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辛庄之战,李云龙为何能用六十人突围日军一个团?


首先,李云龙与赵刚率残部突围之前,赵刚的一句话曾反映了他们的实力情况——

“老赵,组织一轮冲锋打回去,不能丢下骑兵连!”

“不行啊老李,咱们现在只剩下两个排左右的兵力,再一冲锋这点兵力全没了。”



由此可见得,除非赵刚漏算,他们当时手中的兵力不足百人。

那么接下来就要回答他们的辛庄突围之战了。李云龙说的明白,村庄外面是开阔的平原,白天突围肯定会全军覆没,所以要挑夜间突围。那么这时问题来了,日军当时围困辛庄的兵力有多少呢?



还得电视剧来说话,在电视剧当中,日军军官曾称呼一个伪军军官为“钟团长”,也就是说,“皇协军”也参与了这场扫荡。而根据剧情来判断,此人应该是伪军的最高级的军官,所以此次伪军兵力便已有一个团左右了(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兵力参与的可能)。



既然伪军兵力这么多,那么日军本部有多少人呢?根据华北反扫荡作战中所发现的日军比例来看,日伪军比例大致为1:3到1:5,当然1:8的特殊情况也有之。那么如果这场战斗中伪军有一个团,那么日军兵力大致在300—400人间。所以围攻辛庄的日军,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一个团。

可是即便如此,除了其数量仍是李云龙的5、6倍外,日军火力占优,而且还有伪军配合,这些也是造成李不得不选择夜间突围的原因之一。



那么最后再说李云龙又是如何靠这点兵力拖延日寇到夜间的。首先,李云龙富有作战经验,从长征年代过来的人,对如何以最少的兵力发挥最大的火力优势,有着充分的经验,所以李云龙在村庄内部的火力安排,给自己坚守赢得了时间。



另外,日军也是孤军深入,而且一开头就被李云龙一顿胖揍打蒙了,这也使其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侦查,所以李云龙能够死里逃生也就不奇怪了。


寒江阁一道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如果李云龙是6000人,日军是1个联队,他突围的可能性很低。

恰恰因为他是60人,所以反而更容易突围。

日军在中国作战,有很多弱点,其一就是语言不通、地形不熟。

日军的作战地图,只有城市和大型乡镇才有比较详细的标注,普通村子多只是一个点。

而民国时期的村子,和今天又有不同。村子往往有很多植被(多是庄稼地或者小树林、灌木丛),或者靠着小河,或者民房众多四通八达。

日军即便包围几个村子,不可能做到十几米二十米一个人,仍然是分散开,守住进出村的要道。

这种情况下,60个八路军,如果再分散成二三四人的小组,突围难度不大。

因为日军包围圈必然有很多漏洞,八路军多是当地人或者有当地人配合作战,哪里都能钻出去。

同时,日军那个年代没有夜视仪,夜晚为了防止八路军打冷枪,也不敢随便持着手电筒火把乱跑,所以视野是有限的。

自然,如果是大白天,想要突围可就难了。

实际上,徐州会战后期,日军集中几十万大军试图包围了徐州附近国军几十个师。

结果呢?没有1个师被歼灭,全部突围成功。


萨沙


有网友问:辛庄之战,李云龙为何能用六十人突围日军一个团?我们就从真实的敌后根据地,反扫荡,还有日军的部署来说起吧!

日军在根据地采用的战术是所谓的囚笼战术,也就是公路是柱子,封锁沟是铁丝网,炮楼是门锁这么一种状态。主要就是限制我军和游击队的活动范围,提高监控程度。比如一座炮楼基本上是10米以上高度,可以对周围2,3个村庄形成控制。

并且在炮楼顶部可以使用望远镜监视十多里地的人群活动,这样日军就将力量渗透到了农村。并且多个据点经常联合对附近村庄进行扫荡。这也就是所谓的蚕食战术,电视剧亮剑其实表现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

日军出动1个联队扫荡,包围了李云龙的部队。在1941年6月10日,2万日伪军对我军第10分区的扫荡,也是相同情况,日军在河北大清河,拒马河形成包围圈,并且开始设立据点,随后开始向心突击。

我军首先在大清河与日军兜圈子,打了5天,然后分散突围,到了容城集合。发现日军又追踪上来,于是在容城我军再次分散突围,进入到了白洋淀。日军就分成若干小部队,开始画区分片,进行包围搜索。

