一席之地。于是,他东渡日本,在弘文书院求学,竟与黄兴成为同学。

当时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日趋强大,杨度的思想,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时甚为流行的“宪政”对他有着不寻常的触动。而且,当时的日本,可谓是中华英才,龙盘虎踞,如宋教仁、梁启超、蔡锷、陈天华、孙中山等都在伺机而动。这些人都在后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政局,道统的走向。

作为历史的弄潮儿,杨度与黄兴主持的《游学译编》却因为刊费不足,只能选择回国募捐,又奉师命,拜访了张之洞。

没想到,恰逢国内“经济科”科举,杨度选择应试,并且中了第二名。其中第一名便是后来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梁士诒。

命运开了玩笑,传奇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很快,梁士诒因为姓梁(与梁启超同姓),而且“诒”字(康有为,原名“祖诒”),又触碰了慈禧太后的敏感神经,于是梁士诒被无情除名。

按理说,第一名被除名了,第二名应该按序递补。可是杨度因为是湖南人(慈禧一直打压湖南系官场),而且在日本求学时,还攻击过清政府,表露出对朝廷的不满,这一点,也是无法容忍的。

所以最终也被除名,还惨遭通缉。

走投无路的杨度,只得逃亡日本,并转学日本政法大学,研究宪政。无独有偶,在这里,杨度又遇见了汪兆铭,也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大汉奸”汪精卫。

只是,这个时候的汪兆铭,还是满腔的革命热情,对于救亡图存的信念也是十分坚定。

除此之外,留学期间,蔡锷与杨度也结下非常深厚的同学情谊。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汪精卫

虽然被通缉,成为“政治犯”,但杨度从未放弃过心中的追求。

他应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所作《湖南少年歌》,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足见其志。

很快,杨度被选为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又被推举为留美、留日学生维护粤汉铁路代表团总代表。

要求废除光绪二十六年中美粤汉铁路借款续约,主张收回路权自办以维护国家主权,发表了《粤汉铁路议》。

在张之洞的支持下,粤汉铁路收回自办,杨度圆满完成任务,声望大增。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张之洞

杨度的胸襟是宽广的。

他主张的君主立宪与孙中山的暴力革命,并不同道,但并不妨碍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

只是,黄兴与孙中山成立的同盟会,他拒绝加入,不过,他与孙中山之间,还是达成了君子约定:

“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在杨度心中,他认为,其时民智未开,贸然民主共和,恐将民心不稳,军阀割据,造成外强入侵,有亡国之虞,唯有君主立宪,才是首要。

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度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孙中山

清末,局势朝夕万变。

清政府也在力图自救,“君主立宪”再次成为政坛热点。作为宪政专家,在袁世凯与张之洞的保举下,杨度以布衣之身,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在颐和园为皇亲贵族讲授宪政知识。

杨度终于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政治生涯,很快,他又谋得了皇族内阁统计局局长一职。

清政府为了中央集权,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为由,解除了袁世凯的一切职位,让其赋闲在家。

面对失势的袁世凯,其他同僚唯恐避之不及,可是杨度仍是不计安危,登门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并且在载沣意图杀袁时,冒死营救。在他心中,支离破碎的清王朝,根本不会是袁世凯这一“蛰伏猛龙”的对手。

正是他力劝袁世凯,数次称足疾未愈,清政府不得已将大权全权下放给了袁世凯,试图于危亡处力挽狂澜。

很快,武昌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下诏书退位,南北议和后,袁世凯登上了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很多人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其实不然。以当时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的实力对比,袁世凯还是稳操胜券的。

而这一切对于杨度来说,他的平生抱负似乎将会在袁世凯身上得以施展。袁世凯把他当作旷世之才,他为袁世凯称帝,舆论鼓吹……

当时,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自任理事长,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

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而且,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筹安六君子

