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辛莊之戰,李雲龍為何能用六十人突圍日軍一個團?


首先,李雲龍與趙剛率殘部突圍之前,趙剛的一句話曾反映了他們的實力情況——

“老趙,組織一輪衝鋒打回去,不能丟下騎兵連!”

“不行啊老李,咱們現在只剩下兩個排左右的兵力,再一衝鋒這點兵力全沒了。”



由此可見得,除非趙剛漏算,他們當時手中的兵力不足百人。

那麼接下來就要回答他們的辛莊突圍之戰了。李雲龍說的明白,村莊外面是開闊的平原,白天突圍肯定會全軍覆沒,所以要挑夜間突圍。那麼這時問題來了,日軍當時圍困辛莊的兵力有多少呢?



還得電視劇來說話,在電視劇當中,日軍軍官曾稱呼一個偽軍軍官為“鍾團長”,也就是說,“皇協軍”也參與了這場掃蕩。而根據劇情來判斷,此人應該是偽軍的最高級的軍官,所以此次偽軍兵力便已有一個團左右了(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兵力參與的可能)。



既然偽軍兵力這麼多,那麼日軍本部有多少人呢?根據華北反掃蕩作戰中所發現的日軍比例來看,日偽軍比例大致為1:3到1:5,當然1:8的特殊情況也有之。那麼如果這場戰鬥中偽軍有一個團,那麼日軍兵力大致在300—400人間。所以圍攻辛莊的日軍,嚴格意義上說沒有一個團。

可是即便如此,除了其數量仍是李雲龍的5、6倍外,日軍火力佔優,而且還有偽軍配合,這些也是造成李不得不選擇夜間突圍的原因之一。



那麼最後再說李雲龍又是如何靠這點兵力拖延日寇到夜間的。首先,李雲龍富有作戰經驗,從長征年代過來的人,對如何以最少的兵力發揮最大的火力優勢,有著充分的經驗,所以李雲龍在村莊內部的火力安排,給自己堅守贏得了時間。



另外,日軍也是孤軍深入,而且一開頭就被李雲龍一頓胖揍打蒙了,這也使其沒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偵查,所以李雲龍能夠死裡逃生也就不奇怪了。


寒江閣一道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如果李雲龍是6000人,日軍是1個聯隊,他突圍的可能性很低。

恰恰因為他是60人,所以反而更容易突圍。

日軍在中國作戰,有很多弱點,其一就是語言不通、地形不熟。

日軍的作戰地圖,只有城市和大型鄉鎮才有比較詳細的標註,普通村子多隻是一個點。

而民國時期的村子,和今天又有不同。村子往往有很多植被(多是莊稼地或者小樹林、灌木叢),或者靠著小河,或者民房眾多四通八達。

日軍即便包圍幾個村子,不可能做到十幾米二十米一個人,仍然是分散開,守住進出村的要道。

這種情況下,60個八路軍,如果再分散成二三四人的小組,突圍難度不大。

因為日軍包圍圈必然有很多漏洞,八路軍多是當地人或者有當地人配合作戰,哪裡都能鑽出去。

同時,日軍那個年代沒有夜視儀,夜晚為了防止八路軍打冷槍,也不敢隨便持著手電筒火把亂跑,所以視野是有限的。

自然,如果是大白天,想要突圍可就難了。

實際上,徐州會戰後期,日軍集中幾十萬大軍試圖包圍了徐州附近國軍幾十個師。

結果呢?沒有1個師被殲滅,全部突圍成功。


薩沙


有網友問:辛莊之戰,李雲龍為何能用六十人突圍日軍一個團?我們就從真實的敵後根據地,反掃蕩,還有日軍的部署來說起吧!

