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偷蛋龍:我背了太久的鍋


這種長得很像鳥類的恐龍從被發現的第一天開始就背上了負面名聲,不過後來的研究表明這所有的一切不過是場誤會。

偷蛋龍的發現地位於今天的蒙古地區,這一深受誤解的恐龍生活在7500 萬年前。

可憐的偷蛋龍,居然有這麼一個名字。1924 年,在偷蛋龍第一次被發現的時候,它就在被認為是原角龍的蛋附近, 而它的頭骨距離下蛋的巢穴僅有10釐米——這簡直是被抓了個現行;不過,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之後,科學家發現幾種長有羽毛的獸腳亞目恐龍實際上會自己孵蛋,所以偷蛋龍也許並不是偷蛋賊,它只是在盡心呵護自己還未出生的孩子罷了。

偷蛋龍體型很小,身高只及成年人的腰部。除了會孵蛋,它還有很多與鳥類相似之處,如它長有尖喙卻沒有牙齒,可能還長有雞一樣的頂冠。畫像上偷蛋龍總是身披彩色的羽毛,事實上也可能如此;不過還未發現過殘留有羽毛的偷蛋龍化石。

除了鳥類近親以外,我們發現的第一頭羽毛完好無損的恐龍是中華龍鳥, 這種恐龍第一次被記載是在1996 年。在出土的時候,它身上不僅留有羽毛,羽毛的顏色還都依稀可見。通過結構研究,科學家確認中華龍鳥在活著的時候羽毛是紅褐色的,而且它的羽毛應該是用於保暖而不是用來飛翔的。


“名人”是非多,像很多著名的恐龍一樣,偷蛋龍擁有羽毛這一結論也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它真的有羽毛嗎?或者那些被認為是羽毛的物質其實只是膠原蛋白纖維殘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