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詩詞如何入門?

黃韜銘


題主應該想問詩詞創作如何入門吧~

對於新手來說,一上來談平仄格律,的確是會讓人一頭霧水,從而導致無從下手,望而卻步,興致大減。

有一次,一個喜歡詩詞的同學說想向我請教關於詩詞創作的問題。我當時一上來就給她講解平仄音律,律詩絕句等等。我覺得她聽得一頭霧水,很難理解其中原理。後來我仔細想想,才瞭解背後原因~

我們從小學初中以來,就一直學習詩歌,背誦詩歌,但是我們並不懂詩歌背後的意義,然而隨著我們成長,人生閱歷增加,會慢慢感悟到千古名句為什麼會成為千古名句。

對於詩詞創作,第一步不是瞭解什麼格律平仄,而是提升詩詞的鑑賞能力和詩詞的閱讀量。

鑑賞能力,就是需要明白一首好的詩詞,為什麼優秀,優秀在哪裡!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字句打磨等等。當你的鑑賞能力強的時候,你就懂得創作時如何去寫,如何寫得漂亮出色。

閱讀量,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閱讀量提高了,詞彙量自然就跟著上去,懂得借鑑詩詞,化為己用。詞彙量足夠,用詞用字才能更加表達準確,不會生硬,不會因過於口語化而平平無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便是這個道理。

很多人覺得,平仄音律,限制了詩詞創作,其實剛剛相反,平仄音律昇華了詩詞,讓詩歌,真正成為詩歌,有詩的意境美,也有歌的韻律美。


當你的鑑賞能力上去了,閱讀量上去了,詞彙量上去了,又怎麼會被平仄音律所限制?很多人吐槽平仄格律,太過限制了創作。吐槽平仄的人,一定是新學者,或者是學藝不精者。其實限制他們不是什麼平仄音律,而是他們本身詞彙量不足,鑑賞能力不夠。真正懂詩,喜歡詩的人,除了迷戀詩詞的意境美,志趣美,詞藻美,還有韻律美,而韻律美正是由平仄帶來朗讀的效果。


高考攝影詩詞


請來給我安慰(詩抄)

……

喜歡你太累

總得不到你的安慰

痴情的我飲酒買醉

眼淚也止不住橫飛

愛到深處恨意重

受傷使我身心疲憊

……

喜歡你沒罪

請來給我安慰

心中總有渴望

與你相依相隨

不想孤獨終老

只想你來把我陪

……

(圖意:祖國處處皆風景,風景就在人心中,心態平和享太平,千山萬水景不同)








沙河槐青意最濃


問題:詩詞如何入門?

.....

前言

昨天還有個朋友問我,怎樣學習詩詞入門能快一些。老街以為,詩詞入門的確不難,難的是入門以後的修煉。其實如果把會寫詩作為入門的級別,大概十幾分鍾就能明白一個大概。

我以為學習詩詞入門可以分四步,下面老街簡單說一說自己的認識。

一、學會分別各類詩體

很多人搞不清古詩的詩體,也分不出古詩和新詩的區別。

簡單說古詩分兩類: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是格律詩,古體詩是非格律詩。

近體詩有四句的絕句、八句的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八句以上的是排律。可以看看我的頭條文章《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2018-11-07 05:39》

詞, 可以看成是一種古體詩,但必須依照詞譜填寫的一種詩體。我們常用的詞譜是《欽定詞譜》。

二、學會基礎格律知識

學會格律詩,是必修課,搞懂古體絕句與近體絕句的區別,學會律詩的基礎格律知識,瞭解兩種變格,三仄尾、鯉魚翻波;如何救孤平;幾種拗體的救拗。

能夠區分格律詩,能夠做出五律和七律。這個階段不要管什麼意境,能照貓畫虎做出符合格律的詩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後再考慮入門後的修行。

三、結合學到的內容閱讀古詩

我建議接觸格律只是以後,重新拿起唐詩三百首,根據學到的格律知識,來分別這本書裡的各種詩體。

同時,和書法的臨帖一樣,練習作詩。

四、邊創作邊學習邊提高

學以致用,是鞏固知識的捷徑。俗話講,只說不練假把式,只有在創作中,才能體會古人佳作的妙處,否則學多少理論知識也知識隔靴搔癢。


讀和寫缺一不可。

結束語

老街所說的基礎內容,都在這篇文章裡《老街詩詞閒話74-零基礎學習舊體詩看懂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2018-04-23 11:14》,我放在了我頭條的置頂位置。讀過其中必讀的七篇文章,就明白舊體詩的大概了,下一步自己怎樣學習也就明白的方向。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要學詩詞,首先要學會詩詞的押韻、格律、平仄聲調,還要知道詩詞分五言、七言、詞譜等。

下面具體介紹對詩詞入門有益的一些書籍:

如要學詩詞首先要看王力先生的《格律詩詞寫作》。王力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師從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其文學語言權威性不言而喻,該書從用韻、平仄、對仗、句法等諸方面詳致介紹了詩詞創作的方法。讀後令人收益匪淺。

