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說起“頭懸樑,錐刺股”我們常常想到是一個人頭髮懸在房樑上,用錐子扎大腿的刻苦努力讀書的樣子其實這句話說的是兩個人。“頭懸樑”是漢代的孫敬,“錐刺股”是戰國時期的蘇秦。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頭懸樑”

孫敬年少時就十分熱愛學習,知識廣博,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因此得了個外號——"閉戶先生"。孫敬讀書時,常常看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覺得自己又浪費了大好時光。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將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以痛意來趕走睡意。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孫敬頭懸樑

他試了幾次,效果果然很好。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經過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最終成為了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揹著書箱扛著有柄的笠,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和謀略家。蘇秦在年輕時在鬼谷子門下求學,學成後四處遊說,但是當時他的學問並不是很精深,所以到處碰壁,無人賞識。蘇秦最後窮困潦倒,帶著一臉愧疚回到家裡,家人對他都很冷淡,瞧不起他,還對他冷嘲熱諷。家人的疾風對他的刺激很大,他決心要發奮讀書。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蘇秦錐刺骨

蘇秦將自己所有的藏書翻找出來, 盡心研讀,尤其刻苦鑽研《周書陰符》這本書。他與孫敬一樣,常常讀書到深夜,也打瞌睡。每當蘇秦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鮮血從大腿一直流到了腳跟。痛覺刺激神經,他就用這個辦法堅持了一年,終於想出能夠與王侯將相打交道的辦法了。蘇秦還想出一套“合縱之術”——聯合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抑制強秦。最後得到六國相印,成為六國宰相,留名千古。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蘇秦

以上,就是“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經過。

但其實,小編並不是很贊同前文兩位的做法,二人都是以痛意趕走睡意,都是以傷害自己的身體來達到清醒的效果,但是這種辦法真的好嗎?其一,孫、蘇二人都讀書讀至深夜,雖說沒達到不眠不休的程度,但長此以往,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會使身體內分泌失調,抵抗力下降,還加速衰老。熬夜的後果網上一搜一大堆,不到萬不得已,小編是絕對不會熬夜的。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其二,頭髮懸在房樑上和錐子扎大腿,這兩種方法如果讓各位網友們選一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好端端的,誰會做那種自殘的事呢?先不講效果如何,我們就討論一下後果:古代的醫療條件非常差,一個小小的感冒就極有可能奪走一個人的性命,更別提這種“流血事件”了。處理得當還好,那處理不得當呢?蘇秦的那隻錐子消毒沒有?扎完大腿後來呢?傷口是如何處理的?堅持了一年,大腿還不得扎爛了?別說兩條腿了,兩百條腿都不夠他扎一年的。這傷口萬一感染,那就得不償失了。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主人公其實是兩個人

其三,提神的方法有很多種,並不一定要“自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把生命健康當做第一要義。總的來說,孫敬與蘇秦的刻苦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方法就不要學習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