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剛剛,ofo宣佈新戰略,是否能自救?

摩拜委身美團,

哈羅依傍阿里,

小黃車獨自戰鬥!

1

ofo進入水逆期,流言蜚語四起無法阻擋

曾經,共享單車以新型行業的姿態面世;經歷過億萬級別的鉅額融資,野蠻瘋狂生長;如今,大批共享單車卻倒在資金鍊斷裂的路上,只剩下“摩哈黃”三足鼎立。

很顯然,從這個大局趨勢來看,共享單車行業風頭漸過,悄然進入了下半場。摩拜哈羅各自找到爹媽,留下了ofo獨自一人奮戰。

剛剛,ofo宣佈新戰略,是否能自救?

2015年融資金額數百萬,2016年融資金額進階直接飆到上千萬,2017年直到上億。在外界看來,ofo的融資象徵著它的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到了2018年,ofo似乎進入了水逆期。頻繁宣佈融資金額的它竟然啞了火,伴隨著資金斷裂流言蜚語四起。

1月,被爆訂單交鋒值鐵六成,賬戶現金僅能支撐一個月。

3月,資金鍊緊張,融資不順利的ofo無奈之下把共享單車作為抵押物換取阿里17.7億元人民幣來緩解燃眉之急。

6月,資金緊缺需要大量裁員減少人工成本費用,除此之外還挪用用戶押金,導致押金池裡的押金僅剩35億元……

剛剛,ofo宣佈新戰略,是否能自救?

面對這些謠言,雖然ofo官方站出來闢謠,但還是無法避免一個問題:ofo存在的資金問題尚未解決。

甚至還有用戶猜測,阿里支持的17.7億元人民幣快燒完了吧?

就這樣,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靠山,對於摩拜哈羅而言ofo似乎多了一份危險,如果資金鍊真的一斷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

2

流言未停,信譽危機接踵而來

當摩拜和哈羅推出各種優惠福利時,ofo選擇反其道而行之。

切斷與芝麻信用合作,也就意味著不再基於芝麻信用給用戶免除押金。為了保證消費者不流失,ofo自身推出了一個“95元福利包”。

這“95元福利包”意思就是消費者只需要花95元,享受全國免押騎行服務,並且還可以拿這個95元購買月卡,騎行付費等,只是不能退。如果不購買這95元,消費者就需要付出更大成本199元繳納押金。

面對這兩種選擇,消費者當然願意選擇從優。想不到,後面消費者才發現這個是一個“坑”。

剛剛,ofo宣佈新戰略,是否能自救?

過了一段時間,ofo官方通過平臺告知消費者們,免押活動結束,需要消費者額外繳納199元押金。這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繳納押金,95元不能用也不能取。

除此之外,騎行費用也無緣無故增加了。

有武漢消費者反映,原本ofo收費是0.5/小時,想不到現在只騎了3分鐘,就花費2元。

一開始或許有消費者懷疑是不是系統暫時出問題了,想不到接二連三有消費者反映。一個山東省消費者反映騎行4分鐘,就收1.37元。

剛剛,ofo宣佈新戰略,是否能自救?

從而坐實ofo加價是真的存在。

這時,不禁讓廣大消費者懷疑,是不是ofo非常缺錢?缺到要喪失病狂收刮民費?

對面這種情況,ofo做出什麼回應?

3

雙重夾擊,ofo改變賽道規則,全面升級

針對押金說法,ofo負責人對此進行了一番說辭:

過去2017年,因為各種原因,押金成為了一種競爭工具,變成了競爭者手中互相攻伐的武器。如今,認為押金應該是幫忙市場建立起規範的一個細節手段,市場規範是不能趨利和帶有過度商業化屬性的。

言外之意就是ofo想要藉助押金,來打造信用體系。個人信用體系好的話,押金也會相對降低。

關於收費情況,是處於一種嘗試階段,後面還會不斷晉級不斷完善。

由此可見,ofo真的變了!!!

沒辦法,進入共享單車下半場,沒有靠山情況下尋求變道是唯一出路,甚至可能解決之前無法“造血”問題。

尋求變道,還變哪裡呢?

根據外媒報道,近日ofo在遵義召開一次內部戰略會議,這個戰略名為—“ofo C蜂巢”,簡單的來說就是ofo consumer。

剛剛,ofo宣佈新戰略,是否能自救?

這個全新戰略中,包含六大部分,分別是“用戶”、“單車”、“運營”、“成本”、“信用”、“交易”六個主要的組成部分。

每個部分都帶有不同意義!用戶是核心,單車是載體,運營是效率來源,成本是業務流轉基礎,信用是長久發展保障,交易則是增值手段。

打造了“效率蜂巢”、“信用蜂巢”和“服務蜂巢”三大體系。

我們不妨來看看後兩者,畢竟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在ofo自身眼裡,認為獨立構建全新信用體系至關重要。因為有這個體系可以規範消費者文明用車,綠色出行。

同時也更加適合這個行業的規範建立和健康發展,ofo負責人呼籲並希望單車行業的任何企業接入這個體系,一同建立與完善這套規範。

確實,在當今社會,信用體系的存在相當一面鏡子。商家可以通過鏡子能夠真實感受到消費者的行為屬性;消費者在這個鏡子時刻提示自己規範文明自己行為。

所以,信用體系的存在給這個社會帶來很多變化,也起到相互督促的效果!

在服務方面,不再是處於一個只是提供出行方便的工具,而是要打通各種服務場景,完成人與場景之間的鏈接,打造一個高質量的服務場景聚合平臺。

看到此,雲合大膽猜測,ofo接下來是要在平臺上創造生活類服務圈。消費者只需在平臺上搜索自己想要去的場景,就會立馬呈現,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就和美團成了競爭對手

剛剛,ofo宣佈新戰略,是否能自救?

由此看來,ofo從一個工具上升到成為一個生態,在這個生態閉環裡,讓消費者在這裡面得到更好的服務。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理念很美好,現實很骨感。ofo脫胎換骨真的能拯救自己嗎?

這個雲合真的不敢下結論,不過雲合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趕緊完善騎行費用,高額的費用很容易讓消費者失去信心。

流量的流失,那後面實施的全新戰略還有什麼意義呢?畢竟全新戰略迴歸到本質上,還不是圍繞著“人”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