日軍在根據地採用的戰術是所謂的囚籠戰術,也就是公路是柱子,封鎖溝是鐵絲網,炮樓是門鎖這麼一種狀態。主要就是限制我軍和游擊隊的活動範圍,提高監控程度。比如一座炮樓基本上是10米以上高度,可以對周圍2,3個村莊形成控制。

並且在炮樓頂部可以使用望遠鏡監視十多里地的人群活動,這樣日軍就將力量滲透到了農村。並且多個據點經常聯合對附近村莊進行掃蕩。這也就是所謂的蠶食戰術,電視劇亮劍其實表現的就是在這種環境之下。

日軍出動1個聯隊掃蕩,包圍了李雲龍的部隊。在1941年6月10日,2萬日偽軍對我軍第10分區的掃蕩,也是相同情況,日軍在河北大清河,拒馬河形成包圍圈,並且開始設立據點,隨後開始向心突擊。

我軍首先在大清河與日軍兜圈子,打了5天,然後分散突圍,到了容城集合。發現日軍又追蹤上來,於是在容城我軍再次分散突圍,進入到了白洋淀。日軍就分成若干小部隊,開始畫區分片,進行包圍搜索。

並且開始在各個路口建立炮樓,進入各個村莊進行梳頭式的反覆搜索。這種反覆搜索時間長達一個月,真實的抗戰反掃蕩,面臨的困難,其實遠遠高於在電視劇亮劍裡,李雲龍面對到的困難。

當時,我軍還堅持在白洋淀的人員,每天都在青紗帳當中隱蔽,風餐露宿,進行移動式隱蔽,尋找機會打擊日偽軍。

而突圍到外線的部隊,比如回民支隊1個營,第29團一部分,1個劇團,還有1個警衛連,以及分區機關。我軍每天邊打邊走,每天都可以遇到幾次日軍追蹤部隊。比如,一天下午剛到潘營村,還沒做好飯,日軍就從2個方面包抄上來。

但是如果是亮劍一樣,日軍出動了1個聯隊,那麼,其封鎖面積就會非常大,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包圍1個李雲龍的獨立團,正如抗戰時期1941年春天的桑園突圍一樣,我軍可以在傍晚,趁日軍主力出去掃蕩。

只有少量人員留守據點,準備晚飯的時候,從炮樓附近,穿越公路,擺脫日軍的追擊。桑園突圍,十分區上千人都是這麼突圍的,更何況李雲龍後來就帶著60多個人。


深度軍事


這不過是基本操作罷了。李雲龍可是從黃麻暴動就加入了紅軍,經歷了十年內戰的洗禮,走過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征。當時的紅軍除了博古李德等人指揮的時候堅持打陣地戰,大部分的時候紅軍都是以游擊戰為主。
什麼是游擊戰?說白了就是正面很難打過別人,只能將自己的部隊化整為零,牽制敵人,並且伺機發展壯大。李雲龍雖然有一個團,但是他身邊的部隊並不多。大部分的部隊都分佈在各個地方,通過游擊戰不斷的發展壯大。所以最後打平安縣城的時候,李雲龍才發現自己居然有了上萬的部隊。
游擊戰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其實是很難的。因為游擊戰對指揮官是有要求的,通常情況下像李雲龍這樣的人才能夠打得好游擊戰。因為他是農民出身,容易在農村生活,和老百姓能夠打成一片。楚雲飛就不行,他這樣的人只能指揮正規軍。如果真正讓楚雲飛打游擊戰,估計他手底下的兵不被日軍消滅,也會活活餓死。
所以辛莊之戰,李雲龍能夠突圍其實很正常。當時他手底下有一個連的兵力,加上自己也在那裡也是非常熟悉的。日軍雖然多,但是對小股部隊其實是很難有辦法的。
李雲龍手下只有幾十人,只要趁著夜黑風高跑了出去,找個地方藏起來,日軍是非常難發現的。雖然日軍人數眾多,但是游擊隊有群眾出,只要老百姓站在游擊隊這邊,光靠日軍這點人馬這樣地毯式的搜索,是很難抓到的。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那裡的地形所決定,辛莊這個地方還是比較適合防守的。所以李雲龍靠著自己的部隊防守住了日軍的進攻,成功的拖到了夜裡。
當時的日軍也是對形勢作出了誤判,以為裡面有大部隊,所以在李雲龍帶著幾十個人突圍以後,他們並沒有拼命追擊,而是將大部分的部隊都用到圍困辛莊上面。
李雲龍在辛莊突圍還是非常貼近歷史的。當年胡宗南帶著幾十萬大軍進攻延安的時候,毛主席為了牽制住胡宗南的人馬,帶著幾百人在陝北晃盪。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包圍李雲龍的,可不只是日軍一個團。

