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这是一封丈夫写给远在武汉一线妻子的信。

丈夫是甘肃省中医院外周血管病介入科的一名医生,他的妻子是甘肃省中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名护理人员。

一封家书,九百余字,道不尽一句珍重,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的是思念和牵挂。

“你在武汉还好吗?”

向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妻子、丈夫、儿女们说一声:"平安归来!"

王晨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亲爱的琴:

见字如面,你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一线工作还好吗?武汉的天气有些湿冷,我们北方人可能有些不太适应,你要多穿一件背心,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我和儿子、家人都很好,勿念!很多亲人、同事、朋友们知道你出征武汉后,都打电话、发信息问候你,都在叮嘱一句话: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想想这次武汉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当你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请愿书时,我就完全支持你!同样,作为一名医生的我,也深知你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曾经的ICU护士长,武汉前方更需要你!此时,医院党组织、领导选你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你是合适的人选,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送别妻子

记得临行的那一天早晨,医院同事们为你们壮行出征时,你虽然面似平静,但从你的眼神中透出一丝忐忑与不舍!我最懂你,你的忐忑是因为不完全清楚前方的疫情,深怕辜负了医院领导及同事的重托;你的不舍是因为此去尚不知归期,我和儿子成为你的挂念。“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你没有忘记你的誓言,也没有忘记你的责任,背起厚重的行囊,毅然决然地奔向征程。

这几天,你已经投身在一线临床护理工作中,上班时不能喝水、上厕所,也无暇顾及时间的匆匆。我和儿子整天盯着电视看武汉的疫情进展,也时时盼望着手机里的短信与视频,不忍心主动给你发信息、连视频,生怕打扰你的工作。但是,我们又想了解你的近况和生活。每当我们看到你们工作时的照片时,儿子总要从中仔细找找哪个是你;当我看到你不高的身躯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时,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坚韧与强大。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给你说一下,儿子这两天画了一幅画,是我们的全家福。他说要发给你,让你时不时地看一看,这样你就可以更安心地工作。

琴,你要坚持,你也一定能够坚持!因为后方的家人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我们也期盼着你早日平安凯旋,到那一天,没有阴霾,春光旖丽,山花烂漫之时,抛掉口罩,我们全家团圆,一起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祝工作顺利!

晨于2020年2月2日

“爸爸,你能不去吗?

他们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但他们也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

当疫情肆虐时,他们离家舍子,主动请战,奔赴疫区第一线,为保一方平安尽心尽力。

纵有柔情万丈,但终究抵挡不了为民请命的豪迈,抵不过一份责任和担当。

马国珍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入选:“爸爸,你能不去吗?”

1月26日中午,接到医务处邢涛主任的电话,通知我入选为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个人信息上报。没有丝毫的犹豫,我发完信息后,内心忽然有点忐忑不安,不知该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和孩子。

我把参加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发到了朋友圈,不一会,各种关心问候纷至沓来,有担心我的安危的,有嘱咐我做好防护的,有祈盼我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归来的。我感觉到,这些问候中,更多的是担心、嘱托和祈盼。

回家吃饭的时候,老爸哽咽着说“那你就去吧,小心防护,每日报平安。”然后便转身坐到客厅的沙发上不言语了,过一会我听见老爸的鼻子吸溜的声音,瞥见他在擦拭眼角的泪水。我不敢再多呆下去,怕我也禁不住流泪。

15岁的女儿在得知我要去武汉的消息后,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上流了下来,哽咽着说:“爸爸,你能不去吗?为什么是你呀?”6岁的儿子也说:“爸爸,我不管,我不许你去,你不能去!”我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告诉他俩,组织能选拔爸爸去,是考虑到爸爸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这也是爸爸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请你们相信爸爸一定能够保护好自己。

我想,此次援鄂不管派谁去,谁都有自己的困难,或有年迈的父母要去赡养,或有年幼的孩子要去照顾,但去武汉支援疫情防控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是一个公民的责任。这个时候,我一定要站出来,勇于承担这份属于自己的责任,不需要响亮的口号,只需要坚定无悔的行动。我相信,15岁的女儿是能够明白我的意思的,6岁的儿子肯定不明白,所以,他搂着妈妈说:“我拦不住爸爸呀”。

送行:道一声珍重,等你平安回来

1月27日,医院领导为确保队员们的安全,为每一位援鄂队员安排了体检。在医疗防护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医院还是为8名队员准备了必要的防护物资和药品。

晚上11点,培训结束后回到医院,领取了各自的药品和防护用品,我这才走出医院大门,平时车水马龙的城市这时却打不到出租车,等我回到家已经是11点40多分,家人们都在等着我。第二天早晨5点多,爱人已经为我做好了荷包蛋,蒸好了热热的馒头,看着我吃了后恋恋不舍地目送我出发。我怀揣着妻子默默的爱和深深的祝福踏上了征程。

6点30分,医院门诊大厅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同事。院领导和大家一再嘱托要注意个人安全防护。我们相互拥抱,握手道别:“道一声珍重,等你安全归来”……正月初四(1月28日)的清晨,大西北兰州的天气仍然寒冷,但我的心是暖暖的。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党委书记郭峰和院长赵继荣叮嘱我们注意安全防护

