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武當太極十三式

太極十三式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動作架子(即單式演練,無套路),且伴以氣息行走要術。其具備

養生祛病,延年益壽,交手應敵等多般作用。

功架名稱如下:

一仙人放劍 二乾坤盤球

三美人照鏡 四順水推舟

五金雞獨立 六單鞭救主

七倒騎玉龍 八雙風貫耳

九順風擺柳 十葉底看桃

十一活步走宮 十二懷抱雙月

十三真氣煉丹

第一式仙人放劍

(1) 兩腳分開成外八字步,且將兩膝之關節自然彎曲;兩手臂環抱於胸前且令其兩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開並彎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對狀;頭部端正但卻微做垂首(低頭)狀;肩下沉,腹內收,腰要塌,胸須含,背則拔;凝神靜息待操作;此為預備式。

(2) 兩膝再做彎曲狀即佐之身體下沉;同時兩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並使之變為左,右空心拳狀。眼看兩手。

(3) 右腳向正前方(術語謂之正門)踏出半步;與此同時兩手向前放開(與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腳不動即不得移位;左腳套步上前踏入正門並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鋪出且左腳尖內扣朝向右方;右膝彎曲其腳尖外撇約40度角;收髖緊腿勿松肌肉);而兩掌則在步型定位之間作收,放擊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為掌緣作重點擊打)。

(5) 再將左腿彎曲且腳尖外展;兩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後兩腿形成右剪刀步(須右腳前踏一步後再做定位),兩掌作左下按而右前擊之狀。

第二式乾坤盤球

(1) 兩腳分開,約兩肩之寬(大開馬式),腳尖微向外撇;兩手臂大環抱於胸前,此乃預備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並與其形成“抱球狀”(掌心相對)

(3) 再將重心右移;右手託移至右側方且左手與此同時降壓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並在與此同時左手移至右下側方而變為“抱球狀”

(5) 身體重心再向左移並同時降壓右掌,移動左掌。

說明:

以上(1)——(5)為連貫動作中的一個“盤花”即“盤球”動作。須連綿不斷的做出“十三盤花” ,並最少也需做“四盤花”

另,做架之時,兩腿須以其膝關節為重點,踝關節為支點,進行左右重心側移相輔式。

如此這般,術語稱為“勢若春蠶吐絲而連綿不絕矣”

第三式美人照鏡

(1) 左腳踏進一步至“左前旁門”並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左臂上架於頭頂處(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則以掌緣為重點擊向“中盤” 位置。

(2) 再邁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門”;與此同時右臂上架而將左掌擊出。

說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則為 “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四式順水推舟

(1) 左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雞步”(左虛右實);兩臂圈於胸前且將兩掌之掌心相對。

(2) 兩腿不動,兩臂上抬並伴之兩掌吊於頭頂左,右側方。

(3) 兩掌以其掌緣為重點,向中盤推出;與此同時,左腳再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擺架成“右寒雞步”,並將兩掌吊於頭頂。

(5) 右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自頭頂上方送出直至“中盤” 方位作前推狀。

說明:

此動左右各一謂之 “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均可。

第五式金雞獨立

(1) 左腳踏進半步且令兩膝略作彎曲;而兩掌則平攤於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狀,以便助之下一動作

(2) 左腳踏實並支持與控制身體平衡;與此同時,右腿抬起且勾起腳尖即形成“右獨提膝式”;而兩掌則變為空心拳從兩側拋出取向上盤——此為雙拳掛“太陽”法。

(3) 再將身體右轉,右腳踏進並落地支持身體平衡;然後,兩拳變掌平攤腹前繼而復變為空心拳拋向上盤;與此同時左膝提起形成“左獨提膝式”

說明:

以上兩腿左右上提合為一活架。可連續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單鞭救主

(1) 左腳踏進一大步,與此同時左手變為“雕鉤”狀摟其“中盤”;而右掌則置於右側腰際待動;上身下墜其做襠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腳後撐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左手摟鉤並向左側方調起而右掌奔向中盤(以掌緣為重點)

(3) 再將右腳踏進並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摟過之後則移位調於 側方並用左掌奔打中盤。

說明

以上兩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術語乃謂之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即止。

第七式倒騎玉龍

(1) 兩腿並立下蹲,兩手託與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對)

(2) 右腳向右側後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變為空心拳分別向身體左側上方與下方擺出(其右拳擺至上方,而左拳擺至下方且兩拳之拳眼相對)。上體略向左腿方位傾斜。

(3) 然後左腳撤回即收於右腳旁使之形成並步曲膝下蹲式;而兩拳則變為分指掌平攤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對)

(4) 將左腿向左後側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仍變為空心拳雙方拋至人體的上方與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說明

以上兩腿一左一右的後撤並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術語乃謂之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八式雙風貫耳

