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有人说夏朝可能不存在?

半溪


夏朝的存在我们基本上都是从《史记》中的记载了解到了,而且早期的记载非常少,非常简单,反而越到距离现在近的年代,记载越多。

再有一个,在《史记》的记载中,夏代的灭亡与商代的灭亡故事高度的一致,这种巧合很难解释的通,很可能是后人借后面的故事编造的夏代灭亡的故事。

第三,从各个朝代看,新王朝建立后,对灭亡前王朝要做大量的记载和宣传,不说后世较为详细的记载,就说周代,无论从《诗经》,还是其他记载,都可以找到商朝的影子,对商代的名称,民俗,政体等各方面的记载都能找到。

但是对于夏朝,我们出土了那么多的甲骨文记载,却没有发现对夏代或者一个疑似夏代的朝代的记载。甚至商朝建立之前的历代商王都可以找到很多名称和重大事件的记载,但其中也不见对一个朝代的记载。

第四,从目前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与夏代时间相符的遗址,比如二里头遗址。但是,在这些遗址中,也未发现类似夏或者其他名称的某个朝代的记载。

因此,所谓的夏朝或者夏代,很肯能不是作为一个朝代而存在的,很可能只是中原地区众多部落联盟中的一员,与位于陕西周原的早商是一样的存在,而并非是统一中原地区的一个朝代。

真正统一中原,并建立朝代的,很可能商是第一个。而夏或者诸夏很可能是对当时中原地区各个部落的统称,但并未建立如商那样中央集权的朝代。

而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找到更详细的材料,只是将诸夏作为一个朝代而记录下来。

最后说明一下,说夏代不存在只是说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很可能是不存在的,但不代表夏或者诸夏是不存在的。


寒萧99


目前在位于河南省偃师市,有一座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夏朝古都遗址,也是被国家文物局正式认可的,这里也是最早的中国之处。

为什么很多人会质疑夏朝的存在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主要理由在于:

1、缺乏重要的遗址或者文物证明

正如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据实佐证了古埃及历代王朝的世系,古巴比伦和古希腊也都有大量的文物佐证,不过截止目前,只有偃师二里头被认定为夏朝的遗址,而且被认定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至于史记中记载的禹都阳城,则始终没有被找到或者发掘,缺乏大规模的佐证。

2、没有文字流传下来

按照国际考古学的重要标准,文字是确认文明的重要方式,比如说甲骨文就是商朝存在的重要佐证。甲骨文是商代时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主要是用来祭祀使用的。而夏朝,则没有任何文字得以留存或有记载。

不过,这并不妨碍夏朝的存在。因为在大量的史书上,关于夏朝的存在记载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古代最重要的史书史记就有夏本纪,而西晋时出土的竹书纪年则也有关于夏朝的记载。

首先,无论是史记还是先秦时的竹书纪年,都如实记载了夏朝的王室排序和时代。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自称看到了从黄帝以来的各种史料,不过有很多种说法,司马迁有选择的进行了记载。而竹书纪年则是战国时魏国史官记载的,没有经历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秦末的战乱,有一定的可参考性。

其次,夏朝过于久远,但还有很多遗址存在并且可以证实。比如说,禹都阳城,经考古发掘,河南登封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大型城址(即大城)和城壕的发现,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和重视。经我国夏商周断代史研究表明,阳城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郑州登封王城岗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不过历史过于久远,没有太多的遗址留存下来,而在二里头遗址不远的地方,就是商朝的古都。商汤灭夏后,在斟鄩附近另建新都,是为西亳。《括地志》云: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从都之 。《水经注》:阚骃曰:“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综合来看,二里头遗址距离西亳很近,也完全符合史书上记载的这段历史。

第三,关于文字,这点尤为重要。甲骨文是商代祭祀使用的,并非是日常使用的,很多人提到甲骨文中并没有提到夏的任何记录。目前甲骨文被发现的也只是一部分,至于翻译事宜则是更加不完善,或许以后会有。不过,甲骨文只出土在殷墟,和其他几个王都遗址,并没有到处发现,说明即使在商朝,文字也只有王都才会使用,甚至是只有祭祀才会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使用。商朝如此,更古老的夏朝,到底有没有文字,只能说目前还没有发现,或者是证实。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同样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录。不过大量的遗址和文物都可以证实夏的确存在过,而且夏朝的后人在西周建立后被周武王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因为崇尚夏礼,还特意去杞国访问考察。在先秦时期,灭其国留其祀是惯例,也说明夏的存在是肯定的。



马辉亮专栏


华夏上下5000年,然而实际可能并不止这5000年,甚至是6000年的历史,但是国外却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4000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国的历史在公开的资料和出版物上都是以夏朝开始的。

大家常将“夏商周”连称,夏朝长达四、五百年之久,而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夏朝的存在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故而中国的历史也就是4000年左右了。