其次要看《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這兩本書是古代蒙學經典之作,篇幅不長,熟悉之後對於用韻與律詩對仗會有很大幫助。

三要看《詩韻合璧》《佩文詩韻》等韻書,此種書屬於平水韻範疇,要想學中華傳統詩詞,就必須得掌握平水韻韻書。此類書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書中還收入了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閱後使吟詠家得所採擇,進步明顯。

再有就要看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中華傳統詩詞至今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收入了以杜甫、王維、李白、李商隱、杜牧、李賀孟浩然、賀知章、柳宗元、劉禹錫等諸多唐代名家的詩詞。同時也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多看象唐詩、宋詞類書籍,對個人古文學知識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累計,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就能出口成章了。

在這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再學習文學,多讀有益的書本知識融會貫通,積累文學經驗和知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慕羽軒文社


嗯,這個問題比較大,如果想要解釋的清楚的話。是需要很多筆墨的,甚至可以寫一本書了。

詩詞呢?我們簡單說一下啊。

第一步是首先得知道壓韻。因為所有詩詞的創作他的韻腳都是一樣的。既然是詩詞入門,還是推薦用新韻。新韻的發音和我們現在基本是一樣的。而古時候很多的是平水韻,平水韻的發音有些和現在不一樣。四句詩最起碼第二句和第四句是押韻的。

明白押韻了,我們至少可以說自己寫的是打油詩了。

押韻解決了,第二步就是格律了。詩詞格律可以參考,上網一搜就可以。我們如果寫絕句,絕句的話會有幾種的格律的方法,你要寫律詩,無論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都會有他固定的格律,也就是平仄的變化。

第三步:如果寫律詩的話還需要懂得對聯。律詩一共是八句,三四句和五六句必須是對仗的。

如果這三步弄懂的話,就可以創作詩詞了。詩詞更重要的是意境的美好,如果有些不合格律,但是自己特別喜歡的話也可以寫出來。




若水國學教育


我是崇拜詩人那種搖頭晃腦味道,幻想學習詩詞,到詩詞門檻裡面去玩玩的新生,不會說如何入門,只能獻醜一下自己的學習過程。

最初是看見“頭條”上的對聯蠻好玩,就跑去試圖應對一番。結果可想而知,字詞句千千萬萬,不知道用什麼來對對聯。這是一種盲目的激情,茫然的思想,不知道麼樣下叉。看來光有激情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工具才是啊。

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個工具,它告訴了我如何應對聯。它告訴我:對聯有言數之分,如: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長言等等。當然,我參與應對的多為五言七言囉。它告訴我對聯必須仄起平收,讓我知道了上下聯的基本辨別。它告訴我對聯有相間相對等平仄要求,同時告訴我要避免“孤平”,避免“三連尾”,讓我知道了對聯選字時,要注意字的發聲,以保證對聯抑揚頓挫的激情和美感。它還告訴我:應對聯要注意詞性的對應,如名對名、動對動……,哦——,原來它說的是對仗啊。通過平仄、對仗,我又瞭解了工對寬對的概念,真是收穫不小啊。這個工具就是“詩詞軒”,它不僅教你學習詩詞,還幫你校正格律。對聯的這些規則與詩詞基本相同,能熟練輕鬆應對對聯,再去入門詩詞,可能輕鬆些吧,因為有韻律基礎做保證啊。

對對聯到了一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有寫詩的衝動了,自然而然就開始嘗試了。詩分古體詩近體詩和自由詩,人們通常說的就是指的近體詩,它在唐朝時達到鼎盛,所以人們常稱它為“唐詩(其實這樣說法是不嚴謹的)”。學近體詩就有個韻律問題,詩詞三要素首當其中:平仄押韻對仗。平仄,除了前面說的相間相對起收之外,還必須注意首頷頸尾四聯之間的相粘。對仗,如前面所說的相同。押韻,這是近體詩必須遵守的規則,我看見韻律工具有《平水韻》《詞林正韻》《新韻》,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詩裡,不要同時使用幾種韻律,要麼就平水韻,要麼就新韻。老師告訴我,最好先從五絕開始學起,再到五律,而後七絕七律,先短後長,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看來,首先學習對對聯這一步算是走對了。其實,詩詞更重要的是“味道”,也即意境。對於意境,我的認識是“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功夫在詩外”。但前面說的規則卻是入門的門檻,只有進了這個門,才能去“修行”,才能去“詩外”。

整個往“門”去的過程,大致就是這樣的,是一個在興趣驅使下的自然演變過程,也算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吧。其實到現在為止,也只是在門口晃悠,還沒入得門裡去呢。

這是學習律詩的體會,詞的填寫更嚴格,不多說了。


小華23320


我認為,寫詩詞入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瞭解平仄格式,熟悉詩詞韻律。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

寫作詩詞,一定要懂這些寫作基本知識。這樣寫出來的詩詞有韻律,朗誦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可以像唱歌一樣好聽。

(2)多注意觀察生活細節,領悟人生感觸,捕捉思想靈感。用文字色彩銜接生活畫面,用簡練有趣生動的文字去提綱挈領,學會提煉生活畫面中的精華亮點。

(3)學會和熟練運用透視功能。看問題的角度要有新意,要有獨特的視角,要有超脫的境界。要能做到深刻領悟觸及靈魂深處,及時敏感捕捉到靈光閃念,用心靈相機錄像留影,然後把畫面轉換成文字,反覆打磨推敲,深思熟慮,研磨火候,恰到好處,用工匠研製精神,像釀造醍醐美酒一樣,創作出意味深長耐人回味的好詩詞。





妸姆則天


詩詞寫作如何入門?