并且开始在各个路口建立炮楼,进入各个村庄进行梳头式的反复搜索。这种反复搜索时间长达一个月,真实的抗战反扫荡,面临的困难,其实远远高于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面对到的困难。

当时,我军还坚持在白洋淀的人员,每天都在青纱帐当中隐蔽,风餐露宿,进行移动式隐蔽,寻找机会打击日伪军。

而突围到外线的部队,比如回民支队1个营,第29团一部分,1个剧团,还有1个警卫连,以及分区机关。我军每天边打边走,每天都可以遇到几次日军追踪部队。比如,一天下午刚到潘营村,还没做好饭,日军就从2个方面包抄上来。

但是如果是亮剑一样,日军出动了1个联队,那么,其封锁面积就会非常大,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包围1个李云龙的独立团,正如抗战时期1941年春天的桑园突围一样,我军可以在傍晚,趁日军主力出去扫荡。

只有少量人员留守据点,准备晚饭的时候,从炮楼附近,穿越公路,摆脱日军的追击。桑园突围,十分区上千人都是这么突围的,更何况李云龙后来就带着60多个人。


深度军事


这不过是基本操作罢了。李云龙可是从黄麻暴动就加入了红军,经历了十年内战的洗礼,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当时的红军除了博古李德等人指挥的时候坚持打阵地战,大部分的时候红军都是以游击战为主。
什么是游击战?说白了就是正面很难打过别人,只能将自己的部队化整为零,牵制敌人,并且伺机发展壮大。李云龙虽然有一个团,但是他身边的部队并不多。大部分的部队都分布在各个地方,通过游击战不断的发展壮大。所以最后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李云龙才发现自己居然有了上万的部队。
游击战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游击战对指挥官是有要求的,通常情况下像李云龙这样的人才能够打得好游击战。因为他是农民出身,容易在农村生活,和老百姓能够打成一片。楚云飞就不行,他这样的人只能指挥正规军。如果真正让楚云飞打游击战,估计他手底下的兵不被日军消灭,也会活活饿死。
所以辛庄之战,李云龙能够突围其实很正常。当时他手底下有一个连的兵力,加上自己也在那里也是非常熟悉的。日军虽然多,但是对小股部队其实是很难有办法的。
李云龙手下只有几十人,只要趁着夜黑风高跑了出去,找个地方藏起来,日军是非常难发现的。虽然日军人数众多,但是游击队有群众出,只要老百姓站在游击队这边,光靠日军这点人马这样地毯式的搜索,是很难抓到的。
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那里的地形所决定,辛庄这个地方还是比较适合防守的。所以李云龙靠着自己的部队防守住了日军的进攻,成功的拖到了夜里。
当时的日军也是对形势作出了误判,以为里面有大部队,所以在李云龙带着几十个人突围以后,他们并没有拼命追击,而是将大部分的部队都用到围困辛庄上面。
李云龙在辛庄突围还是非常贴近历史的。当年胡宗南带着几十万大军进攻延安的时候,毛主席为了牵制住胡宗南的人马,带着几百人在陕北晃荡。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包围李云龙的,可不只是日军一个团。

当时,日军集中兵力扫荡抗日根据地,李云龙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当他们走到辛庄时,被日军发现了。包围李云龙的是日军第22联队和独1师2团。所以,李云龙是被日伪军两个团包围!

日军联队相当于我军一个团,兵力可以达到3800人。不过,日军第22联队只是骑兵联队,应该不会超过1400人。

皇协军的水份更大,钱伯钧带着一个营两千人当汉奸时,向日本人索要的价码是“旅长级别”!所以,这个皇协军独1师2团最多六七百人!

同时,计算日军兵力时,要考虑日伪军比例。按照扫荡时,日军和伪军比例1:10算。跟着皇协军的日本人也就五六十人!

所以,李云龙是被五六十名日军,加上600名伪军包围了。

李云龙能够突围成功,除了主角光环外,就要感谢伪军团长了。

伪军团长忽悠日军说,从枪声判断,辛庄被包围的是八路军一个团!这明显是忽悠日本人。要是里面真是一个八路军团,他这个伪军团长早跑路了!


