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民國時期,日本人鏡頭下的揚州和鎮江


1930年,揚州五亭橋。五亭橋位於瘦西湖內,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系仿照北京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圖中橋上的五個橋亭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日本人在照片介紹中說五亭橋是揚州二十四橋之一。其實在唐朝時就已經有了二十四橋的說法,而五亭橋建於清代,日本人的說法顯然不正確。

1930年,大明寺內大雄寶殿。大明寺建於宋孝武帝大明年間。601年,隋煬帝楊堅為慶祝其生日,在大明寺建棲靈塔,因此也叫棲靈寺。大明寺之出名不僅在於歷史悠久,更因為唐朝時這裡出了一位大德高僧——鑑真和尚,他曾數次東渡扶桑弘揚佛法。不僅如此,大明寺周邊有著眾多的名人遺蹟和美景,北宋歐陽修曾在此建平山堂,在此堂上,周邊美景歷歷在目,是眾多士大夫、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的絕佳場所。

1930年,揚州天寧寺內。天寧寺在清代是揚州八大古剎之一,始建於東晉,相傳為名臣謝安的別墅,後其子謝琰舍宅為寺,名為司空寺。武周證聖元年改為證聖寺。北宋政和二年,宋徽宗賜名“天寧禪寺”,並沿用至今。


1930年,瘦西湖徐園。看似園林,其實是清末民初揚州軍政府都督徐寶山的祠堂。武昌起義後,徐寶山響應革命,光復揚州、泰州等地,做了一定的貢獻。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後,徐寶山投靠袁世凱,被張靜江設謀炸死。1915年,徐寶山舊部、家眷及揚州士商籌款,袁世凱撥款一萬,在瘦西湖內為徐寶山建此祠堂。

1930年,史忠正公墓園。史忠正公即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將。南明弘光元年,清兵大舉圍攻揚州,史可法率兵死守,城破被害。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已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收集史公遺骸及衣冠,葬於揚州城外梅花嶺。

1928年,鎮江甘露寺遠眺。甘露寺位於鎮江北固山上,1205年,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了千古絕唱。而甘露寺因三國時孫劉聯姻而出名。當劉備到甘露寺招親時,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留下“此乃天下第一江山”的讚歎。


1928年,金山寺東面風光。金山原是長江中的一個島嶼,光緒年間時,因長江改道,金山逐漸與南岸相連。金山寺建於東晉年間,原名澤心寺,又稱龍游寺。1686年,康熙帝賜名江天寺,不過人們習慣稱其為金山寺。關於金山寺的典故和傳說眾多,最有名的就是白娘子水漫金山。

1928年,金山寺慈壽塔。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為超薦其母,在金山南北各建一塔,分別名為“薦慈塔”和“薦壽塔”。明初時,雙塔倒塌。現塔建於光緒二十年,適逢慈禧六十大壽,故取名慈壽塔。

1928年,鎮江中泠泉。中泠泉位於金山島金山寺外,其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陸羽品天下泉水,中泠泉名列第七。稍後的唐代名士劉伯芻品嚐天下各地沏茶的水質後,將水分為七等,中泠泉因其水味和煮茶味佳被列為第一等,因此也被成為“天下第一泉”。


1928年,鎮江,江天一覽亭。又名吞海亭,位於金山頂峰,這裡是欣賞金山勝景、俯瞰全城最佳的地方。康熙皇帝到金山遊玩時,登高遠眺,只見大江東去,水天一色,極為壯觀,於是寫下“江天一覽”四個字刻在石碑上,立於廳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