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激荡十年:中国金融的监管创新之路|金融专题系列一

激荡十年:中国金融的监管创新之路|金融专题系列一

背景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年,这十年也是中国金融行业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回溯十年来的发展、监管与创新之路,不难发现,从为了绕道监管的伪创新、到为了盈利的花式套利,再到后来的全面监管整治,最终走到如今的合规基础上的创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及生态链在合规监管的大环境下正悄然重塑。从无序到有序,回归实体经济,良币驱逐劣币,新一轮监管洗牌之后,中国金融行业已迎来全新的时代!

2008年起,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增值占GDP比重也呈直线攀升,金融链条日益复杂,但监管政策“防备”不足,导致一些所谓的“创新”脱离实体,金融风险日益加大。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政策开始,刺激政策退出、严控信贷等等,本轮金融监管大潮正式开启。

激荡十年:中国金融的监管创新之路|金融专题系列一

01

金融十年监管政策演变“缘起四万亿,监管中携手创新共向未来”▶ 2008-2011 缘起四万亿 乱象与创新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我国推出四万亿投资政策。四万亿投资加上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刺激,我国房地产市场、城投平台模式被迅速激活,高回报率及政府隐性担保,撬动了庞大的实体融资需求。随后,房价飞涨、通胀升温,刺激政策开始退出,央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严厉管控信贷额度,房地产和城投平台表内贷款受限,从而催生了银信合作模式。虽然从08年到11年期间,银监会多次发文规范银信合作,但监管却催生了同业创新,各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均为绕过监管。

期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网贷模式诞生。国内一些具有互联网从业经验的投资者,他们借鉴国外网贷模式,创办了众多网贷借贷平台,正式引入了中国。

激荡十年:中国金融的监管创新之路|金融专题系列一

▶ 2012-2016 金融改革与创新成热议

2012年经济呈现出“类滞胀”特征。为维持经济增长,中国再度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同时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叠加监管机构换届、利率市场化等因素,金融创新成为热门话题,银证合作崛起,多因素带动表外业务、通道业务快速扩张。

13年,银监会颁布8号文,旨在规范非标投资,但却意外为非标“正名”。在多头监管下,衍生出多种绕开监管的途径。14、15年,伴随流动性宽松、内部扩张冲动下:中小银行主动扩表,同业创新带动“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链条开始膨胀;保险通过万能险融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城投、房地产借道政府购买、产业基金和PPP等大举融资。

此时,由于国内各大银行开始收缩贷款,很多不能从银行贷款的企业或者在民间有高额高利贷借款的投机者从网络借贷平台上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介入。互联网金融无序膨胀,国内网络借贷平台从240家左右到2014年1月猛增至651家,到2014年5月已超过1000家,11月即超过2000家,2015年11月更是达到行业最高点3476家。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政策和体制,野蛮生长问题不断呈现,开始引起政府重视,并在政策上对行业发展给予了指导意见,不少平台被迫退出、转型。网贷行业受到政府监管,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很多企业家和金融巨头开始尝试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激荡十年:中国金融的监管创新之路|金融专题系列一

▶ 2016-至今 监管大变局

金融体系日益膨胀、链条拉长,13年钱荒、15年股市调整及诸多隐患敲响警钟,容易在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冲击过程中产生冲击和共振,引发系统性风险。挖掘金融乱象问题的真正症结源于城投和房地产的融资需求抑制,分业监管下的监管空白与短板,机构扩张与监管套利冲击。16年底金融“乱象”整治大幕拉开,央行采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调控框架,推出MPA,货币政策边际转紧。金稳委成立、银保监合并,加强政策协调,更注重职能监管与行为监管,第一阶段仍是补齐监管短板。

随着监管政策细则的不断落实,金融体系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日益规范。我国互金行业发展进入成长阶段后期,其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是市场规模在高速发展,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

激荡十年:中国金融的监管创新之路|金融专题系列一

02

监管政策重塑金融体系“监管姓监,金融业务回归本源”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也亟需与新时代特征相切合的金融体系,而近期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无疑将加速金融生态链重塑的进程。

金融监管体系和框架的完善。突出“监管姓监”,强调合规文化和责任人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将监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金稳委成立之后,更加重视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套利空间将大大挤压。

金融体系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强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金融体系内部需要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减少嵌套并提高可穿透性。在此过程中,通道业务首当其冲,未来将逐步萎缩。在行业调整和收缩过程中,金融行业“集中度”将提升,规范合规成生存必要条件。

金融机构业务回归本源。银行表内资产端和负债端摆布难度均增大,补充资本金压力大增。银行理财将进入痛苦的调整期。资管行业业态有可能发生巨变,金融生态重塑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将纳入统一监管框架当中,进入规范发展时代。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调整与推进。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行了二十余年,存贷款利率等关键领域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但新的挑战已经出现,对推进利率市场化也可能是一个契机。

激荡十年:中国金融的监管创新之路|金融专题系列一

回首过去,我们发现金融市场乱象绝非一日所成,金融行业诸多乱象与分业监管体制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一、监管力度不均,某些机构沦为业务“通道”;二、监管壁垒,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三、监管缺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变为“能不为就不为”;四、监管滞后,监管能力和技术手段落后与业务创新速度。

金融是国家经济命脉,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与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打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攻坚战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监管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金融监管将形成合力,监管短板将逐一补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将不再是空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