當時,日軍集中兵力掃蕩抗日根據地,李雲龍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當他們走到辛莊時,被日軍發現了。包圍李雲龍的是日軍第22聯隊和獨1師2團。所以,李雲龍是被日偽軍兩個團包圍!

日軍聯隊相當於我軍一個團,兵力可以達到3800人。不過,日軍第22聯隊只是騎兵聯隊,應該不會超過1400人。

皇協軍的水份更大,錢伯鈞帶著一個營兩千人當漢奸時,向日本人索要的價碼是“旅長級別”!所以,這個皇協軍獨1師2團最多六七百人!

同時,計算日軍兵力時,要考慮日偽軍比例。按照掃蕩時,日軍和偽軍比例1:10算。跟著皇協軍的日本人也就五六十人!

所以,李雲龍是被五六十名日軍,加上600名偽軍包圍了。

李雲龍能夠突圍成功,除了主角光環外,就要感謝偽軍團長了。

偽軍團長忽悠日軍說,從槍聲判斷,辛莊被包圍的是八路軍一個團!這明顯是忽悠日本人。要是裡面真是一個八路軍團,他這個偽軍團長早跑路了!


偽軍也就是欺負老百姓用,打仗就是“尿貨”一個!在偽軍看來,辛莊裡面也就二三百八路軍殘部。他們在有日本人撐腰下,包圍了八路軍。

日軍兵力只有幾十人,聯隊長上來被李雲龍打伏擊殺了。所以,在聽到皇協軍彙報裡面兵力以後,接任指揮的日軍副聯隊長也有點虛了。

李雲龍和趙剛趁夜分頭突圍,每部就三十來人,目標很小。日偽軍又各懷鬼胎,不追擊李雲龍部。

日軍不追,一是因為聯隊長死了,已經受挫。二是,偽軍忽悠他說裡面有一個團的八路,現在只逃走了幾十人,不值得追。三是,日軍就60來人,也沒法分兵追擊。

偽軍壓根就不想打硬仗,有故意放走八路軍的嫌疑!八路軍能順利突圍,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這樣,他們不用被鬼子逼著進攻了。連自己國家都不能保護的人,怎麼會全力以赴的給日本人賣命?

所以,老李要感謝這些窩囊廢偽軍!


勇戰王聊歷史




百團大戰後,日本人和蔣介石突然發現八路軍的武裝發展到了上百個團,十幾萬兵力。蔣介石擔心八路軍坐大,就停掉了八路軍的後勤補給和軍費。

日本華北派遣軍也意識到了共產黨武裝的嚴重威脅,連續發動了幾次大規模掃蕩。八路軍雖然擴軍的速度非常快,但部隊的訓練跟不上,裝備太差,子彈太少。


在日本人的掃蕩中,八路軍的部隊傷亡慘重,減員達到了2/3。李雲龍的獨立團雖然裝備精良,但也受到了很大打擊。

辛莊之戰就發生在李雲龍獨立團突圍的路上,當時李雲龍的身邊大概有一個連,並不像題目中說的那樣,只有60多人。



李雲龍和趙剛率領一個連剛剛開進辛莊,就被皇協軍的一個團和上百個鬼子保衛了起來。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敵眾我寡,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越是緊急的時候,越是不能亂。作為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指戰員,李雲龍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日本鬼子經過連續作戰,已經人困馬乏。加上他們的人數也只有100多人,戰鬥力就非常有限。

