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請舉例說明何為筆勢?書本上的解釋太簡單籠統,我看不懂,謝謝?

致虛守靜5



首先,要釐清何謂筆勢

蔡邕在《九勢》中提出了“力”、“勢”、“藏”三個書法線條的美學概念,強調“勢”其實是被賦予方向性的“力”,是運筆的“痕跡”,故有“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筆勢的概念最終是由王羲之作出理論界定的,他在《筆勢論》中著闡述了用筆的藏鋒、側筆、結筆、翻筆、起筆、打筆等筆法以及結字、章法之中的筆勢。近代的沈尹默先生首次將筆法、筆勢、筆意三者剝離開來,在其的《書法論叢》一書中,詳細闡述了筆法與筆勢的區別,歸納了筆勢是點畫特殊形態寫法的單行規則,明確了筆勢是生動變化的,同時也是虛的。周汝昌先生則認為“勢就是關係”,點畫來有理、去有意,入有跡、出有痕。抱庸以為,四位大家的觀點綜合起來,就是筆勢的概念。



其次,筆勢具有哪些顯著特徵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較為清晰的勾勒出筆勢的輪廓:

第一,筆勢的內涵很寬博。點畫自身的方圓曲直、輕重虛實;點畫間的呼應顧盼、穿插映帶;偏旁部首間的開合向背;字與字間的啟承揖讓、參差錯落,都可以說與筆勢有關。

第二,筆勢是生動而富於變化的。筆勢不同於筆法卻源於筆法,因時代和人的性情而有肥瘦、長短、曲直、方圓、平側、巧拙、和峻之分,不象筆法那樣千年不易,一成不變。

第三,筆勢是抽象而又具體的。抽象在“意”,具體在“形”。因此說,筆勢的外在表現是通過“形”來具體、生動地表現出來的。因形生勢,因勢立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第三,書法如何取勢

筆法務實,筆勢務虛,但就像高處的物體具有勢能一樣,是客觀存在的。筆下有勢,書法才有氣脈韻味,否則就是機械呆板索然無味。

張懷瓘《書斷》中有言:“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恆曰‘書勢’,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亦重撲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則已操勝算”。

(1)粘連呼應氣不能斷。從章法全局上看,點畫之間與鄰字間要有呼有應、有粘有連,不管有無有形的牽絲,氣脈是連貫的,是千絲萬縷割裂不開的,也正是靠著這股氣脈將通篇攢接為一個整體。

(2)結字險絕意不能平。四平八穩難免呆直,要直中有曲,曲中取直。比如橫畫右上傾斜可取勢,平則無力;豎畫稍曲可取勢,筆直則無力;偏旁部首欹側可取勢,平鋪直敘則無力。


(3)肥瘦相間富於動感。筆畫少的字點畫粗壯可取勢,纖細則無力;點畫多的字瘦削可取勢,肥碩則蠢笨。肥瘦相間既包括點畫的粗細,也包括結構的疏密。不要死筆平拖,應力求富於變化。

(4)疾澀相間以生奇怪。迅疾本身就具有力感,講究快而挾力,而澀筆則入蕀中行路、負重登山,與疾成對勢。毛筆書法中的逆鋒、枯筆,如崩崖老樹,也極具勁勢。疾澀相間,結字則更加充滿“變數”,餘味無窮。

抱庸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筆勢是很難用語言說清楚的,往往只能意會。因為不同經歷或修養的欣賞者對於同一個字中所飽含的筆勢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談到筆勢,那麼什麼是書法中的筆勢呢,就是點畫線條帶給我們的一種感覺,由於這種線條是經過提煉概括的,比較抽象,線條給我們的感覺有是創抽象的。由於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可能會左右我們的理解和體驗感覺。

勢就是形勢、勢態或態勢。比如以塊石頭從山上向下滾落,就會形成一種態勢。再如流動的水,或瀑布也會形成一種態勢。在如雄鷹翱翔的遊曳之勢。最經典的是大鵬展翅時那個態勢。在從地上將要起飛而沒有完全起飛,翅膀已經展開時的態勢最為動人,將起未起。勢力足。如"岸"字的點畫之態勢。

在永字八法中有"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千里之陣雲"就是一種態勢。

如"略字中的"各"部的"文"字的顧左之勢。

勢,一般有三中,一種為動態之勢,一種為靜態之勢,還有就是動靜結合產生的態勢。我們看"翼"字。中段的"甲"字符合號就是一種靜態的勢,而"甲"字豎點左右兩個十字就是一種動態的勢。由於筆畫的斜勢,左和右點兩個十字就像拔河比賽的雙方在較勁那樣,產生一種力感和態勢。在優秀的書法作品中一點一畫往往八面勢全,甚至一畫之內也有多種態勢。如"岸"字的撇畫的前一段和最後一段就呈現兩種態勢。再一橫中往往起筆收筆勢較靜,中段勢動。


楷書屬於靜態的字,行書就是動態的字,也就是屬於兩種不同的態勢。

其實,筆勢是非常微妙的就像人的性格,一千個人有一千個性格。

勢有點畫之勢,也有偏旁部首之勢,還有一個完整字形甚至通篇章法之勢。


我們看"識"字的偏旁部首和點畫,都出於一種不同意味的態勢之中。我們看戈鉤上的那個點,就有一種飛鳥歸林之態。而中部的"音",則呈現一種靜態之勢。勢還有上升之勢,下降之勢,左去右離,亦或揖讓避就之勢。

一般情況下,在一點一畫或一個字中往往是具有多種態勢的。通篇章法之勢,如吳昌碩上行書。






翰墨書道


什麼叫筆勢?

