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李志林:濃重觀望情緒中需保持一份清醒

05.04李志林—忠言周評:濃重觀望情緒中需保持一份清醒

由於本週四、五中美貿易代表團正在進行磋商,引起了市場的神經緊繃。美股連跌3天,A股也反覆拉鋸,觀望情緒濃重,人們都在擔憂談判的不確定性風險。平均日成交量驟降到了3805億,四指數均收出了微小的周陽線。

A股難道就由貿易談判的結果來決定走向?我(公眾號:李志林)認為,有影響,但並不盡然,人們在擔憂和觀望中,仍需對影響A股的諸多因素,保持清醒的認識。

1、略

2、略

3、略

4、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和估值處於歷史最優水平。

剛剛出齊的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收27.97萬億元,同比增長14.46%,實現利潤2.62萬億元,同比上升18.55%。深市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10.4萬億元,同比增長23.46%,實現利潤7295億元,同比增長20.58%。實體經濟在上臺階,高端製造顯現活力,供給側改革助推傳統產業煥發新光彩,國有企業收入和淨利潤都同比增長20%以上,新興產業顯示了更高的成長性。

據統計,5月2日上證綜指、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的市盈率,分別為13.82倍、23.78倍、28.8倍、42.5倍,對應的指數分別是3081點、10342點、10505點、1801點,均回到了歷史最低估值。

尤其是上證指數,已經低於2005年998點時的14.7倍、2008年1664點時的15.1倍、2016年1月2638點時的16倍市盈率的估值。因此,A股處於底部區域。下跌空間是有限的。指望目前上證指數從3000點出頭再跌到2638點,也是不現實的。

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不久前在3050點左右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把股市作為第二個議題來研究,這顯然也有估值考量的。

5、A股正日益受到外資的青睞。

人們一定注意到近期的報道:

今年前4個月,北上的外資流入A股達130億美元,同比增長54%。

QFII和RQFII,今年前4個月淨流入A股的資金達82.5億美元。

再過19個交易日,A股將納入MSCI指數,根據中金公司測算,基於5%的納入因子,預計將有212億美元的外資機構購買A股;從中長期看,預計未來5—10年,海外資金每年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規模,可達2000—4000億人民幣。

海外投行也加緊了對A股的佈局。從4月下旬起,美國金瑞基金在美國8個城市,啟動了為期2周的路演,向投資者宣介A股市場的機會。摩根史坦利資產管理公司真正增加研究團隊的人手,大中華區就有11位專職分析師,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將持股數量從134家增加到250家。

高盛公司稱A股的風險已被消化,一季報上市公司利潤同比增長14%,市場迎來難得的投資窗口期,建議增持中國股票。並認為,新經濟股依然表現強勁,銀行板塊也將反彈。同時預計,這些機構購買的中國股票(主要是滬深300成分股)今年有望收穫14%—17%的盈利。

這些來自海外、即將入市前的增量資金,都有效地封殺了大盤的下行空間。

6、機構調倉換股,導致大盤低位反覆震盪。

近日,趁著市場對中美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的擔憂,大盤雖然步入低估值區間,但是大盤在3050點—3100點區間反覆震盪探底。

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保、公募基金、QFII等正在頻繁調倉換股。

去年領漲的大盤藍籌股,因失去了國家隊巨資的引領,累積的獲利盤在不斷地兌現,致使三個大盤股指數節節後退。去年盈利豐厚的白馬股,近期也是以每日一隻跌停(如格力、東阿阿膠、伊利股份、中國平安等)的方式,向價值迴歸。

同時,前期大漲的新經濟股,也輪番出現了跳水,既有獲利盤兌現的因素,又有新機構打壓建倉的行為。

從總體看,社保、公募基金、QFII等調倉換股的路徑是:部分撤離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加倉創業板和主板中的新經濟龍頭股。

隨著大盤股和大盤指數的底部確認,公募基金的持倉比例也扭轉了過去6個季度的“大強小弱”的態勢,降低了主板的持倉比例,處於低配狀態;而對中小創的持倉比例卻迅速上升,處於超配狀態;

同時,QFII減持了65只藍籌股,退出了80只傳統產業股的前十大股東,新進了84只股,增加了59只高增長股;

社保基金新進了108只成長股,並進入前十大股東,增持了251只高成長股,拋售了貴州茅臺。

於是,市場逐步形成了“大盤股搭臺,成長股唱戲”的局面。預計,後8個月的市場機會,主要在中小創和主板中的新經濟股,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股。

那麼,作為中小投資者,是否也應對倉位結構做適當的調整呢?

李志林:濃重觀望情緒中需保持一份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