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國家三江源區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進展順利

青海新聞網訊 高原草場退化、黑土灘面積逐年增大,這一難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省牧區農牧業生產發展。儘管這些年來我省進一步加大了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和整治力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但是,從根本上徹底治理黑土灘草場仍然沒有一套實用的標準方法。在實踐中探討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是整治黑土灘草場退化的當務之急。

由青海原石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作為承建單位,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省牧草良種繁殖場、果洛藏族自治州畜牧獸醫工作站和瑪沁縣草原工作站等單位具體實施的2017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的第九批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國家三江源區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從去年開始就在果洛州瑪沁縣進入實施階段。在各方實施單位的共同努力和專業人員的精心指導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開局良好。

此項目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華坤博士任技術組長,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為期3年實施,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以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鄉的格多村為核心區域,標準化示範區面積1800畝,示範帶動牧戶100戶,佔該村現有黑土灘面積的18%。同時,在附近鄉鎮和縣域,如拉加鎮、大武鎮等區域輻射推廣面積4500畝,輻射帶動周圍400戶牧戶,進一步擴大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的建設面積。

格多村地處我省東南部,果洛州東北部,處於三江源國家級自然區區域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屬大陸性寒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 3.8- 3.5℃ ,氣溫低,日溫差大。全年日照時間為2313-2607小時,相對日照45%-63%。一年之間無明顯四季之分,冬季寒冷而漫長,時間長達八九個月。春季乾旱多風,夏秋季短而多雨,並常伴有暴雨和冰雹。由於受高海拔寒冷氣候以及長期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三江源地區的天然草地退化、沙化嚴重,尤其是“黑土灘”型退化草地面積近年來呈擴大之勢。在三江源區的1.5億畝退化、沙化草地面積中,“黑土灘”面積就達7000多萬畝。

為紮實推進三江源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項目的實施工作,去年8月,在果洛州瑪沁縣正式啟動“國家三江源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項目”。特邀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丁日佳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董世魁教授、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施建軍研究員、青海省草原總站辛玉春高級畜牧草原師等專家,以及示範區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成員,一行20餘人現場考察了2017年大武鎮黑土灘治理、格多村軍牧場黑土灘治理以及雪山鄉草地退化情況。在此期間特邀請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周華坤、果洛州草原站站長賀有龍及果洛州畜牧獸醫站高級畜牧草原師羅玉柱等專家,針對示範區農牧民缺乏退化草地治理和生態畜牧業發展技術的現狀,對150名當地牧民進行了實地和理論教學兩期培訓班,培訓300人(次),發放了由技術小組編印的《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技術》培訓教材150冊,做到了人手一冊,使示範區牧戶瞭解建立黑土灘治理示範區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提高牧民對標準化治理的理解和認知度,為進一步加快示範推廣起到了帶動作用。

截至2017年年底,本項目的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面積1800畝,示範帶動農戶30餘戶。在大武鎮、拉加鎮等區域輻射推廣面積達到4500畝,輻射帶動周圍100多戶牧戶。植被平均覆蓋度從不足10%提高到42%;生物學產量從每平方米20克提高到每平方米667克;草原鼠兔有效洞口數從每畝410個減少到每畝12個,輻射帶動3300畝。項目實施中採用免耕補播技術改良退化草地,並進行了黑土灘治理相關技術的推廣,有效遏制草地退化,加快了天然草地植被恢復,防止水土流失,實現了草地資源的持續利用,使草地畜牧業向良性發展的生態效益尤為明顯。

今年,黑土灘治理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各項準備工作全部完成,推進工作按計劃已經全面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