出征:平安归来,一份特别的约定

从坐上大巴前往机场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8名队员正式踏上了去武汉支援疫情防控的征程,我的耳旁依然回响着省委书记林铎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你们肩上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勇挑重担,为甘肃争光,为国争光!”那一刻,我心中莫名地增添了一份豪壮、一份坚强。

在机场候机大厅门前,与前来送行的同事们挥手话别,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机场候机大厅门前与前来送行的同事们挥手作别

在出行的飞机上,空姐为全体队员送上了苹果,希望我们平安归来,并且传来她们亲切的声音:“亲爱的白衣天使们,让我们记住2020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四)这个特别的日子。今天,你们不仅是天使,更是英雄,在阖家团聚的时刻,你们却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家人出征武汉,你们辛苦了!我们机组人员向逆风前行的英雄们送上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愿你们平安归来!我们期待着接你们回家。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所有的人都在支持和鼓励着我们,我们的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你们坚定的支持,你们是我们能够坚强的坚实后盾!

到达:我们把飞机上剩下的餐食都带到了武汉

我们乘坐的飞机于1月28日下午到达武汉,由于机场实行管制,整个机场空荡荡的,显得格外冷清。当地卫健委的工作人员接我们到驻地,驻地是武汉市足协的公寓楼,吃饭在职工食堂。等住宿安排下来后,大家紧张的情绪略有平静。来武汉之前我们都做了最坏的思想准备,担心买不到食品,所以,大家把飞机上提供的午餐剩下的都带下了飞机。

1月29日,上午,继续分组练习穿防护服;下午,接受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蒋荣猛主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国家卫健委院感防控专家组吴安华主任《新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培训;晚上,队员们分批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我是第四组队员,于30日下午1时进驻。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甘肃省中医院全体援鄂医疗队队员到达驻地

进驻:履行好职责,平安回家

1月30日下午1点,我们乘坐大巴车离开驻地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大概有六分多钟的车程,宽阔的马路上很少看到过往行人和车辆。医院是按照传染病医院的设置临时改造的,职工通道和病患通道是分开的。

按照培训要求,穿隔离衣进入病区。由于戴了口罩和护面屏,呼吸气憋,面屏上的雾气进入病区后看不清电脑。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医院配了两名本院的医师和护士帮我们熟悉操作系统。

随后陆续就有病人入院,我们开始接诊病人。虽然患者只是高度疑似,但根据其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T表现,就待确诊了。大家没有丝毫的退缩,和平时一样接诊病人,问病史、写病历、下医嘱。

虽然有时候有语言沟通上的障碍,但当患者听说我们是来自大西北甘肃的医疗队员时,无不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看着他们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的样子,只想尽快减轻患者的症状,尽快缓解病情。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甘肃省首批赴武汉医疗队员(第四组)下班后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合影

走出医院时,已是晚上9点40分。在回驻地的途中,打开微信,看到了很多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关心问候,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为了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关心爱护,我们一定会做好防护,履行好职责,平安回家。请大家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疫情前沿丨我在发热门诊的30小时

2020年1月29日 大年初五

与妻书:琴,你在武汉还好吗?

廖玉婷 老年病科副护士长

1月29日大年初五,轮到我去发热门诊值守。

清晨,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换上防护服进入工作区域,与上一班护士长交接的同时,已经有病人陆续就诊。进入发热门诊工作,大家看起来都略显紧张和焦虑,相互安慰后都很快进入相应的诊疗程序。

每个进入发热门诊的病人都需要静脉采血,护目镜雾气蒙蒙,两层手套摸不清血管,我只能反复仔细寻找,患者也很体谅,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安慰我说:“没事,扎不上再扎,你们真的太不容易了……”。经患者这么一说,我也就不再那么紧张了,很快采完了血。

转眼间已到中午,我和当班的脾胃病科副主任李生财都觉得不太饿,决定不去吃饭,这样可以省出两套防护服。随后,来了一名从湖南来的患者,经过诊疗和专家会诊列为可疑患者,虽将患者隔离,下一步需要由肺病科主任李兴芳进行咽拭子采集(取患者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主任,我进去给你当助手吧。”

“你不要进去,我一个人就可以。”

“可是棉签需要剪断装进试管里,你一个人怎么行?”

“没事,我想想办法,你们都不要进去了。”

听着李兴芳主任关切的话语,看着他护目镜下那双坚定的眼神,我心里五味杂陈。李主任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他这样冲锋在前的医生,我们何愁打不赢这场战役?

护理部副主任张丽平为患者协调好了饭菜,当我把饭菜送到患者面前时,他哽咽着说:“真的谢谢你们,有你们这样热情的服务,我这会没有那么害怕了。”看着他从紧张得声音发颤到精神放松,我的紧张也一扫而空。

这一天,我从早上7点一直工作到次日中午1点钟左右,当班超过30多个小时,感觉体力严重透支,气喘气短,精神恍惚。庆幸的是,这名来自湖南的患者最终检查结果为阴性,在我院肺病科进行后续治疗。

这一天,护理部王颖主任和张丽平副主任不断地打

电话询问情况,听着她们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我,我为自己在这样一个和谐温柔的团队工作而感到荣幸,疲劳刹那间不见了,感觉不那么辛苦了。

我在发热门诊的一天,时间虽然只有30个小时,但我却经历了好多,我经受住了考验。作为一名护士,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为自己能在非常时期贡献一份力量感到骄傲。

这一天,将会是我职业生涯中闪光的一页。

文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欧阳海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