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文|小玖窝妈咪

育儿界有个术语,叫做The 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

意思是宝宝到了2岁就会有一个反叛期,对父母的一切要求说“不”,经常任性、哭闹、难以调教。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发育超前,所谓的T2反叛期好像来得越来越早。

闺蜜前两天跟我抱怨: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想必很多妈妈看到以上这番话会觉得一点也不陌生,毕竟谁家还没有一个在“天使”和“魔鬼”之间任意切换,令人手足无措的熊孩子啊。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为什么说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难以管教呢?

因为这是最关键的阶段,1岁以后2岁之前,你说他懂事吧 ,他也不完全懂,你说他不懂吧,又不是完全不懂。

听着好像是在绕口令,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1岁之后,宝宝哭闹的情况明显增多。

哭闹的原因有时候也让百思不解,猜不透娃心思的大人很容易把它归结为:越长大越矫情了。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1岁以后,孩子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发育,让“好奇宝宝”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探索的兴趣。

但是,精细动作、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又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一旦失败就分分钟崩溃给你看。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倔”,总是把自己当成敌人,跟自己较劲,频繁的失败必然会引起他的挫败感和随之而来的愤怒。

本来自己这种渴望独立的心灵和拖后腿的肉体严重不匹配已经很沮丧了,可是父母们一时摸不清头脑,时常三番五次在耳边呵斥:

  • 不行,那个东西你不能碰!

  • 宝贝,你干嘛呢,那个地方不能爬!

  • 放下,这不是玩具,这是妈妈的化妆品,你长大了才能用!

急于证明自己独立性的孩子,依然时时处处把孩子当婴儿照看的大人,双方便有了太多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冲突自然激烈起来。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控制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如果父母本身脾气不好。高兴时就把孩子宠得像宝,情绪不好时动辄责骂,或者对孩子的许诺常常言而无信。

长期的熏陶之下,孩子就会对父母的行为,乃至整个家庭环境产生困惑,长时间的压抑和不满,也会变成防不胜防的愤怒。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一个人能够成功,80%由情商决定,而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

每个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能够用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哭喊、尖叫、摔东西、骂人或打人,都不会将一个人的身心引向健康的方向。

因此,所谓应付哭闹,不如说是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这确实需要父母花很多心思。

01 帮助孩子正确“出气”

对于一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他无法因为危险或者规矩就抑制住自己与生俱来的通过接触认识世界的愿望。

发脾气便成为他此时修复情绪故障的必然途径。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只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禁止孩子发脾气,他的沮丧情绪就会悄悄积累,孩子也会控制自己探索世界的愿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所以,与其制止孩子发脾气不如教给孩子除了哭闹以外的表达方式。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先告诉他“你大声哭闹妈妈不知道你要干什么,告诉我或者指给我好吗?”

然后帮宝宝认识他的情绪,并一定要帮他解读出来:

  • 你不喜欢妈妈抱隔壁家的小弟弟,你生气了;

  • 你想要喝水了,要妈妈去拿茶杯;

  • 你想爬到到台阶上拿玩具,可是够不到;

让孩子逐渐明白,在今后的日子里,哭闹这一招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有更正确的方法。

当然,想让宝宝能够听你话之前,必须先把他的情绪安抚下来,至少已经不歇斯底里,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在气头上的时候若还要听人说教,是不是分分种想撕逼。

02 转移注意力或正面强化

1岁之后,2岁之前打人、扔东西这类大人眼里的“不好行为”其实并非恶意,所以转移注意力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果宝宝打人了,千万不要对“打人”这个行为做太大的反应,默默地将注意力转化到别的事物上面,或者抓住孩子的手轻轻抚摸自己告诉孩子“轻轻的、轻轻的,不然妈妈会痛。”

转移注意力的时候,跟宝宝解释原因,慢慢他就能明白,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不可以。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另外,正面强化也是个好办法,简单做法就是

强化正面的行为,弱化错误的行为。

比如,当我们说“不要扔玩具”的时候,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不要”还是“扔玩具”这个画面?

毫无疑问,肯定是后者。

所以,当你说不要XXX的时候,孩子脑海中被强化的一定是不要后面的行为。

所以,你可以直接说“如果不想玩这个玩具就把它放在桌子上”这样强化的就是“放在桌子上”这个正面行为。

03 公众场合绝不妥协

当孩子在公众场合,比如超市、公园、商场、饭店哭闹时,很多家长容易让自己陷入“情感陷阱”。

所谓“情感陷阱”,就是为了个旁观者留下好印象,作为一个完美父母,是不该让孩子哭闹的。

毕竟,被所有人围观看热闹,我还要不要面子的啊。

1-2岁篇|科学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宝宝不再乱发脾气

因此,很多家长为“息事宁人”而倾向于妥协,这就容易给孩子造成“发脾气”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的印象。

因此,父母在这个时候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引导方式特别重要。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及时满足非常有必要;相反,就要直接拒绝,或者答应他回家后再说。

也许,你会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熊孩子脾气上来的时候,怕是天王老子也拿他没办法,总不能一直被人围观看好戏吧。

孩子情绪失去控制的时候,请尽快带他离开现场,等到他在车里或者家里情绪稳定下来时,再跟他聊刚刚发生的事情,并进行必要的说教。

我们不一定鼓励“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却一直坚信:在管教孩子上,家长适度的狠心非常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