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关于婴幼儿语言我们不知道的事

关于婴幼儿语言我们不知道的事

在宝宝出生后几周,我们会发现他开始啊啊啊,嗯嗯嗯的发出声音了。而且当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还能做出回应。关键是他的回应听起来好像还是那么回事?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孩子是会说话了?听得懂我们的语言了?

非也非也!不是这样滴!

我们知道这个时候还在通常已经不再大哭了,他开始在吃饱之后,会微笑,或者是发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这些对于宝宝的语言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还不说真正的语言。

关于婴幼儿语言我们不知道的事

婴儿的早期语言并非哭声发展而来

我们知道哭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沟通工具,但是语言学家并不认为婴儿的早期语言是哭声发展而来的。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某些人类语言可能是从鸟鸣声衍化而来,这一观点最早是1871年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

鸟类中比如夜莺,能够发出100~200种不同的音调,他们用声音相互交流,每种发声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

像鸟鸣声一样,人类的声音也是有音调的,也可以形成意思完全不同的组合。

研究者表明,人类可能先会唱歌,然后才逐渐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歌声能让大多数人感到愉悦。

所以我们在语言启蒙,尤其是英语启蒙的时候,首先采取的就是歌谣,那些韵律欢快的小儿歌,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学会某类语言。

宝宝们在6个月之前有一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语言学习阶段,就是他开始尖叫,模仿说话的不同音调,尤其是从5个月开始, 宝宝们很明显的在用高低不同的音调玩耍,随着这些音调要等到他们真正开始说话才会用到,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练习了,这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一个现象。

关于婴幼儿语言我们不知道的事

笑是为了建立关系而不是因为快乐

说完了语言发展,我们再来说说,“笑”。研究表明,大笑更多的与人际关系相关,而非本身的幽默。宝宝的第一次大笑出现在三四个月大的时候,他们通过大笑的方式与父母和其他人互动,要远远早于使用语言。而且,笑被认为是从我们的类人猿祖先的喘息行为逐渐演变而来的。跟人类一样,类人猿大笑的行为是在抓痒和追逐嬉戏的游戏中相互回应的方式。

在孩子6周-6个月的时候,他会笑,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会模仿我们的音调,但是这个时候宝宝还不会阅读,可这时帮他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算早。想培养宝宝长大以后的阅读习惯,我们就要从小时候多对他们说话开始。

有大量研究表明,早期语言学习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在校表现的优劣。有一项关于7个月到3岁孩子的跟踪研究,在孩子说话量差异很大的几个家庭中展开。研究表明,3岁之前,家庭成员对孩子说的话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越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3岁时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9至10岁时的语言能力。而且,掌握的词汇量越多,阅读时的理解能力就越强。

关于婴幼儿语言我们不知道的事

我们要从哪些方面配合孩子的语言发展呢?

1、对宝宝说话,说什么都可以,在哪里说都行。

你可以跟孩子谈天气,也可以跟他换尿布的时候告诉他你正在做什么,也可以自己吃饭的时候告诉他,你在吃什么,或者给他背诵唐诗,宋词。如果出门的时候不想让宝宝睡着,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说话,随便说什么都可以。

2、唱童谣,孩子需要有韵律感的东西。

唱童谣,念儿歌是非常有效的语言刺激行为,而且唱童谣的时候可以伴随这动作。比如你在跟孩子穿衣服呢,就可以说:“小火车,呜呜地开,出来了出来了,然后把孩子的胳膊从袖子里拉出来。”或者是扶着宝宝坐在你的膝盖上,然后再有节奏的说一些词,最后一句说完后,要边说边做动作。

我经过和我闺女玩小猴子爬树的游戏。“小猴子,在爬树,爬呀爬,爬呀爬,爬上去了吗?上去喽!”在说到”上去喽“的时候,我会双手把她高高举起。

有时候我会把她的名字放入童谣中。”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生放光明,好像朵朵的小眼睛。“

”啊,朵朵不是小眼睛啊,我们重来,好像朵朵的大眼睛。“

3、读书。

重点来了,重点来了。我们要说关于读书的事儿了。这个阶段,孩子听不懂,他听的是我们的语调,所以我们要读我们喜欢的故事,而且要注意节奏和韵律,这样宝宝才愿意听我们的声音。这是给他读的书,我们还可以给宝宝看宝宝的书。这个时候的书籍选择那些小小的,布书或者卡纸书,宝宝可以自己拿着书,拿反了也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