詩詞創作易學難精。也就是說要學會寫詩詞並不難,但要寫好詩詞卻很難。

因此在我們要學習詩詞寫作前,得先問問自己,學習詩詞寫作的目的是什麼?

記得初學詩詞時,廣州詩壇大家莫仲予老師曾告誡我:學詩詞,是做學問,其不能給你帶來財富,如是想著將來的生計,還不如去學點知識、學點技能。



是的,當今社會,你想靠寫詩詞謀生,可能性極小。而大多數人學習詩詞創作,是出於興趣愛好,多是利用業餘時間學習,甚至不少人只將其作一種消遣。

我很欣賞在我一篇答題後的一句詩友回覆,大概是說,寫詩詞我只是業餘愛好,也很難抽時間系統學習,但我還是希望不斷進步,寫得有模有樣。我想,這很能代表當今詩詞寫作愛好者的心聲。

假若我們是依此目的進行寫作學習,我覺得直接拿起筆去寫是入門的第一步。

寫什麼?寫五言和七言的句子。如何寫?先在頭條的對聯圈對對子。



不需要理會平仄,不需要理會意象,不需要去熟讀《唐詩三百首》。更不需要理會那些教你如何寫詩的推文,且不說這些文章質量參差不齊,就算在理,你看完也就看完了,不拿起筆去寫,你看一萬次,還是不會寫。不去寫,你也永遠入不了門。

你只需瞭解對對子的基本要求,如詞性相對,節奏相對,詞彙結構相對等,如果懂平仄的,就平仄相對,不懂的就先不理會。

開始的時候,你對的句子可能會很生澀。不必理會,放膽寫,誰都是這樣過來的。還有一點,對完以後,你還要將出句和你對的句子一起,大聲朗讀出來,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感受到句子的節奏和聲調。

也有可能有聯友會指出你的平仄不合,大膽承認,說自己是初學的,主動求教。多與聯友互動,看看別人對的和你對的有什麼不同,順便點個贊。假若你每日對上十對句子,兩週後,你便會發現自己對五言和七言句子的節奏和構句方式,已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有了寫詩句的初感,而任何詩詞都一定是由句子組成的。

到這時,你可能開始發現自己在對對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讀起來不夠抑揚頓挫,於是你想學習平庂格律。又例如,你發現一些聯友,總能夠通過意象去表達句意,於是你開始想學習意象的運用。



那你可以先看看我頭條文章裡的《詩詞創作基礎訓練》系列文章,有不懂的可以問我。然後,最好能加入一個詩詞寫作學習群,在我接觸過的一些詩群中,發現通過群友間的同題共詠,日常討論等活動,詩友們進步都很快。而假若大家缺這方面的資源,我也可以介紹,甚至也可以組建。

我是筱靜,如果你喜歡國學詩詞,請點擊關注。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轉發,讓更多人一起交流探討。


詩詞書院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詩詞了,我與很多人一樣,都是自學,所以也繞了很多彎路,依靠興趣堅持到今天。對於詩詞如何入門,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現在很多人教寫詩,一來就講格律平仄,之如平起平收、平起仄收等句式,初學者容易一頭霧水。興趣少了一半,能堅持下去的人更是寥寥了。

我建議不妨先了解詩詞的起源,明白了詩的本質以及規律,對於自我的提升會有莫大的幫助。



說到格律,是近體詩繞不過去的課題。格律有平仄、押韻、字數等要求,很多人聽到格律這個詞就先自怯三分。其實每一個瞭解格律的人都知道並不複雜,只是很簡單的一個規律。造成格律難學的局面,我覺得多是如今普遍教材太過刻板。

我們如果查詢格律相關的資料,經常會看到所謂的教材把格律平仄分為四種句式,算上五言或七言的絕句或律詩,一共有十六種句式之多。如上舉例的平起平收式,以七言絕句為例,完整的格式如下: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中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很多人為了學習格律,就真的靠記憶力把這些公式背了下來,實在令人折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公式是誰制訂的?制訂的標準又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規律?

如果是古人,根本不用看這些公式,一句口訣足矣。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參照以上的例子,細心的人會發現,每一句的雙數字都是有規律地變化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字定萬句,第二字是平是仄,就決定了接下來所有雙數字的平仄。而單數字只要符合條件,是平是仄都可以,條件就是避免孤平和三平尾,有興趣再去了解。



說了這麼多,回到寫詩入門的問題上,我認為思考才是初學者首要具備的。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落入書套,凡是不明所以的,都應該去思考並發現背後的規律,真相往往沒有表面看起來的複雜。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有更多詩詞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