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康熙一時糊塗流放火器天才,誤國百年!

在充滿屈辱的中國近代史裡面,因為武器和戰術思想的落後,中國往往都是吃敗仗。擁有人數優勢的我們,經常都被只有幾千人的西方軍隊打得潰不成軍。就連裝備差距最小的甲午中日戰爭,都以一個慘敗收場。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清朝的武器一度落後於世界呢?難道清朝真的沒有研發武器的人才嗎?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一定要究其根源的話,我相信許多人會說:一定是清朝閉關鎖國,封鎖熱武器造成的。

事實也確是如此。到了清朝中後期,大清在平定叛亂之後的百年內,幾乎沒有任何戰爭,所以清軍對武器也沒有需求,自然不會去研發什麼大炮火槍。

康熙一時糊塗流放火器天才,誤國百年!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清朝更多的是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所以後期實行了非常嚴格的武器控制。同時,清朝官方也宣揚騎射的重要性,據史料記載,雍正後“以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

在嚴密的火器管制政策下,清軍大量的火器被封藏在武庫裡面,如乾隆年間鎮壓大小金川時,最後就是從北京武庫拉去火炮才解決了這一次叛亂。

但是儘管如此,清朝前期還是很依賴火器的。清朝入關後,面對著中國龐大的國土,和數不清的城池,如果真像他們的統治者所說的“大清靠騎射得天下”,而單單隻靠騎兵的話,那滿清可能很難打下整座江山。

康熙一時糊塗流放火器天才,誤國百年!

是的,清朝打天下靠的恰恰是他們後來看不上眼的火器。沒有那一門門紅夷大炮轟開城門,那大清絕對很難得到天下。

而到了清朝前中期,火器的研發在康熙年間達到鼎盛。在那時候,出現了一位著名火器大師,他名叫戴梓,來自當時的火器大省浙江。在環境的薰陶下,戴梓自小就對火器十分感興趣。

而讓戴梓平步青雲,並最終走上人生巔峰的,恰恰也是因為他這種愛好。戴梓原來是個文人,後來,吳三桂他們造反了,所以戴梓奮不顧身地棄筆從戎,選擇參軍來報效自己的國家。

而在平亂期間,戴梓研發出了一種先進的連珠火銃。這種連發的火槍,據說可以連續發射28顆子彈,可以說是機槍的雛形。如果這款火銃可以繼續研發下去,那可能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就是一排排槍林彈雨了。

也因為這款連珠火銃,戴梓一下子就吸引了康熙的注意力。很快,康熙皇帝將他急調入京,為清軍打造火器。

康熙一時糊塗流放火器天才,誤國百年!

後來,荷蘭人進貢了一種擁有膛線的先進火槍——蟠腸鳥槍。而這種槍因為膛線技術非常先進,所以直到19世紀的時候,西方世界才大量普及。

但戴梓並不認輸,隨後他就研究出了膛線槍的製作方法,還把他的仿造槍回贈給荷蘭使者,而這一幕將荷蘭使者驚得是目瞪口呆。

康熙一時糊塗流放火器天才,誤國百年!

除了火槍,戴梓還研發出一種強大的火炮,叫子母炮。當康熙在看到子母炮的威力之後,龍顏大悅的他把戴梓的大炮改名為威遠將軍炮。而在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時候,他製作的大炮就立下了赫赫戰功。

不過,戴梓因為火器走上人生巔峰,也因為火器走下神壇。正所謂“同行是冤家”,因為一個外國火器專家南懷仁的誣陷,再加上大清比較看重外國專家,所以可憐的戴梓被康熙流放到了遙遠的東北寧古塔。

就這樣,隨著戴梓的離去,清軍的火器研發,就像大家所見,幾乎沒有任何進步了。在閉關鎖國和輕視火器的政策下,中國的武器和科技逐漸和世界脫軌。

以至於,左宗棠後來在陝西的明代遺址發崛出數百枚開花彈時,不禁這樣感嘆道:“利器之入中國三百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康熙一時糊塗流放火器天才,誤國百年!

或許,若非生不逢時,戴梓也沒被冤枉,那中國的軍事科技就可以一直那樣延續下去了。可能後來也就沒有甲午中日戰爭的恥辱,也沒有八國聯軍的侵華,也沒有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因為在這種假設下,迎接他們的將是擁有先進火器又有豐富經驗和戰術素養的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