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青樓女子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溫婉的


仇英繪製的《清明上河圖》中,青樓與學士府分立一條街道兩側,走動方便。


這不是巧合。如此佈局,真實地反映了明代特別是晚明時期江南一帶的社會風貌——那裡物質充裕,文化繁盛,文人雅士與青樓女子鶯歌燕舞,總有剪不斷的逸事。


青樓女子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清明上河圖》局部 仇英


許多青樓,都收有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的童女。她們從小開始接受琴棋書畫等技藝的傳授,長成後,少數將成為那裡的招牌。


秦淮河畔,最奪人眼球的是名冠江南的“八豔”——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和陳圓圓。


她們個個精通音律舞蹈,能詩會畫,特別是丹青之作,有些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遺憾的是,這些繪畫大多已散失,只有馬湘蘭和柳如是的作品較多的保留了下來。


馬湘蘭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竹石圖 馬湘蘭


馬湘蘭的本名是馬守真,因擅畫蘭竹,故字湘蘭。


在“八豔”裡,她算不上絕色美人,但憑藉清雅脫俗的氣質和出類拔萃的才華,門前賓客穿梭如織。往來於此的文人墨客中,馬湘蘭尤與文學家王稚登最為友善。在王稚登 70 大壽時,她曾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為其置酒祝壽,歸後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 57 歲。


青樓女子的畫

素竹幽蘭 馬湘蘭


微風吹拂下蘭竹搖曳的形貌,是馬湘蘭喜歡描繪的題材。


她不注重對蘭竹外在形態的細緻刻畫,從用筆、施墨到構圖看似隨意,卻內藏機巧,不失韻味。她筆下飄逸野趣的形象不同於閨秀畫家精工細描的庭院中的閒花靜草,而與男性文人畫家的花卉有更多相近之處。


《蘭竹石圖》扇頁,是馬湘蘭離世前一年所作。其雙勾的白描蘭、墨筆的竹,運筆灑脫,線條舒展。這株野生的蘭花,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受任何拘束的真性美,絲毫看不出生命即將消逝的徵兆。


青樓女子的畫

《蘭竹石圖》扇頁 馬湘蘭


馬湘蘭是位仗義豁達的女性,她曾賙濟過不少無錢應試的書生、橫遭變故的商人以及附近的一些老弱貧困之人,但在別人心目中,她終是一個煙花女子,少有深交者。


正如細雨輕寒的暮春午後,庭院寂寂,花落遍地,了無人影。


柳如是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人物山水冊》之一 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又稱河東君。


在所有關於這位江南女子的文獻資料中,影響最廣的是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這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後一部著作,也是他醞釀最久、寫作時間最長、篇幅最大、體例最完備的一部著作。


青樓女子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人物山水冊》之一 柳如是


陳寅恪對柳如是評價極高,認為是“民族獨立之精神”,為之“感泣不能自已”。


當年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夫君錢謙益做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兵臨城下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


1664 年,錢謙益去世。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財產,柳如是用縷帛結項自盡,眾人被嚇走,一代才女就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作為側室,她沒有與錢謙益合葬,而是被孤獨地葬於虞山腳下,墓碑上刻了五字——河東君之墓。


青樓女子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人物山水冊》之一 柳如是


性格雖剛烈,她的畫卻是另一番風貌。


春日的江南,溫潤舒適,這些筆墨記錄的景色放佛可以將當時的微風帶到當下,岸邊的潺潺水聲與楊柳風撲面而來。柳如是的畫風受到了吳門畫派特別是文徵明的影響,畫面清新淡雅,抒情感懷。


青樓女子的畫

青樓女子的畫

《人物山水冊》之一 柳如是


這冊山水人物圖冊各題小詩一首,行楷書的字跡清靈俊秀,每頁都鈐有“柳隱書畫”的書印(柳隱是其另一名號),韻味十足。


難得一見的是,最後還有八大山人的題跋,內容為唐人閻防《夕次鹿門山》詩,詩云:


龐公嘉遁所,浪跡難追攀。
浮舟暝始至,抱杖聊自閒。
雙厓開鹿門,百穀集珠灣。
噴薄湍上水,舂容票裡山。
焦原足險峻,梁壑未成難。
我行自仲春,夏鳥語綿蠻。
蕙草色已晚,客心為未還。
遠遊非遯地,訪道愛童顏。
安能循機巧,爭奪錐刀間。


青樓女子的畫

八大山人題跋


柳如是的作品多與青山流水作伴,死後亦是如此,在那處墓碑上,沒有“錢氏”字樣,這恰實現了她“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願望。


歷史學家史景遷說自己最願意生活在晚明的江南,那裡生活富足,生活值得玩味。那裡還有太多情怨與不捨,如文學家張岱在《自為墓誌銘》中寫道的: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


這個排比,不是誇張的修辭,正是晚明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