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詩詞盛宴」舟行千里念舊友,顛沛一生未折腰

壯志未酬,懷才不遇,實乃人生之憾事,古代許多詩詞聖手也曾面臨這種境地,但其中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高風亮節,不肯同流合汙,才導致的仕途坎坷。

命運顛沛,不失傲骨,面對即將離別的老友怎能不感觸頗深?告別夏日涼詞,重走詩碑廊,今天的詩詞盛宴賞析劉禹錫佳作。

黃鶴樓詩碑廊

「詩詞盛宴」舟行千里念舊友,顛沛一生未折腰

黃鶴樓詩碑廊,分上區、下區,全長約200米。廊中陳列國內二十餘省、市、自治區著名書法家的石刻共124方,內容以歷代名人吟詠黃鶴樓詩詞為主,間有書法家本人創作的詩詞作品。篆、隸、行、草、楷兼備,給人以歷史知識和藝術享受。

「詩詞盛宴」舟行千里念舊友,顛沛一生未折腰

《出鄂州界懷錶臣詩二首》(錄一)

劉禹錫 撰 李可染 書

夢覺 1疑連榻 2,舟行忽千里。

不見黃鶴樓,寒沙雪相似。

【註釋】

1、夢覺:夢醒。

2、榻:床。連榻,形容關係密切。

「詩詞盛宴」舟行千里念舊友,顛沛一生未折腰

創作背景:

劉禹錫21歲進士及第,但一生仕途不順,屢遭貶謫。然其人性格剛毅,意志堅韌,在漫長的貶謫生涯中,從未向政敵低過頭,反而創作出大量作品,表現對當權者的反抗。

元和十年(815),在被貶出朝廷十年後,重新回朝的劉禹錫遊玄都觀,寫下詩句:“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詩中表現出了對朝廷權貴的諷刺,因此很快又遭貶謫。十四年後,劉禹錫再次被召回朝,揮筆寫下《再遊玄都觀》,詩的最後兩句是:“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時光的打磨、政敵的迫害都不能使他屈服,劉禹錫積極昂揚的戰鬥精神可見一斑。此詩寫於元和十四年(819),時年48歲的劉禹錫經過鄂州,與友人李表臣短暫相會,分別之後作此詩。

「詩詞盛宴」舟行千里念舊友,顛沛一生未折腰

詩詞賞析:

“夢覺疑連榻,舟行忽千里”,夢醒時分,以為我們還在連床而臥,等回過神來才發現,小舟竟已駛出千里之遠。詩以夢醒時的錯覺起句,暗示出夢中之境正是自己與友人相會時溫馨快樂的場景。夢境帶給人的愉悅太過強烈,以至於詩人竟出現了瞬間的時空錯亂。

一個“疑”字,寫出了詩人美夢方醒之時的迷離與恍惚:自己現在應該還是和友人在一起吧? 短暫的思維混亂之後,恢復清醒的詩人終於明白,載著自己離開的小舟,已經行駛了很遠。

“忽”字寫出了舟行之快、時間之短,以及詩人心理上離別時的匆匆之感。“千里”一詞,極言路程之長,與前一句“連榻”形成對比。兩個人之間的距離,由極近到極遠,且還要更遠下去,這怎能不令人黯然神傷?

“不見黃鶴樓,寒沙雪相似”,黃鶴樓地處武昌,與鄂州相去不遠,“不見黃鶴樓”意味著詩人已經離開了鄂州——也即離開了友人。舟行愈遠,詩人心中離別的感傷愈濃重,再也看不見黃鶴樓了,只剩江邊的寒沙還如雪一般白得發亮。

“寒”和“雪”均給人冰冷的感覺,詩人心中悽惶,故所見之景亦冰涼淒寒。劉禹錫本是豪健之人,此詩感情卻極為細膩,基調又頗為悵惘,短短四句將對友人的留戀與懷念刻畫得入木三分。

「詩詞盛宴」舟行千里念舊友,顛沛一生未折腰

此幅書法作者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當代著名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自名畫室曰“師牛堂”。

李可染作字亦如“畫字”,單論字的形體結構,是乏善可陳的。其獨特之處在於用筆,線條粗重平實,缺少修飾和變化,顯得豐厚雄渾,沉重凝練。

「詩詞盛宴」舟行千里念舊友,顛沛一生未折腰

結語:

詩詞不僅可以令人們陶冶情操,

更能使人們明正德行!在不如意時,

詩詞也是一種能讓你堅持走下去的力量。

所以大家還在等什麼?

一起來黃鶴樓公園品詩賞景~

讓這裡的詩詞美景給你一份全新的體悟!

期待你來黃鶴樓,寫下自己的佳篇!

from黃鶴樓

— To be continue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