杨度在《君宪救国论》一文中,力主唯有“君主立宪”,才能国富民强。这一点深得袁世凯的心意。

他还暗中联系各地代表团,以车马费等,让“乞丐请愿团”、“车夫请愿团”签名请求变更国体为“帝制”。

开创了贿选的首举,比曹锟的闹剧更早。

袁世凯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年号“洪宪”,“洪”为朱元璋年号“洪武”,颇有点反清复明的潜台词,而“宪”则是“宪政”,区别与历代王朝。

然而,在蔡锷的护国战争拉开序幕,列强的一致反对后,短命的袁家王朝仅存在了83天。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蔡锷

袁世凯在失去民心,痛呼“杨度误我”中,孤独逝去。

而杨度依然前往吊唁,他的挽联,让人似有所思,他不甘于失败。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随着袁世凯的倒台,杨度也失去了政治上的最大靠山,只得暂时退出政坛,以躲避“帝制闹剧”的清算。

他选择遁入空门,在天津、青岛闭门研习佛学。在出世、超脱的佛学中重新思考人生、反省过去,还以“虎禅师”为名写了不少论佛的杂文和偈语。

在张勋复辟时,他拒绝出山,并且通电张勋、康有为,痛陈“君主立宪”在这一反历史举动中,永无再见之日。

或许,在杨度心中,他深知腐败的清王朝早已失去民心,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张勋

“一心向佛”,“韬光养晦”的杨度得到了民国的特赦,得以返京。这或许有赖于他往日的朋友圈,不管谁主政,都有肝胆朋友,为其庇护。

君主立宪失败后,杨度的政治主张转为民主共和,这一次,他投入了孙中山的政营。

民国十一年,陈炯明叛乱,杨度受孙中山委托,通过同门师兄夏寿田,游说曹锟(夏寿田时任曹锟秘书)制止吴佩孚援陈,帮助孙中山度过了政治危机。

这次“游说”,无异于杨度的“投名状”,于是在孙中山的介绍下,杨度加入了国民党,为此,孙中山特电告全党,称杨度“此次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见疑”。

在跟随孙中山民主革命的道路上,杨度备受重用,可惜在孙去世后,杨又再次无人问津……

然而,学为我用的杨度,又在与共产党员的交往中,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得到重大转变,这个立场,一直到他过世,再未动摇。

为了营救李大钊,杨度通过章士钊通知张作霖欲要逮捕他的消息,可惜李并未放在心上。杨度为了李大钊及其余那些被害的革命家属,他变卖了所有积蓄,甚至变卖了北京的“悦庐”公寓以及青岛的洋楼去买通审案官员。

可惜,功败垂成,李大钊惨遭杀害。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李大钊

杨度对于钱财看得很淡,仗义疏财,早前他就曾资助黄兴数万元改善生活,为了营救革命同志,也是倾己所有。

于是,顺理成章,散尽家财的他佯装卖字画为生,为杜月笙门下清客,伺机为共产党收集情报。最终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在那个白色恐怖时期,他成为了一名秘密的共产党员。

鉴于身份特殊,他由周恩来单线联系。

曾有人讥讽其投机,他驳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潘汉年

1932年,杨度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前,无法看到心中想象过无数次的太平盛世,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好在他最后坚定选择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他平生的夙愿。

我们并不知道杨度为了共产党到底提供了多少情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以他的身份,这些被历史淹没的信息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必然是无价的。

1975年,周恩来特别叮嘱修订《辞海》的工作人员,如果编写到杨度词条,请务必在后面加上中共秘密党员。

至此,杨度这一鲜为人知的身份才公之于众。

同古堂|一位宁可被历史车轮碾压,也要扶一把方向盘的风云人物

杨度之墓

事到如今,关于杨度的评说,依旧众说纷纭。

杨度的爱国歌曲《黄河》,依旧在激励着我们,永不言败。

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铙吹,观我凯旋。

笔者相信,在混乱的旧社会,不止杨度一人,事实上有千万的中国人,只是在时代的关口试图寻找方向的“伤心人”而已。

他们都是我们英勇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根一直都在,无论过去,亦或现在。

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