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州”裡的中國人—殖民地人民生活寫照 百年前的大連


在日本人統治的40年中,大連出現了多處中國人居住區,只不過其他幾處論其規模和建築物檔次,不能和小崗子居住區同日而語,而只能算是中國人的貧民窟了。

這幾個貧民窟一處位於香爐礁一帶,是當時外國殖民統治當局為一萬多築路工人建造的居住區;一處在石道街,是因為當時那兒集中了不少小商販、小手工業者等,就形成了居住區。

一處是在現昆明街一帶。因為那時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一是有軌電車,二是少部分的汽車,三是佔主要部分的人力車。昆明街貧民窟就是統治者為解決人力車工人住宿建造的居住區。

再一個就是位於大連東部的寺兒溝一帶,是中國勞工居住區,老百姓管它叫做“紅房子”。我隱約記得,我剛成家住進寺兒溝的時候,就看到過當年被稱作“狼窩”的地方還有不多的紅房子,清一色的紅磚建築,矮小憋屈,一趟挨著一趟,每趟房子之間不足十米的間隔,一樣的式樣結構,一樣的灰頭土臉,給人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

比較起來,在這些貧民窟中,紅房子是一處建得較早拆得也較早的住宅區,因大連建港和碼頭搬運用人需要而建,因城市快速發展的建設和改造而拆,其間歷經了九十多年的時間,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宣告了它生命的徹底終結。


聽老輩人講,小崗子原先範圍很大,南到黃河路,北到鞍山路,東在同慶街,西至五一廣場。當年的小崗子也很熱鬧,商號旅館、病院藥房、賭場煙館、當鋪茶社、劇場影院、學堂教堂一應俱全。

光是春樓妓院就佈滿了東關街到五一廣場的長街,一點不亞於日商集中的浪速町,當時社會上就有東有浪速町西有小崗子之說,說的意思就是浪速町是日本人熱鬧的地方,小崗子是中國人熱鬧的地方。

本來是中國下層貧苦市民的居住地,外國人看這裡熱鬧,也插進了一腳,便有了日本人、朝鮮人開的料理店、妓女院、休憩所等。

由於小崗子人氣旺,至二十世紀三十到四十年代,商家最多時達一千多家,人口達十萬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