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平昌建立“村民说事会”每月一议村民自己关心的事

走进平昌县石垭乡后河村,2019年上半年的800米“断头路”已经修通,硬化后的村道路让村民孙长胜格外高兴:“这么多年了,这条‘断头路’早就该修了!”

后河村打通“断头路”,是村民们齐心协力“说通”的——2019年7月,村民齐聚后河村村民说事室,纷纷建言献策,推动了“断头路”修通。

近年来,平昌县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中的治理作用,探索建立群众说事、干部议事、支部管事、分类办事、定期评事相结合的“党支部+村民说事会”。截至目前,全县共选出552个村(居)说事长,去年共收集说事议题12500余个,确定说事议题10000余个。

谁说事?

群众说事干部议事

说啥事?

大到产业发展小到鸡毛蒜皮的事

谁带头?

全县552个村(居)说事长

哪天说?

每月2至5日说一次

在哪说?

村民说事室

1 建平台 群众有话说出来

“和一般村民会议不同的是,‘说事会’上村民可以自由发言,大到村里的产业发展,小到鸡毛蒜皮的事,都可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平昌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每个村(居)均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说事长任副组长的“党支部+村民说事会”工作领导小组,说事室设在村综治中心。

“说事会”如此重要,“说事长”的推选也马虎不得。与平昌552个村(居)说事长一样,后河村的“说事长”张克虎就是按照“自愿申报+群众推举+组织确定”的原则推选出来的。“大家选我,我就要好好干。”

说事平台有了,大家可以说什么呢?按照近年来的探索,平昌把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经济发展等8个方面作为说事重点。

“说事时间定在每月2至5日,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张克虎说,收集了信息才好“说事”。社区有网格员,村里就要由“说事长”收集社情民意。“‘说事长’整理后交予村‘两委’讨论研究,确定本月说事会的议题,并提前一周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

2 抓落实 件件诉求有回应

据初步统计,2019年以来,平昌县共收集说事议题12500余个,确定说事议题10000余个。

这么多的事情要“说”、要做,“无规矩不成方圆”。

笔山镇盐井村“说事会”成立于2018年5月。“这天的‘说事会’群众热情高涨,踊跃参加,多达近100人。”盐井村村干部彭可宗介绍,当日,4社村民魏从周提出能否每个院户建立一个垃圾池;6社村民李在国要求村上督促农户必须将垃圾丢进池内……村民们都踊跃表达自己的建议。“现场热闹,秩序井然。”

“说事”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平昌坚持群众说事、干部议事、支部管事、分类办事、定期评事,建立规范化的说事流程,做到件件诉求有回应。在工作中,“说事会”将群众说事内容的8个方面编制成说事清单,分门别类整理,村党支部对群众所说之事、干部所议之事,做到精心组织、推进落实;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说事会”分为现场答复、协商解决、提交乡镇党委政府及时研究答复。

为推动“说事”落到实处,平昌把每季度末的“说事日”作为开展村民满意度测评日,把村民满意度纳入村“两委”年度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3 “说事+” 大凡小事全覆盖

在推进“说事会”治理探索过程中,平昌坚持“说事+”原则,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村民“说事”深度融合——

建立“说事+村居‘两委’”。在实施“党支部+村(居)民说事会”制度过程中始终坚持村党支部的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其凝聚共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核心作用。

建立“说事+社会组织”。结合村民议事小组、调解委员会、红袖标队伍、治安巡逻队、法治宣传队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信息收集、说事议事、信息反馈等工作,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说事+综治平台”。依托村综治中心,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等参与问题处理,化解矛盾纠纷,构筑治安防控网络,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建立“说事+法律服务”。以“一村一法律顾问”为载体,组建以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网格员等为成员的村法治调解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参与“说事会”全过程,实现化解矛盾纠纷全覆盖。

平昌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说事会”,说“转”了干部作风,说“通”了村情民意,说“没”了各类矛盾,说“好”了村务管理,说“清”了发展思路,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平昌决胜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强县夯实了基层基础。(记者 李云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