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亡1300人,日本、蘇聯的一場軍事試探,卻讓中國失去一個出海口


在吉林省琿春市、圖們江入海口附近,有一座僅155米高的小山包——張鼓峰。1938年,在張鼓峰的一場戰役中,卻讓中國丟失了圖們江的出海權。

張鼓峰地處中、俄、韓三國交界處,本是中國領土。但1858年《瑗琿條約》簽訂,沙俄故意利用文本不同竊取此地。中文條約顯示,張鼓峰是中國領土。俄文條約則把張鼓峰劃歸了沙俄。

當年,日軍侵佔中國東北後,便與蘇聯在張鼓峰“暗鬥”。1938年7月,蘇軍在張鼓峰構築工事,三名日軍喬裝前去窺探情況時,卻被蘇軍擊斃一人。

7月31日,日本以此為藉口向蘇軍進攻,先後攻佔張鼓峰和沙草峰。除了想奪取戰略制高點來全面控制圖們江入海口地區,日方也想借此對蘇軍進行武力偵查。

開戰後,日、蘇兩國不斷增加兵力。據統計,日軍有近7000人參戰、火炮37門;蘇軍有1.5萬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還有250架飛機支援。

戰鬥中日軍陷入被動狀態,而當時日軍主力在武漢會戰,自然不會跟蘇聯全面開展。於是8月11日,日方提議停止戰鬥。據統計,這場戰事蘇軍792人陣亡,損失三坦克;日軍 526人陣亡,約900人受傷。

最終,日軍撤退到圖們江西岸;蘇軍控制了張鼓峰,並將其在洋館坪一帶的控制區推進到圖們江邊。圖:蘇軍勝利後,在張鼓峰山頂插上軍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但我國卻因“張鼓峰事件”失去了圖們江的出海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