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陪葬人數超過200人,唐太宗昭陵為何如此隆重?

傾國傾城沈騷年


由於長期關注帝王陵墓,我來簡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的九嵕山,是唐代第一座依山為陵的陵墓。九嵕山海拔近1100米,山勢雄偉,孤峰向天,涇河和甘河由東西兩側環繞而過。

公元636年(唐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死亡後,唐太宗李世民便在九嵕山上開始營建昭陵。初唐著名的閻立德、閻立本作為總設計師負責建設昭陵。到公元649年,李世民入葬時,昭陵的修建進入了高峰期。按照唐代的喪葬制度,皇親國戚和國之功臣可以陪葬在皇帝身邊。這樣,昭陵的陵園建設實際上在唐太宗李世民入葬之後還持續到了743年(開元二十九年)。這時候的昭陵佔地面積已經超過了30萬畝,陵園周長超過60公里。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北司馬門遺址)

根據文獻資料和考古調查,現在可以確定的昭陵陪葬墓已經超過了190座。是唐代帝陵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帝陵,是名副其實的“天下名陵。”但是,目前對昭陵的考古調查還不很全面,還存在未知的陪葬墓,因此昭陵的陪葬墓到底有多少?還不能完全確定。可以肯定的是,數量會有一定的增加。

昭陵之所以如此隆重,大體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陵園修建制度。雖然唐高祖李淵曾經給兒子李世民交代過,修建陵墓時要參照東漢光武帝的陵墓規模製度來進行。可實際上,李世民給父親在陝西省三原縣修建獻陵時,並沒有完全按照父親的意見辦事。獻陵仍然依照長安城的樣子來修建,規模宏大,設有內外兩城。在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後,李世民似乎要開創帝陵修建的新風氣,他有心改變西漢以來的“覆土為陵”的做法,採納了虞世南等人提出的“依山為陵”的建議,這樣不但可以省時省力省才省財,還能打消盜墓者的心思。這樣,“依山為陵”的選擇陵地理念確立下來。但是,依照長安城規模形制修建陵園的做法沒有改變,這本身就讓昭陵的建設不可能儉約而行。昭陵後來的建設規模遠遠超過了獻陵。

(唐昭陵——東南方向)

二是陪葬制度。皇親國戚、國之重臣一律入葬昭陵陵園,這就決定了昭陵規模超過了唐高祖李淵的獻陵。根據文獻記載,李淵獻陵的陪葬者有初唐功臣和皇戚等67個。唐太宗李世民打理天下,開創貞觀之治時的功臣眾多,這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昭陵的陪葬人數自然就多了,比如魏徵、李思摩、孔穎達、孔志約、孔元惠、房玄齡、高士廉、李靖、李勣等等重臣。比如燕貴氏、楊太妃、韋貴妃、鄭賢妃、徐才人、鄭國夫人等后妃。比如皇親李承乾、李愔、李貞、李惲、李慎、新興公主、蘭陵公主、高密公主、長樂公主、南平公主等等。

三是國力支撐。唐太宗時期,經濟迅速發展,國力逐步增強,這為昭陵的營建提供了經濟保障。

(昭陵陪葬墓——徐懋公墓)

經過了前後107年的建設,昭陵陵園已經成了唐長安城西北方向的一個小城市了。在唐高宗時代,每到新歲,太宗忌日等,都有大臣和皇親到昭陵祭祀灑掃。公元655年新歲,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就來祭祀過先皇。729年(開元十七年)冬季,唐玄宗親謁昭陵。昭陵當年的繁華可見一斑。


文蹤旅跡


陪葬昭陵的人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親屬,比如韋貴妃,比如長樂公主,比如廢太子李承乾……這個應該是出於禮制習俗吧,基本上絕大多數的皇帝墓附近都分佈著自己子女妻妾的陪葬墓。

第二類是和李世民打江山守江山的功勳,這類人佔據了人數的大頭,著名的有秦瓊、尉遲敬德、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李勣等等。很多人都稱讚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很好的處理了君臣之間的關係,卻忽略了唐太宗比起宋太祖,在這一問題上處理的更加高明。那些隨他打江山的,和他一起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功勳臣子,李世民並沒因為害怕功高震主而將他們殺掉放逐或者像宋太祖一樣來一出杯酒釋兵權,而是更加的重用,更厚的待遇,君臣一道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死後這些功臣元勳按照李世民的旨意,大多都安葬在於昭陵陵園之內。

還有一類就是歸順唐朝的少數民族領袖,有主動歸順的,也有戰敗被俘的。史書記載太宗死後,已降唐的突厥部阿史那杜爾,契苾何力請求殉葬。高宗一方面“諭以先旨不許,蠻夷君長為先帝所擒服者頡利等十四人,皆啄石為其像,刻名列於北司馬門內”,象徵貞觀年間各少數民族首領歸順唐朝向太宗朝聖的情景。另一方面,允許他們死後葬於昭陵。

埋葬太宗的昭陵位於關中最高的九嵕山上,貞觀一朝的王侯將相呈弧形分佈於李世民腳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陵園就此誕生了!題主問昭陵為何如此隆重,我覺得或許和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偉略的氣度,和念舊的秉性有關吧,當然他的兒子李治也能理解父親的意思,在李世民病故之後,降低了陪葬昭陵的門檻,很多人得以在陰間仍舊陪伴在李世民身旁。


王朝的廢墟


唐太宗昭陵是中國帝王史上規模最大的墓園,其墓主人為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長孫氏。其實,由於如今考古技術不成熟和對陵墓內道的不熟悉,昭陵一直未被打開過,在考古人員的研究過程中,也未發現有過人工開鑿的痕跡,所以說網上提及只有武則天的墓地和李治的墓地未被打開過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昭陵之地,風水極佳,文化歷史積澱,是一塊寶地,長孫皇后遺言要長眠於此,李世民在其死後也希望自己駕崩後能和皇后合葬。此外,唐太宗最終希望九嵕山作為昭陵陵址是由於依山而建不勞民傷財,陵內也不必陪葬過多財富,全因風水滋養,佑我大唐。但是具體裡面珍藏多少財寶,由於前面的原因,我們是不得而知的。



至於陪葬墓多,是因為這裡既關係到對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紀念,又代表了對大唐興亡的寄託。其中,俘虜陪葬幾乎佔了絕大多數,舉兩個例子,蘇定方曾俘叛將阿史那賀魯,在十一月十五日獻俘於昭陵,而李績也曾滅高麗擒高麗王,並獻俘於昭陵。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古人的一種文化感情,一種精神寄託。


說白了,昭陵沿襲了漢代的制度,但是在形式上又比漢代節儉,在人文情懷上李世民在唐朝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這也是為什麼昭陵能夠成為唐朝歷代子孫祭祀之地,這是大唐的龍脈。


小休爾


古代帝皇權力是祖傳的,叫天子,孔子一句克已復禮,為皇權服務,流傳幾仟年,下層人永遠下層,上層人欺壓下層人變成天命,皇權成為不亦又權力,追權者拍馬屁,一直奉承皇權,由小到大至頂鋒,成了習慣。所以就有了拿活人倍死人的風俗,是奸臣的惡行害了不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