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激盪十年:中國金融的監管創新之路|金融專題系列一

激盪十年:中國金融的監管創新之路|金融專題系列一

背景

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金融危機已過去十年,這十年也是中國金融行業大發展、大變革時期。回溯十年來的發展、監管與創新之路,不難發現,從為了繞道監管的偽創新、到為了盈利的花式套利,再到後來的全面監管整治,最終走到如今的合規基礎上的創新,中國的金融體系及生態鏈在合規監管的大環境下正悄然重塑。從無序到有序,迴歸實體經濟,良幣驅逐劣幣,新一輪監管洗牌之後,中國金融行業已迎來全新的時代!

2008年起,我國金融行業快速發展,金融行業增值佔GDP比重也呈直線攀升,金融鏈條日益複雜,但監管政策“防備”不足,導致一些所謂的“創新”脫離實體,金融風險日益加大。在此背景下,金融監管政策開始,刺激政策退出、嚴控信貸等等,本輪金融監管大潮正式開啟。

激盪十年:中國金融的監管創新之路|金融專題系列一

01

金融十年監管政策演變“緣起四萬億,監管中攜手創新共向未來”▶ 2008-2011 緣起四萬億 亂象與創新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我國推出四萬億投資政策。四萬億投資加上寬貨幣、寬信用政策刺激,我國房地產市場、城投平臺模式被迅速激活,高回報率及政府隱性擔保,撬動了龐大的實體融資需求。隨後,房價飛漲、通脹升溫,刺激政策開始退出,央行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並嚴厲管控信貸額度,房地產和城投平臺表內貸款受限,從而催生了銀信合作模式。雖然從08年到11年期間,銀監會多次發文規範銀信合作,但監管卻催生了同業創新,各種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均為繞過監管。

期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網貸模式誕生。國內一些具有互聯網從業經驗的投資者,他們借鑑國外網貸模式,創辦了眾多網貸借貸平臺,正式引入了中國。

激盪十年:中國金融的監管創新之路|金融專題系列一

▶ 2012-2016 金融改革與創新成熱議

2012年經濟呈現出“類滯脹”特徵。為維持經濟增長,中國再度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同時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疊加監管機構換屆、利率市場化等因素,金融創新成為熱門話題,銀證合作崛起,多因素帶動表外業務、通道業務快速擴張。

13年,銀監會頒佈8號文,旨在規範非標投資,但卻意外為非標“正名”。在多頭監管下,衍生出多種繞開監管的途徑。14、15年,伴隨流動性寬鬆、內部擴張衝動下:中小銀行主動擴表,同業創新帶動“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鏈條開始膨脹;保險通過萬能險融資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城投、房地產借道政府購買、產業基金和PPP等大舉融資。

此時,由於國內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很多不能從銀行貸款的企業或者在民間有高額高利貸借款的投機者從網絡借貸平臺上看到了商機,紛紛開始介入。互聯網金融無序膨脹,國內網絡借貸平臺從240家左右到2014年1月猛增至651家,到2014年5月已超過1000家,11月即超過2000家,2015年11月更是達到行業最高點3476家。由於缺乏相應的監管政策和體制,野蠻生長問題不斷呈現,開始引起政府重視,並在政策上對行業發展給予了指導意見,不少平臺被迫退出、轉型。網貸行業受到政府監管,走向健康發展之路。很多企業家和金融巨頭開始嘗試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

激盪十年:中國金融的監管創新之路|金融專題系列一

▶ 2016-至今 監管大變局

金融體系日益膨脹、鏈條拉長,13年錢荒、15年股市調整及諸多隱患敲響警鐘,容易在美聯儲加息等外部衝擊過程中產生衝擊和共振,引發系統性風險。挖掘金融亂象問題的真正癥結源於城投和房地產的融資需求抑制,分業監管下的監管空白與短板,機構擴張與監管套利衝擊。16年底金融“亂象”整治大幕拉開,央行採取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監管雙支柱調控框架,推出MPA,貨幣政策邊際轉緊。金穩委成立、銀保監合併,加強政策協調,更注重職能監管與行為監管,第一階段仍是補齊監管短板。

隨著監管政策細則的不斷落實,金融體系中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日益規範。我國互金行業發展進入成長階段後期,其表現出來的顯著特徵是市場規模在高速發展,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

激盪十年:中國金融的監管創新之路|金融專題系列一

02

監管政策重塑金融體系“監管姓監,金融業務迴歸本源”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也亟需與新時代特徵相切合的金融體系,而近期密集出臺的監管政策無疑將加速金融生態鏈重塑的進程。

金融監管體系和框架的完善。突出“監管姓監”,強調合規文化和責任人制度,加大處罰力度,將監管重心定位於防範和處置各類金融風險。金穩委成立之後,更加重視職能監管和行為監管,套利空間將大大擠壓。

金融體系去槓桿、去通道、去鏈條。強調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金融體系內部需要去槓桿、去通道、去鏈條,減少嵌套並提高可穿透性。在此過程中,通道業務首當其衝,未來將逐步萎縮。在行業調整和收縮過程中,金融行業“集中度”將提升,規範合規成生存必要條件。

金融機構業務迴歸本源。銀行表內資產端和負債端擺佈難度均增大,補充資本金壓力大增。銀行理財將進入痛苦的調整期。資管行業業態有可能發生鉅變,金融生態重塑持續推進,互聯網金融將納入統一監管框架當中,進入規範發展時代。

利率市場化進程的調整與推進。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推行了二十餘年,存貸款利率等關鍵領域都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推進。但新的挑戰已經出現,對推進利率市場化也可能是一個契機。

激盪十年:中國金融的監管創新之路|金融專題系列一

回首過去,我們發現金融市場亂象絕非一日所成,金融行業諸多亂象與分業監管體制密不可分,主要表現為:一、監管力度不均,某些機構淪為業務“通道”;二、監管壁壘,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三、監管缺位,“有所為有所不為”變為“能不為就不為”;四、監管滯後,監管能力和技術手段落後與業務創新速度。

金融是國家經濟命脈,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與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打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攻堅戰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隨著監管機構改革的持續推進,金融監管將形成合力,監管短板將逐一補齊,機構監管、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將不再是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