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个性服务 帮扶到户新疆农信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个性服务 帮扶到户新疆农信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和田地区于田县农信社员工向贷款户(左一)了解沙漠濒危药材肉苁蓉的种植情况成倩摄

自2016年6月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农信社聚焦总目标,稳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和管理工作,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8年5月30日,新疆农信社共承担了71个县市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占新疆金融扶贫任务的92.21%;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3.62万笔、73.62亿元,占全区扶贫小额信贷的80.35%;累计发放25.57万户、98.14亿元,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覆盖率达到72.76%。

循环“造血”

家住乌什县克瑞克乡依力克其墩村的农民吐鲁普,曾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他用自己的核桃地和乌什县农信社发放的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入股了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后的三条收入渠道,让他彻底摆脱了贫困。

依力克其墩村的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主要以核桃加工销售、牛羊育肥、家禽养殖为主,有社员54人,其中包括吐鲁普在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

第一条收入渠道是合作社将经营总收入的10%,分配给34户贫困户。2016年,贫困户社员已平均每人分得了800元现金分红。

第二条收入渠道是合作社安置部分贫困户务工,每人每年工资3.5万元。

第三条收入渠道是合作社将养殖牛羊获得的350吨农家肥免费提供给全村115户贫困户,能为每个贫困户节约生产经营成本约3900元。

这一模式在当地被称为“信用社扶贫小额信贷+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入社分红”,仅2016年就有13户贫困户依托这一模式实现脱贫。

在此基础上,乌什县农信社还创新了“财政扶贫项目支持+信用社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自主发展养殖业”和“信用社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公司定额投资回报(就业)”等扶贫模式。

同乌什县农信社一样,新疆各县市的农信社都在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造血”模式。截至5月30日,新疆农信发放企业带动扶贫贷款269笔、5.27亿元,专业合作社带动扶贫贷款165笔、5229万元,其他方式带动扶贫贷款9170笔、3.95亿元。

定点“滴灌”

为了实现精准发力,尼勒克县农信社提出定点“滴灌”的扶贫思路,在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之前,建立了村“两委”、乡镇、县级扶贫领导小组、信用社四方审查制度,以及调查摸底台账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项目花名册,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分批次”的办法,一户一表,一户一讨论。

该社除了在网点开设扶贫信贷“绿色通道”专柜,缩短办理时限外,还组织选拔优秀业务人员组成工作组,携带移动办公设备进驻偏远乡村,从为贫困户复印资料、建立经济档案、评级授信到发放贷款一次完成。

此外,还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合理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实行全方位贷后管理,确保贫困户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目前,尼勒克县贫困户扶贫类贷款覆盖率达100%。

尼勒克县农信社对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全程精准把控,只是新疆各县市农信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新疆农信社及时下发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要求各县市行社依法合规、规范操作,指导各行社不断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操作流程,建立贫困户信贷准入“四方联审”审批模式,推广和田地区扶贫小额信贷由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村会计、扶贫干部、包户干部、信贷员的“六人小组”调查,开展贷后资金监督管理的经验做法。

2018年,新疆农信社又提出新疆农信系统金融精准扶贫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即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全覆盖、南疆四地州金融自助服务全覆盖。同时,还要求各行社做到精准对象、精准施策和精准标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个性服务 帮扶到户新疆农信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个性服务 帮扶到户新疆农信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