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说起“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常常想到是一个人头发悬在房梁上,用锥子扎大腿的刻苦努力读书的样子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两个人。“头悬梁”是汉代的孙敬,“锥刺股”是战国时期的苏秦。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头悬梁”

孙敬年少时就十分热爱学习,知识广博,而且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因此得了个外号——"闭户先生"。孙敬读书时,常常看书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又浪费了大好时光。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将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以痛意来赶走睡意。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孙敬头悬梁

他试了几次,效果果然很好。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经过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最终成为了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背着书箱扛着有柄的笠,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在年轻时在鬼谷子门下求学,学成后四处游说,但是当时他的学问并不是很精深,所以到处碰壁,无人赏识。苏秦最后穷困潦倒,带着一脸愧疚回到家里,家人对他都很冷淡,瞧不起他,还对他冷嘲热讽。家人的疾风对他的刺激很大,他决心要发奋读书。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苏秦锥刺骨

苏秦将自己所有的藏书翻找出来, 尽心研读,尤其刻苦钻研《周书阴符》这本书。他与孙敬一样,常常读书到深夜,也打瞌睡。每当苏秦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鲜血从大腿一直流到了脚跟。痛觉刺激神经,他就用这个办法坚持了一年,终于想出能够与王侯将相打交道的办法了。苏秦还想出一套“合纵之术”——联合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抑制强秦。最后得到六国相印,成为六国宰相,留名千古。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苏秦

以上,就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经过。

但其实,小编并不是很赞同前文两位的做法,二人都是以痛意赶走睡意,都是以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达到清醒的效果,但是这种办法真的好吗?其一,孙、苏二人都读书读至深夜,虽说没达到不眠不休的程度,但长此以往,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会使身体内分泌失调,抵抗力下降,还加速衰老。熬夜的后果网上一搜一大堆,不到万不得已,小编是绝对不会熬夜的。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其二,头发悬在房梁上和锥子扎大腿,这两种方法如果让各位网友们选一个,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好端端的,谁会做那种自残的事呢?先不讲效果如何,我们就讨论一下后果:古代的医疗条件非常差,一个小小的感冒就极有可能夺走一个人的性命,更别提这种“流血事件”了。处理得当还好,那处理不得当呢?苏秦的那只锥子消毒没有?扎完大腿后来呢?伤口是如何处理的?坚持了一年,大腿还不得扎烂了?别说两条腿了,两百条腿都不够他扎一年的。这伤口万一感染,那就得不偿失了。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实是两个人

其三,提神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一定要“自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把生命健康当做第一要义。总的来说,孙敬与苏秦的刻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方法就不要学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