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構建中國特色學術理論 引領國際學術話語

構建中國特色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實現中國學術屹立於世界學術之林的中國夢,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中國學術領域的改革開放、中國學術研究的國際化、中國學術“走出去”和獲取國際學術話語權的前提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只有中國學術“走出去”,才能讓世界真正瞭解“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和“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才能真正引領國際學術話語。

要改變中國學術聲音弱小的狀況,需要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話語體系。為了解決在西方話語影響下出現的文學批評脫離文本及倫理道德嚴重缺位的現實,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中國學者共同努力創建了文學倫理學批評。經過15年的發展,文學倫理學批評取得重要成就:在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的基礎上建構了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倫理選擇理論;建立了以倫理選擇活動、道德選擇、倫理身份、倫理環境或語境、自由意志、理性意志等為核心的批評話語體系,從而為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廣泛運用創造了條件;建成了以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及其會刊《文學跨學科研究》(A&HCI 期刊)為載體的學術研究平臺;藉助國際知名出版媒介,文學倫理學批評不僅加速了國際傳播,而且還做到了引領國際學術話語;文學倫理學批評在建構理論的同時不斷向跨學科領域拓展,為理論完善和深入發展進行學術儲備。

構建中國特色學術理論 引領國際學術話語

目前,有關中國學術“走出去”問題的討論較多,如中國學術“走出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走出去”的途徑與方法、中國學術外譯與傳播等。但是,中國學術怎樣才能真正“走出去”,怎樣才能引領國際學術話語等問題,討論較少。實際上,是關於中國學術“走出去”的評價標準的討論。中國學術“走出去”,可以考慮從學術觀點的國際傳播、國際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同行專家的評價以及國際合作研究四個方面進行評估。

一是學術觀點的國際發表。中國學術“走出去”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目的都是為了學術觀點的國際傳播。同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相比,學術論文能夠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快速傳播,讀者容易在大型數據庫中快速檢索並迅速獲取原文,也可以藉助論文摘要、關鍵詞和參考文獻快速獲取論文的基本觀點。因此,學術論文在學術傳播中的地位日漸突出、影響日益擴大,是目前學術傳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方式。

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是中國學術“走出去”的前提。文學倫理學批評自2004年在中國創建以來,特別強調以中外學者交流和對話的形式推動學術論文的國際發表,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推出的專刊或專欄,就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相互交流與合作研究的結果。同時,多國出版的期刊雜誌,也不斷刊發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論文和評論文章,傳播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觀點。

由於這些期刊發表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影響廣泛,不僅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致力於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研究,而且越來越多的外國學者接受了文學倫理學批評,參與其中,構成了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國際學術共同體。

二是國際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學術共同體代表一個學術群體,能夠超越個人偏見並從宏觀上、整體上對一種學術理論或者學術觀點的價值進行評估和評價,推動學術傳播,促進學術研究。從學術評價來說,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具有權威性。一般而言,國際學術共同體是由學術期刊、學術組織、學術會議等代表的,因此它的評價可以看作學術理論、學術觀點、學術思潮國際傳播的標準。文學倫理學批評作為中國學者創建的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在國際傳播過程中得到學術共同體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三是同行專家評價。學術共同體的評價是中國學術能否在國際上被認同和接受的試金石,無疑十分重要。來自不同學校、國家和地區的具有重要影響的同行專家,他們的評價是對學術共同體評價的進一步確認。一種學術理論的學術價值以及是否被廣泛接受,可以通過同行專家的評價進行正確評估。

文學倫理學批評在走向國際的過程中,得到了美國、歐洲、亞洲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眾多知名學者的積極評價。例如,斯坦福大學講座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現代語言學會前會長、美國比較文學學會前會長Marjorie Perloff說:“文學倫理學批評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讀者重拾和發掘了文學的倫理價值,喚醒了文學的道德責任。”

美國當代著名詩人及詩歌理論家、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英語系講座教授Hank Lazer發表專題論文,認為文學倫理學批評 “從一個特別的文化與歷史視角改變著、挑戰著並且活躍著世界範圍內關於文學和文學研究價值的討論與創作”。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系教授Tomo Virk在2018年底出版的新著《文學研究的倫理轉向》中,專門討論了中國學者創建的文學倫理學批評。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人文學院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喬治斯·梵·鄧·阿貝勒認為:“文學倫理學批評所倡導的在歷時的語境中從倫理的角度思考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我間的倫理秩序和道德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去認識人類倫理道德標準的流變軌跡。”“在西語理論過於倚重政治話語的當下,文學倫理學批評對於文學批評向德育和審美功能的迴歸提供了動力。”

從以上評論可以看出,外國同行專家對中國學者創建的文學倫理學批評不僅沒有偏見,相反是持論公允,客觀評價。這也表明,追求學術真理對於中外學者來說目標都是一致的。從外國學者對中國學者創立的理論的評價中,我們看到中國理論正在走向世界、走向繁榮,也讓我們看到中國理論正在影響世界。

四是國際合作研究。文學倫理學批評之所以能夠走向世界,國際合作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學倫理學批評與美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以及韓國、日本的學者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在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理論與批評實踐方面開展合作,有力地推動了文學倫理學批評在國際學界的傳播。

吸引大量外國學者參與研究和進行合作,迅速擴大了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學術影響,加速了中國學術的國際傳播。由此可見,外國學者是推動中國學術“走出去”的重要國際力量。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文學倫理學批評能夠成功“走出去”並引領國際學術話語,外國學者的作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國際傳播表明,中國學術“走出去”不能缺少理論創新,不能脫離中國現實,更不能忽視中國問題。中國學術要真正“走出去”,必須建構自己的理論和話語。有了自己的理論和話語,中國學術才會真正“走出去”和實現學術領域的中國夢。只有堅持理論創新和建構自己的學術話語,中國學術才“走”得出去,才能引領國際學術話語。因此,學術創新和建構學術理論和話語體系,是中國學術“走出去”的關鍵。

 (作者系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構建中國特色學術理論 引領國際學術話語——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為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