雖然外圍還有皇協軍一個團,但這些兵和基層幹部都是由老百姓組成的,他們參加偽軍也就是混飯吃,根本就不願意和中國軍隊硬碰硬。

李雲龍馬上命令兵分兩路,在村子裡邊構築兩條防線。佔領村口的十幾座院子和高地,阻擊日軍的進攻,等到天黑時他選擇突破口全軍突圍。



獨立團的這一個連在李雲龍的指揮下,阻擊敵人一個白天,因為村子裡敵我雙方混在一起,日軍的炮兵不方便展開。李雲龍是故意這麼做的,就是為了避免日軍的炮擊,也為晚上的突圍爭取了時間。

日軍第四旅團第22聯隊的副聯隊長宏信一郎和皇協軍一師二團的團長鍾雲鶴,受到了獨立團的頑強阻擊,誤認為這個村子裡面有一個團的八路軍主力。


宏信一郎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從槍聲密集度上判斷,他不認為有這麼多八路軍。但鍾雲鶴自作聰明說八路軍作戰喜歡組織大量的預備隊,一個團正面作戰的一般都只有一個營。

當夜幕降臨時,日軍和皇協軍停止了進攻,他們擔心中了八路軍的埋伏。只是把村子給包圍了起來,準備天亮後再發起進攻。



正是鍾雲鶴的自作聰明救了李雲龍和趙剛一命,這是日軍已經佔領了村外的據高點。如果大批的八路軍向外突圍,就會受到頑強阻擊。

李雲龍指揮的這一個連,在突圍前經過清點,只剩下了60多人。其中還包括十幾個輕傷兵和5個重傷員。

突圍實施計劃,在半夜時分開展,由李雲龍和趙剛分別率領一個排,向不同的方向突圍,尋找敵人的薄弱環節,向趙家峪方向前進。



外圍的皇協軍和日軍發現了李雲龍的突圍,但他們認為,只要大部隊沒有衝出去,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擔心中了八路軍的調虎離山之計,所以也沒有追擊。


當天亮之後,日軍後來重炮轟炸了村口的十幾個院子。然後大軍衝入村子,缺一個八路軍都沒有發現,更沒有發現八路軍的主力。


新知傳習閣


當時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是一種報復性的行為。是因為之前李雲龍打掉了日軍的一個觀摩團,其中不乏有日軍的高官,本來日軍是要宣揚一下國威,卻不料半路殺出一個李雲龍。這讓日軍堅定了掃蕩的決心。不過這下可就苦了咱們的雲龍兄了。

當時日軍的一個團大概有一千人,再加上日偽軍呢,那人數已經佔了絕對的上峰。此時的八路軍只有撤退一條路。但李雲龍的手裡又有多少能用的兵呢?一個騎兵連加兩個步兵連,(肯定不是滿編)。而在配合主力突圍時,騎兵連已經全部就義了,此時也就不到兩個連的兵力了

李雲龍帶領著剩餘的人來到了辛莊根據對地勢的瞭解,打了日軍一個出其不意。而日軍卻還天真地以為逃跑的是一些殘兵敗將呢。他們萬萬沒想到這麼能打仗的八路軍竟然是這麼落魄。


可是再能打,你人少也是沒辦法,只能摸黑撤退。這時只有60多人了,還有一半的傷員,這時李雲龍決定分散突圍,他自己帶著一些沒受傷的掩護“大部隊”突圍。就這樣李雲龍的獨立團成功突破了日軍一個團的包圍。