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点:

其一,截止目前,考古界发掘的历代中国文物中,几乎没有发现确证属于夏王朝的。

其二,现存和迄今发现的文字记载中没有发现确证夏朝的人物和事迹。

然而也有人认为夏朝是确实存在的,据说在一些古书中曾经记录了夏朝第十六代君主帝发继位第七年泰山附近发生地-震的事件,如果说夏朝真的不存在,那么这场地-震也不会被记录下来。

还有猜测就是夏朝的时候文字还没有完全成熟,直到商朝的时候才形成了一些文字记载,故而被认为是商朝的而非夏朝的。


历史假设


题目中的有人,更多的应该说的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至于他们为什么说夏朝不可能存在呢?

表面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断代年表:夏朝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虽然有记载,并且记载了夏朝的君王和相关事迹,但是都是属于传说中的故事,记录也是模棱两可,并不能精确到某一年某一月上,这就让他们有理由说出夏朝是我们编造出来的;

二、没有特色鲜明的出土文物:目前各地出土的考古文物没有能够证实夏朝生活遗迹的存在,就连现在最接近夏朝的二里头遗址也只不过是疑似夏朝都城,而并没有盖棺定论,二里头出土的文物不论是数量还是大小,都不足以证明夏朝的存在,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三、没有系统的文字:要知道,在最开始商朝的甲骨文发现之前,西方的部分史学家也是不相信商朝的存在的,而目前出土的相关疑似夏代文物上只是存在着一些不规则的,无法解释的疑似文字,也看不出来和夏朝之后的商代甲骨文有什么必然的进化联系。

四、不同对象不能转变心态:西方的史学家们,更多的是处理欧美地区的历史,比如在研究埃及或者美索不达米业地区的古代文明的时候,他们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们得出结果的都是根究考古现场的分析,而没有什么文字记载,他们看到的也都是一些神话传说,他们把我们历代史官的记载等同于一些传说中的神话,导致他们认为,夏朝就是我们编造出来的神话故事。

所以,部分西方史学家就绝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当然了,还有部分心理阴暗的人希望将中国四大古国的位置往后挪一挪,甚至将中国从四大文明古国中剔除出去,因为没有夏朝的传承,我国的历史文明就缺少了很大一部分,就会被有心之人拿来做文章。

不过这些都是一些臆想而已,不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夏朝一定是存在的,我认为他存在的理由有

一、夏朝的历史记载,不应该是司马迁自己想象出来的,因为在比《史记》还要早的我国第一本史书《尚书》中,就有不少篇幅说道夏朝和商朝,周人也认为夏商是“受天命”的正统朝代。

^上图为二里头遗址供电区

二、考古的证明,按照一些史书的记载,夏朝的中心区域在豫西一带,并且建立了宫室等,而豫西二里头一直,利用检测C-14的含量测出,一直存在的时间大约在3600到3900年之前,这个时期是在商代之前的,并且确实有一些铸造鼎等器物,这跟夏朝铸鼎的记录是相符的。

C-14,每过大约5715年就有一半于其原质量的C14衰变为更加稳定的元素。在活着的时候,动植物在体内的c-14衰变的同时也会从大气中或食物中摄入新的c-14,但是死后这种交换就停止了,体内的c-14得不到补充,只能一直衰变直到耗尽为止。将出土样本中c-14所占比例于估算的大气中的c-14比例进行比较就能大概算出样本中的c-14已经进行了多少年的放射性衰变,也就是样本已经入土了多少年。

三、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古国,十分注重自己的文化传承,因此每一个朝代都会对之前的朝代有一定的记载,如果没有夏朝的话,那我们的古代先辈们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多脑细胞编造出一个朝代,毕竟那个时候也没有和现在一样的历史观。而且我们的文明传承十分严谨,《史记》中记载,匈奴,夏朝之苗裔也。

我们中国的历史文明是灿烂的,不论别人是否承认夏朝的存在,我们都应该有着文化自信。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持此说法的大多数西方的学者,和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中国近代学者。代表作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中论述中国的时候直接讲的商朝。就我们中国本身的史料而言,对夏朝的记载从来没有间断过。诸如《左传》、《国语》、《史记》、《竹书纪年》等。那为什么有些人会否定夏朝的存在呢?

比如由范祥雍先生订补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将夏称为夏后氏,与其他的“国”区别开来(商、周、晋、魏)。而最早得到西方承认的商朝总不至于是凭空而来的吧,他前面一定有一个王朝也好、部落也罢,给他作为基础。夏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在夏(或者说夏后氏)前面要仔细计较起来,怕是还有很多类似的。如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有虞氏(舜)等等。那么夏(夏后氏)为什么被我们认为是一个朝代呢?