伪军也就是欺负老百姓用,打仗就是“尿货”一个!在伪军看来,辛庄里面也就二三百八路军残部。他们在有日本人撑腰下,包围了八路军。

日军兵力只有几十人,联队长上来被李云龙打伏击杀了。所以,在听到皇协军汇报里面兵力以后,接任指挥的日军副联队长也有点虚了。

李云龙和赵刚趁夜分头突围,每部就三十来人,目标很小。日伪军又各怀鬼胎,不追击李云龙部。

日军不追,一是因为联队长死了,已经受挫。二是,伪军忽悠他说里面有一个团的八路,现在只逃走了几十人,不值得追。三是,日军就60来人,也没法分兵追击。

伪军压根就不想打硬仗,有故意放走八路军的嫌疑!八路军能顺利突围,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这样,他们不用被鬼子逼着进攻了。连自己国家都不能保护的人,怎么会全力以赴的给日本人卖命?

所以,老李要感谢这些窝囊废伪军!


勇战王聊历史




百团大战后,日本人和蒋介石突然发现八路军的武装发展到了上百个团,十几万兵力。蒋介石担心八路军坐大,就停掉了八路军的后勤补给和军费。

日本华北派遣军也意识到了共产党武装的严重威胁,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扫荡。八路军虽然扩军的速度非常快,但部队的训练跟不上,装备太差,子弹太少。


在日本人的扫荡中,八路军的部队伤亡惨重,减员达到了2/3。李云龙的独立团虽然装备精良,但也受到了很大打击。

辛庄之战就发生在李云龙独立团突围的路上,当时李云龙的身边大概有一个连,并不像题目中说的那样,只有60多人。



李云龙和赵刚率领一个连刚刚开进辛庄,就被皇协军的一个团和上百个鬼子保卫了起来。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敌众我寡,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越是紧急的时候,越是不能乱。作为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指战员,李云龙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日本鬼子经过连续作战,已经人困马乏。加上他们的人数也只有100多人,战斗力就非常有限。

虽然外围还有皇协军一个团,但这些兵和基层干部都是由老百姓组成的,他们参加伪军也就是混饭吃,根本就不愿意和中国军队硬碰硬。

李云龙马上命令兵分两路,在村子里边构筑两条防线。占领村口的十几座院子和高地,阻击日军的进攻,等到天黑时他选择突破口全军突围。



独立团的这一个连在李云龙的指挥下,阻击敌人一个白天,因为村子里敌我双方混在一起,日军的炮兵不方便展开。李云龙是故意这么做的,就是为了避免日军的炮击,也为晚上的突围争取了时间。

日军第四旅团第22联队的副联队长宏信一郎和皇协军一师二团的团长钟云鹤,受到了独立团的顽强阻击,误认为这个村子里面有一个团的八路军主力。


宏信一郎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从枪声密集度上判断,他不认为有这么多八路军。但钟云鹤自作聪明说八路军作战喜欢组织大量的预备队,一个团正面作战的一般都只有一个营。

当夜幕降临时,日军和皇协军停止了进攻,他们担心中了八路军的埋伏。只是把村子给包围了起来,准备天亮后再发起进攻。



正是钟云鹤的自作聪明救了李云龙和赵刚一命,这是日军已经占领了村外的据高点。如果大批的八路军向外突围,就会受到顽强阻击。

李云龙指挥的这一个连,在突围前经过清点,只剩下了60多人。其中还包括十几个轻伤兵和5个重伤员。

突围实施计划,在半夜时分开展,由李云龙和赵刚分别率领一个排,向不同的方向突围,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向赵家峪方向前进。



外围的皇协军和日军发现了李云龙的突围,但他们认为,只要大部队没有冲出去,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担心中了八路军的调虎离山之计,所以也没有追击。


当天亮之后,日军后来重炮轰炸了村口的十几个院子。然后大军冲入村子,缺一个八路军都没有发现,更没有发现八路军的主力。


新知传习阁


当时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是一种报复性的行为。是因为之前李云龙打掉了日军的一个观摩团,其中不乏有日军的高官,本来日军是要宣扬一下国威,却不料半路杀出一个李云龙。这让日军坚定了扫荡的决心。不过这下可就苦了咱们的云龙兄了。

当时日军的一个团大概有一千人,再加上日伪军呢,那人数已经占了绝对的上峰。此时的八路军只有撤退一条路。但李云龙的手里又有多少能用的兵呢?一个骑兵连加两个步兵连,(肯定不是满编)。而在配合主力突围时,骑兵连已经全部就义了,此时也就不到两个连的兵力了

李云龙带领着剩余的人来到了辛庄根据对地势的了解,打了日军一个出其不意。而日军却还天真地以为逃跑的是一些残兵败将呢。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么能打仗的八路军竟然是这么落魄。