菠蘿密125


這個戰鬥是有真實戰例的,“五一大掃蕩”期間,八路軍冀中軍分區的兩個連,由政治部主任帶隊,在躲避日軍的時候進入宋莊,因為一直處在日軍的包圍中,八路軍警惕性非常高,進入村子後就修工事,第二天清晨,100多鬼子騎兵突然來到村外,八路軍以外被鬼子發現了,一個突襲,當場把鬼子的一個大官打下馬來,鬼子拼命搶回了那個軍官,確實鬼子並不知道村裡有八路軍,他們是在研討上一次戰鬥的得失,意外跟八路軍遭遇的。戰鬥一打響,八路軍也撤不出去了,因為大白天在平原地區,離開村子就是死路一條,所以八路軍立即搶修工事,準備硬抗,很快,四面八方的日偽軍都集中過來,把村子團團圍住,開始了進攻,八路軍由於準備充分,把寨柵,壕溝都利用上了,修築了街壘,把各個院子都打通,以方便部隊向各個方向增援,他們堅持一條,就是決不讓鬼子佔領任何一處房子,堅決把鬼子堵在村外,一直打了一天,鬼子都沒有攻進村子,到了晚上,八路軍分兩路突圍出去,這一仗八路軍陣亡32人,負傷41人,擊斃日偽軍300多人,而八路軍連傷員都帶走了,日軍還傻傻的認為突圍的是小股部隊,大部隊還在村裡,一直到第二天才知道,


狼的影子319


有一句話形容天黑,叫做“伸手不見五指”。在城裡生活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句誇大的形容。但是,在偏遠地區的農村,黑天確實如此。

以前,我也沒有體會過“伸手不見五指”,直到上大學時軍訓,部隊的營地在偏僻的山腳下。夜晚值哨的時候,遠近很少有燈光。在沒有月亮夜晚,抬頭看,繁星滿天,異常清晰;低頭看,那是真真的伸手不見五指啊~~~就是把手伸出去,你看不見自己的手指!

說到這裡,就可以理解李雲龍的小股部隊為什麼能趁黑夜突破敵人的重兵包圍了。黑夜削弱了敵人兵力、火力的優勢,只要地形熟,選準敵弱點猛打猛衝,就可以突出去。

鬼子後來的包圍圈,往往用火把、篝火圍成一個包圍圈,這樣做,固然可以增加突圍的難度,但也不是沒有辦法。篝火封鎖線往往只有一層,衝過去就又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此外,照明還有利於突圍部隊觀察鬼子防守薄弱的部位。

在沒有夜視技術的時代,夜戰是戰勝強敵的有效手段。


阿道夫二世


首先是導演要李雲龍突圍成功,但是這個情節的設計是合理的,沒有太多誇張情節。

對於八路軍來說,在反掃蕩戰鬥中被日偽軍包圍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象五一大掃蕩這樣的大規模掃蕩,日軍利用機動性的優勢把一部分八路軍包圍在一些村莊內很常見,而八路的辦法就像電視劇裡拍的,堅持到天黑突圍。

日軍在當時各個軍事素質中對於中國軍隊大部分佔有優勢,但是和八路軍相比,日軍的夜戰能力要差。而且對於一隻只有幾十人的小部隊來說,黑夜是最好隱蔽物。

夜戰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人不是夜行動物,人的眼睛在夜間觀察識別距離下降,在白天十分簡單的聯繫協同,到了夜間都變得十分困難,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沒有夜視儀,到了夜間只有人的雙眼,雖說日本海軍苦練夜戰,但是海戰的夜戰和陸戰不是一回事,陸戰要複雜得多。

在抗日戰場上,日軍在白天很方便的組織部隊協同配合,組織火力,但是到了夜間日軍的優勢火力無法發揮,所以日軍在掃蕩中夜間多是收縮陣地,這就給了八路軍突圍的機會。在夜間由於觀察識別距離下降,包圍圈的縫隙比白天要大,而且這種突圍行動,越是小部隊越方便,同時還要求突圍部隊有嚴格的紀律,而紀律恰好是八路的強項。一旦黑夜降臨,八路趁黑夜悄悄的從日軍的包圍圈中鑽出去的戰例實在太多了。

日軍為了對付八路也是想了不少辦法,不過日軍了沒有美軍闊氣,用照明彈把戰場照成白晝,但就是這樣志願軍照樣把月亮變成了中國的。日軍很多時候是佈置封鎖線,隔多少米就點一堆火,但是這樣一般都是兵力分散,八路遇到這種事,就是尋找一個日軍兵力稀少的地方打出去,等日軍的援兵趕到時,八路早就消失在黑夜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