筆勢是粘合筆法動作的介質,也是書寫技法中一種附屬元素。一般情況下,特是指書寫過程中,表現筆鋒起~止之間來龍去脈的運動軌跡與趨向的現象。

通常用起→行→收三個字來概括。比如,從哪個方向落筆入紙,行進路線是曲、是直,到哪個地方停駐、駛轉或結止,最後朝什麼方向運行筆鋒作收勢,其中,像豎、撇、捺、鉤這種出尖的叫露鋒收筆,反之,垂露點、橫、垂露豎等不出尖的叫藏鋒收筆。

此外,寫完這個畫,接著寫下個畫,同理,寫完一個字,再接續寫下個字,這期間,畫與畫,或字與字之間,保持筆斷意連,起著呼應連慣作用的筆法動作,叫過筆法。其中,在空中轉換筆勢姿態的動作叫明過,在畫中停駐或駛轉、調鋒的筆法動作叫暗過。如圖:


怎麼體現筆勢?

首先說,筆勢是非常重要的運筆技法構成要素之一,主要表現為: 有虛、有實,有快、有慢,有剛、有柔,有輕、有重,有中、有側……在書寫過程中,多以變換筆鋒行進姿態,予以調節行筆節奏感、力度感,使筆畫或線條富有韌性,附於變化,產生韻律與美感。所以,能否巧妙的用運筆勢特點,是書者筆法動作規範化、專業化的標誌。

我們常說的寫字、書法有什麼區別? 主要看書寫過程中筆法動作技巧是否正確、嫻熟,筆勢就是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它能直接反映出書寫技藝水平怎麼樣。

什麼是寫字匠,什麼叫書法家,也可以用它衡量。比如,筆畫有多餘的動作,像是描畫出來的。寫一個字,像擺積木式的,寫一筆停一下,再另起筆寫下個畫……顯然,這樣的寫法,沒有注重筆勢的重要性,字形多好看也不是書法,不是自然美。

真正的書法是寫出來的,其美感源於忠實傳統古法,講求技法和藝術手法。如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43b500007d561db464ef\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雲中作品




雲中173132033


何為筆勢?凡人凡物必有勢。你真正的瞭解理解其“勢”了嗎?“勢”是形聲兼會意字,本義為生長旺盛,引申泛指力量,權力,還可指人或事物所處的地位,位置,又再引申指,形狀,樣式,架式等。勢是勢力,勢是一切事物表現出來的趨向,勢是自然界的現象或形勢,勢是政治、軍事或其他社會活動方面的狀況或情勢,勢是姿態,勢是。。。。。

人有人勢,物有物勢,人寫字,也有筆勢。筆勢就是人寫字的姿勢及寫出字後字的狀態姿勢情形。人寫字的姿勢過後即無,但會反映到字態上,可以審態而推知。這麼說吧,筆勢是由筆劃體現或表現出來的情勢。它是內筆劃的形狀筆劃的位置,筆劃同其它筆劃及整個字體的距離,方位關係而引發的主觀情感,是典型的“態”性向匯。勢就是各種關係的表現,筆勢也是寫字的各種情態的表現。說筆勢常用的詞彙有柔韌,強勁,挺拔,滯緩,從容,峻澀,流暢等。筆勢與字體的動勢是有區別的,筆勢不全等於字態,範圍會更廣一些。



字態就是字體的情態,意態,神態,即字的動態。運筆走勢的“勢”是偏重於運動,全篇的,字態的“勢”是偏重於靜止的,單字的。見字如見人,見字識其人性知其態。這就要求會識勢審態才可。看人看物看字,不可只見外表,更要辨勢審勢識本質內心。要寫好字不易,要會辨勢審態更難,非下苦功又細心不可。


樹德漢碩


把字變漂亮的姿勢。古人也好今人也罷,多是誇誇其談長話連篇,其內容為意象居多,這需要有一定的功夫方可理解,初學之人以至無甚深功力皆難以解其深意。


還好吧24730653


筆勢,《中國書法大辭典》中說:“指每一種點畫依照著各自特殊的形體姿勢的寫法。”

筆勢的內容其內涵很廣。點畫自身的方圓曲直、輕重虛實;點畫間的呼應顧盼、穿插映帶;偏旁部首間的開合向背;字與字間的啟承揖讓、參差錯落,都可以說與筆勢有關。處理得當,使人感覺天然合理叫做得勢。

周汝昌先生有說:“勢就是關係。”這話至理。一個字雖然是由很多筆畫組成,但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必須一氣呵成,運筆動作連貫,只是有時在紙上運行,有時在空中帶過。因而,每個筆畫必然是這個運動過程的一部分,每個點畫絕不是孤立的,它們來有理,去有意,入有跡,出有痕,要順其自然,又要精妙入微地展現這些聯繫。古人有云:“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就是這個道理。

學習書法,筆法是最重要的,一點一畫都是毛筆的使轉頓挫形成的。但每一個筆畫又不是單獨的,它們的筆順有先後,位置有上下、左右、形狀有粗細長短。這一切都要求服從筆勢。

唐代張懷瓘《書斷》中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有說:“必先識勢,乃可加工。”

清代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有云:“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恆曰‘書勢’,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亦重撲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則已操勝算。”

要掌握筆勢,非下功夫不可,試想,結體不熟,用筆如履薄冰,那還談得上什麼筆勢呢?懷素的草書很有氣勢,那是因為他高度數量而忘法的程度了,就是我們常說的下意識。戴叔倫詩云:“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墨寶齋文化藝術傳播


筆,筆畫。勢,動勢。

筆畫的方向和角度,會使文字產生不同的動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