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夏朝的家天下。根据《史记.夏本纪》中的记载,禹还在世的时侯,曾经把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皋陶立为继承人,没想到皋陶死在了自己的前面。又立益为继承人,在禹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启继位。益不服,与启发生冲突,被启所杀。在此之前,部落之间流行的是禅让制。在《竹书纪年》中,则将禅让描写成了篡位。不管是禅让还是篡位,在夏都演变成了家天下。

那这个在中国被不间断的记载了数千年的王朝,为什么会被多数西方学者否定呢?

  1. 未发现能能直接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在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所记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基本吻合,这也说明《史记》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在《史记.夏本纪》中也非常清楚的记载了夏的世系,差的就是夏朝的文物和文字。

  2. 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三代(夏商周)只能被算作原始氏族社会。因为他不满足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当中的对奴隶制社会的定义。西方的奴隶制是指少数的奴隶主统治多数的奴隶。但是在夏商周,奴隶是社会的极少数,只有战俘会被当做奴隶,其他的社会底层人民,虽然没有什么权利,但是拥有人身自由,他们才是当时社会的主体。
当然,夏朝不被承认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发现如殷墟一样的文字和文物。时间会证明一切。

对此,你怎么看


《史记》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左传》


文史辩论谈


夏朝是否存在,在学界一直存在非常大的争议。如不少知名历史学者就认为夏朝不存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不存在,原因无外乎这么几点:

1.甲骨文中并没有关于夏朝的记载

在大量已出土的甲骨文中,其记录的历史几乎都是商朝中后期的事。而关于夏朝,并没有明确记载,夏朝发生了哪些事,历经了几代皇帝?甲骨文中没有。甚至在甲骨文中,连“夏”这个字都没有。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系统,它诞生于商朝中期,而商朝之前的朝代就是所谓的夏朝,如果夏朝存在,为什么甲骨文没有记载?

2.没有足够的文物证明夏朝的存在

我们现在知道有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些朝代,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能在出土的文物中,如宝剑、竹简、铜钱、罐器等,找到对应的朝代。如在汉朝文物的出土,可以让我们知道汉朝的存在;唐朝的文物,可以让我们知道唐朝的存在。

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夏朝文物的出土。这样也是无法证明夏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夏朝的一手文献资料太少

最早记录夏朝的文献资料,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这篇《夏本纪》对夏朝做了一个大概的梳理。然而除了《夏本纪》,有关夏朝的一手文献资料实在太少了。

虽然再往后,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和史料记录了夏朝,但这些史料基本都是在《夏本纪》的基础上衍生的,而且这些史料文献所诞生的朝代距离“夏”过于遥远了。不是夏朝的一手文献资料。很难证明夏朝的存在。


现在很多人自信夏朝存在,是因为1996年国家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试图证明夏朝存在。虽然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国家的名义宣告了夏朝的存在,但是在历史学界争议非常大。


袁卫宇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中华历史总共是上下五千年,其中光夏商周三个奴隶制王朝的历史就占了一半,差不多2500多年。但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却开始对中国的历史渊源产生了质疑,尤其是夏王朝的存在与否。这种观点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原因:

没有任何夏朝文物出土

目前学术界对夏王朝的了解全部是来源于史书的记载,没有任何夏朝时期文物的出土可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所以有一部分外国学者,以及中国中国近代的胡适、郭沫若等人对夏朝的存在发生了质疑,他们认为夏朝完全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所编撰出来的一个虚构朝代。

根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和《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但是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没有出土一件有关的文物确实令人觉得怀疑,这便是学术界质疑夏朝存在的第一个原因。

夏王朝是否存在?

不管是世界还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所涌现过的一个个文明,其首要标志就是有独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中国的夏王朝在这一点上也十分遗憾。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关于夏朝文字的记载或者是文物出土,这也是学术界对夏朝存在与否的第二个疑点。

既然有这么多疑点存在,那么夏王朝就真的只是历史古籍的杜撰朝代吗?并不是,根据不同历史古籍对夏朝世系以及其他一些夏朝资料的切合程度,以及北宋年间出土的春秋“叔夷钟”和民国“遂公盨”的铭文记载,都可以证明夏王朝是真正存在过的中国古代王朝。然而实物证据的缺乏依然让夏朝历史扑朔迷离,这一切的真相可能就要等到殷墟遗址的进一步发掘才能得知!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在有考古学之前,没人质疑夏朝的存在。最权威的《史记》中里有关于夏朝的明确的记载,古人没事,杜撰一个朝代出来玩吗?《史记》也是根据先秦时期的资料写的,那些资料也不是杜撰的。



考古学讲究史料要与考古发掘对上号。二者要相互论证。现在发现了众多夏时期的遗址,还有二里头,基本被认定为夏都城的遗址,可是难的是,就是没有发现当时的文字。发现了几片甲骨,上面也有带字的,但是显然还不足以取信。所以,以考古学的眼光来看,有人怀疑夏王朝的存在,尤其是外国人。