(1) 面對左側方位站立並邁出左腳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雞步;與此同時。兩掌向左右兩側作直臂橫張(其掌心相對,掌指向前)

(2) 左腳再向前踏進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兩掌則以其掌心為重點並用兩手臂相輔助作為支點進行扇打合擊至上盤位置。

(3) 再將身體移向右側前方並形成下盤為右寒雞步,中盤為雙開掌(其掌心相對,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腳復進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兩掌用其掌心進行扇打合擊

說明

以上左右開步出式其術語謂之一活架。可連續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九式順風擺柳

(1) 兩腿前後分開且將兩膝略作彎曲即使之形成中盤架子狀的左游龍步;與此同時,兩掌以其掌指為重點遙對正門前方。

(2) 接著,左腳向左碾動;與此同時,右腳向正門踏進一步並使之形成右游龍步;而兩掌則以其掌指為重點遙對正門前方

說明

以上兩腿左右啟動各一次,其術語為一活架。可連續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練時手型也可變化——即游龍步啟動時手型或變為空心錘或變為分指鉤

大凡啟動此游龍步——身形須隨步法而晃動以利應敵之時達到神出鬼沒,令人防不勝防境地。

第十式葉底看桃

(1)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曲膝成騎馬式;兩手分別懸垂於胸肋一側並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兩腿不動,右手繼續上抬並垂直豎立其前臂;而左臂則同時作下垂狀。

(3) 接著將左手變為空心拳並以其拳眼為重點,上臂為支點,前臂軸進行推下送;而右臂與“下盤”部位則保持穩定即不要移動(尤以兩腳固定為重)。

(4) 再進行左臂垂直豎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動作。

說明:

以上兩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術語乃謂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十一式活步走宮

(1) 兩腳分開成外八字步,兩膝略曲;兩臂抱於胸前;兩手成分指掌並令其掌心相對,掌緣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動,且將右腳移向左腳內側並以其前腳掌或腳尖虛點地面;與此同時,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於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狀(其兩臂彎曲成弧形,兩掌心相對),眼隨手轉。

(3) 接著,將右腳向前右旁門踏進一步並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左掌下拂至腹部左側,右掌託於右側前方(兩掌行進間須令右臂在內而左臂在外進行穿插運動)。眼隨手轉。

(4) 然後右腳固定不得移動;左腳用其前腳掌或腳尖移至右腳內側作虛立狀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隨手 轉。

(5) 接上式——兩手形成抱月狀,並伴隨左腳向左前旁門踏進一步而變為左掌託至左側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時手掌交錯之際須令其左臂在內,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隨手轉。

說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為一活架。須連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間。

第十二式懷抱雙月

(1) 兩腳成外八字步站立;兩手分別垂於腰部兩側(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雙膝下蹲,與此同時,兩手移至上腹部約肚臍眼前方處,作交叉合併(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兩掌。

(3) 兩腿不動——兩手繼續向面部前方雙方抬起作環繞狀(其兩掌交叉並令其左掌在內,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內)

(4) 兩腿不動,——兩手再次向上環繞,並經上分向兩側(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繞動;當兩手繞動形成劃弧一週即360度,並降至身前兩側之時,則將兩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繞圈。

(5) 兩手臂第二次進行繞圈環抱——其動作與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為右臂(手)在內,左臂在外。

說明

以上兩手臂環抱繞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內各一次,為一活架。可連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真氣煉丹

(1) 擺架內八字步(18——40週歲者)

平行步(45——50週歲者)

體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擺架外八字步

(2) 兩腳不動,兩手形成八字掌分別垂於胸前下方並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縮身垂肩,低頭下視,虛胸實腹,蹋腰沉體。

(3) 忘掉呼吸,凝神靜心——片刻,則以鼻吸氣(長約五寸左右即指入體內的尺寸)並要求做到緩慢,細膩,均勻,深長;與此同時,兩掌自體前兩側同時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為重點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頭頂上方為止。眼隨手轉。

(4) 接上式——兩掌以其掌心為重點,自上而下進行垂直降落,並先期抵達胸前暫作停頓以便下動嘆氣

(5) 用鼻將體內之雜氣(即吐納祛邪之廢氣且定當排出五臟六腑不得儲存,違者做架難以上勁)一次性的嘆出(按:所謂一次性,並非 就是要將體內所有雜氣排盡,而是盡己所能任其自然,隨心所欲,免得適得其反而影響功力進展)!其要領同為“吸氣”之要,即慢,細,勻,長。與此同時,兩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並配合身體下沉兩膝彎曲。

說明

以上用鼻一吸一嘆,各一次為一煉氣。

老年人(五煉氣)

少年人(八煉氣)

年輕力壯者(十三煉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