可是再能打,你人少也是没办法,只能摸黑撤退。这时只有60多人了,还有一半的伤员,这时李云龙决定分散突围,他自己带着一些没受伤的掩护“大部队”突围。就这样李云龙的独立团成功突破了日军一个团的包围。


菠萝密125


这个战斗是有真实战例的,“五一大扫荡”期间,八路军冀中军分区的两个连,由政治部主任带队,在躲避日军的时候进入宋庄,因为一直处在日军的包围中,八路军警惕性非常高,进入村子后就修工事,第二天清晨,100多鬼子骑兵突然来到村外,八路军以外被鬼子发现了,一个突袭,当场把鬼子的一个大官打下马来,鬼子拼命抢回了那个军官,确实鬼子并不知道村里有八路军,他们是在研讨上一次战斗的得失,意外跟八路军遭遇的。战斗一打响,八路军也撤不出去了,因为大白天在平原地区,离开村子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八路军立即抢修工事,准备硬抗,很快,四面八方的日伪军都集中过来,把村子团团围住,开始了进攻,八路军由于准备充分,把寨栅,壕沟都利用上了,修筑了街垒,把各个院子都打通,以方便部队向各个方向增援,他们坚持一条,就是决不让鬼子占领任何一处房子,坚决把鬼子堵在村外,一直打了一天,鬼子都没有攻进村子,到了晚上,八路军分两路突围出去,这一仗八路军阵亡32人,负伤41人,击毙日伪军300多人,而八路军连伤员都带走了,日军还傻傻的认为突围的是小股部队,大部队还在村里,一直到第二天才知道,


狼的影子319


有一句话形容天黑,叫做“伸手不见五指”。在城里生活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句夸大的形容。但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黑天确实如此。

以前,我也没有体会过“伸手不见五指”,直到上大学时军训,部队的营地在偏僻的山脚下。夜晚值哨的时候,远近很少有灯光。在没有月亮夜晚,抬头看,繁星满天,异常清晰;低头看,那是真真的伸手不见五指啊~~~就是把手伸出去,你看不见自己的手指!

说到这里,就可以理解李云龙的小股部队为什么能趁黑夜突破敌人的重兵包围了。黑夜削弱了敌人兵力、火力的优势,只要地形熟,选准敌弱点猛打猛冲,就可以突出去。

鬼子后来的包围圈,往往用火把、篝火围成一个包围圈,这样做,固然可以增加突围的难度,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篝火封锁线往往只有一层,冲过去就又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此外,照明还有利于突围部队观察鬼子防守薄弱的部位。

在没有夜视技术的时代,夜战是战胜强敌的有效手段。


阿道夫二世


首先是导演要李云龙突围成功,但是这个情节的设计是合理的,没有太多夸张情节。

对于八路军来说,在反扫荡战斗中被日伪军包围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象五一大扫荡这样的大规模扫荡,日军利用机动性的优势把一部分八路军包围在一些村庄内很常见,而八路的办法就像电视剧里拍的,坚持到天黑突围。

日军在当时各个军事素质中对于中国军队大部分占有优势,但是和八路军相比,日军的夜战能力要差。而且对于一只只有几十人的小部队来说,黑夜是最好隐蔽物。

夜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人不是夜行动物,人的眼睛在夜间观察识别距离下降,在白天十分简单的联系协同,到了夜间都变得十分困难,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没有夜视仪,到了夜间只有人的双眼,虽说日本海军苦练夜战,但是海战的夜战和陆战不是一回事,陆战要复杂得多。

在抗日战场上,日军在白天很方便的组织部队协同配合,组织火力,但是到了夜间日军的优势火力无法发挥,所以日军在扫荡中夜间多是收缩阵地,这就给了八路军突围的机会。在夜间由于观察识别距离下降,包围圈的缝隙比白天要大,而且这种突围行动,越是小部队越方便,同时还要求突围部队有严格的纪律,而纪律恰好是八路的强项。一旦黑夜降临,八路趁黑夜悄悄的从日军的包围圈中钻出去的战例实在太多了。

日军为了对付八路也是想了不少办法,不过日军了没有美军阔气,用照明弹把战场照成白昼,但就是这样志愿军照样把月亮变成了中国的。日军很多时候是布置封锁线,隔多少米就点一堆火,但是这样一般都是兵力分散,八路遇到这种事,就是寻找一个日军兵力稀少的地方打出去,等日军的援兵赶到时,八路早就消失在黑夜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