考古学其实是西方的理论,是现代的产物,是有其科学性的,可是有些东西不一定要完全依赖科学吧,现在又有多少事情是科学解释不了的。夏朝的遗迹离我们几千年了,文献记载的又不是特别的具体,即使找不到,那也是正常的。



我觉得,现下更多的不是质疑夏朝存不存在,而是要更加客观的认识当时的夏朝。用考古发现给世人一个更加接近当时情况的夏朝,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一个朝代应该是怎么样的?不管当时的夏朝是以何种姿态立于中原大地的,他的正统的地位都该被承认。

关于夏朝的问题,我也回答的挺多的了。但是之前没怎么表明自己的想法,今天想说一下,我是觉得夏朝是一定存在的,关键是,那是一个怎样的夏朝呢?


文物考古聊历史


我是阿彬,我来回答

为什么会质疑夏朝的存在呢?

一 没有发现墓葬文字的相关记载

为什么我们如此肯定殷商的存在?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甲骨文、人骨和战车还有妇好墓,不仅证实了殷商的存在而且商人已然出现了许多宗教形制的祭祀,产生了权力机构形成了完整的国家体制。

问题来了,你说夏朝存在那夏朝的都城在哪?是二里头遗址吗?从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城邦建设和大量青铜器但你无法证明说这就是夏王朝的都城,因为你没有发现任何文字和宗教祭祀活动的痕迹。

你只能确定二里头是一座古老城邦的遗址不能说它就是夏王朝的源头。历代夏王死后会入土为安吗?他们的王墓又在何处?除非你能发现这些才有可能解除疑惑。



二 夏王朝的史料太少

关于夏多源自《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但里面有一个问题,司马迁是如何了解夏的?从夏到西汉也有两千年的时间,他记载的东西又能有多少真实性和准确性呢?

夏本纪记载的内容相当简单,无非哪个夏王死然后谁继承王位,几百年历史区区百字被一笔带过。记载过于草率,让人怀疑是不是司马懿道听途说街边野史就加上去的。

除了史记更早的竹书纪年也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著,这离夏也相距甚远这其中时间跨度太长很难确定其中的真实性。



三 甲骨文中没有夏的记载

历史上明修元史,清修明史目的就是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教训,这算得上一个规矩。

按照史料记载商汤灭夏建商,按理说商朝统治者会时不时向民众奴隶说夏朝有多么残暴自己又是多么正义之类的话,然而在甲骨文中和商朝记载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夏的记载。

按理说灭掉夏的商会为此大吹特吹才是,为何在商代夏成为了禁忌让人闭口不提呢呢?难道因为夏朝不存在?或者当时的风俗就是规定不能说夏的事,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言片语都没有也太奇怪了。



观点:夏朝肯定有,要不然司马迁也不会记录在史记中。夏朝的身影如此模糊,除了年代太过久远外,可能相比商朝夏朝的规模还太小。它可能还没有完全脱离部落的形制,只是众多部落的一个,由于长期的战乱文明也没有很好的保存延续下来。


阿彬说历史


那些说夏朝不存在的原因无外乎还是那些陈腔烂调,什么没有考古证据啊,没有什么什么之类的一堆所谓理由。然而在这些人质疑夏朝存在与否的时候,看看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干嘛,就举两个例子。

夏族的兴起的研究

夏族兴起于何处,从上世纪早起就有学者开始研究了。禹的父亲鲧和禹都有被称作“崇伯”的记载,而关于崇的地望从上世纪前期到现在至少有六说,即丰镐说、秦晋说、嵩高说、晋南襄汾说、徐州说、山东鄄城说。禹的兴起之地也有中国东部说、西部说、南方说、晋南说、豫西说等等。学者不仅提出这些观点,而且还根据文献和考古发现互相印证来证明他们的观点的正确性。夏族的兴起都在研究了,还说夏朝不存在?


二里头遗址研究

二里头遗址出土于1959年,然后又在豫西以及晋南发现了相同文化的遗址,学者就将这种文化称为二里头文化。经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不仅有大型宫殿、宫城、祭祀宗庙、交通设施、还有各种作坊和贵族墓葬等等。

就比如说二里头出土的宫殿遗址,主殿的台基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主殿南面还有一个5600平方米的广阔庭院。在当时的生产力情况下,也只有王宫才能有这种规模。而且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的夏商周“王庭”是相似的,所以二里头才被定性为了夏的王都。夏朝的王都都发现了,还相信夏朝不存在?



关于夏的研究是方方面面的,比如还有其制度、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研究,并且一直没有停下正在继续深入中。所以那所谓的有人说夏朝不存在以及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不管他们相信不相信,各种事实正在打脸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