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移風易俗話秦腔 百年巨匠範紫東

移風易俗話秦腔 百年巨匠範紫東

鄉賢範紫東(油畫) 作者 王立則

移風易俗話秦腔 百年巨匠範紫東

大雁塔廣場秦腔劇目雕塑《三滴血》

移風易俗話秦腔 百年巨匠範紫東

範莉莉《三滴血》劇照

秦人皆唱《三滴血》,“祖籍陝西韓城縣……”這句婦孺皆知的唱詞正是出自我國近代的文化名人範紫東之筆,他在戲劇創作上的卓越貢獻已被載入中國戲劇史,被譽為“當代關漢卿”、“東方莎士比亞”。

本期文化藝術報帶您走進文化大師範紫東的傳奇人生。

範紫東,名凝績,字紫東,1879年1月17日生於陝西乾縣靈源鄉西營寨村一個耕讀傳家的書香門第。1897年變法維新思潮興起,西方新書譯傳國內,他常從友人處借閱,對國際政治和自然科學廣泛涉獵,常抨擊時弊,宣傳革新。

1902年,為生計所迫,他居館授徒,邊教邊學。後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學堂。入學後,他放棄仕途,力攻科學,不僅通研代數,還學會了微積分等高等數學。

1904年,迫於家計,他就館於興平縣西王村楊屏軒之家塾。次年九月,辭館再入宏道高等學堂深造。1906年,有人向清廷建議:中國京城距海太近,急宜遷都。陝甘總督命題作文。範紫東援古論今,痛陳遷都之非。主考定為第一名,將其精髓文句具折上奏朝廷,以平遷都之議。

畢業後他在西安府中學任博物、理化教員,兼任健本小學校國文教員。1910年,經人介紹加入同盟會,為關中區負責人之一。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毅然棄教從戎,邊管理州事,邊參與軍務。

他以時事為素材改良戲曲

清帝退位後,他回西安健本學校執教。但當時流行的戲劇,多為封建迷信荒誕之作,不堪一顧。教學之餘,他致力元明雜劇的研究,有志於戲劇改革。為“改良社會,移風易俗”,1912年與志同道合的誼友李桐軒、孫仁玉創辦秦腔戲劇團體易俗社,開始從事劇本創作。1915年袁世凱恢復帝制,陝西民黨密謀討袁,他託名投考“知事”赴京,參加了反對陝西省督軍陸建章的鬥爭,寫了控告陸建章的罪行材料。期間目睹了袁世凱稱帝的種種罪行,十分氣憤,歲暮返陝,隨即參加陝西反袁鬥爭。其時,吳希真於乾縣五峰山樹討袁之幟,範紫東為之奮筆疾書討袁檄文,同時編寫了大型秦腔劇《玉鏡臺》來借古諷今。1917年被任命為武功縣知事,不到一年便棄職重回西安健本學校。

範紫東致力教育,旨在發展民智。1926年,軍閥劉鎮華圍困西安長達八個月之久。他為健本師生及家人老小不致餓死而債臺高築,學校被迫關門。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太大,一氣之下,精神失常,幾乎喪命。病癒後,便安貧守志,以著書立說自慰。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之時,他寫出大量劇作,深刻揭露歷史上投降賣國者的罪行,熱情頌揚民族英雄。為了進一步激勵民眾的愛國精神,爭取抗戰徹底勝利,於1943年以民族英雄戚繼光驅逐日寇為題材寫了大型歷史劇《鴛鴦陣》前後本。

他一生寫了69部劇本

範紫東平生著述甚富,除69本劇作外,對語言、考古、民俗、音樂也頗有研究,著有《關西方言鉤沉》、《關西周秦石刻摹本》、《樂學通論》、《地球運轉之研究》、《西安市城郊勝蹟志略》。此外,他還樂於地方誌的纂修,曾先後主持編修了《永壽縣誌》、《隴縣縣誌》和《乾縣新志》等。

《三滴血》是範紫東寫於1918年,距今已近百年。當初範先生寫這個戲時,雖然受到《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的“滴血認親”的啟示,但更多地則是融入了他耳聞目睹的官場種種弊端,編製成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斷案者迂腐可笑的故事,藉以警示世人“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積極意義。《三滴血》結構宏大,故事性強,情節曲折複雜乃至於有點離奇,富於濃厚的民間傳奇色彩,具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和巨大的藝術魅力,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員,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適逢盛典,他喜出望外,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改革。在抗美援朝時,他編寫現代戲《志願軍人》,且以七旬高齡粉墨登場參加義賣,為抗美援朝籌款捐獻飛機大炮。

建國後,他從事戲劇改革工作。其時已年邁多病,又被選為人民代表,常常帶病參加會議,關心國家大事,積極提出地方工作的建議。1952年被聘任為西安市文史研究館館長,搶救、整理祖國文化遺產,推動研究工作。曾對市郊名勝古蹟做了調查研究,編成《西安市城郊勝蹟志略》稿本。1954年春,他以76歲高齡進行古陵墓調查工作,為編纂陵墓誌做準備。調查結束僅半月,先生便抱病不起,於1954年3月3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6歲。

後世文化名人對其評價都極高,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評其:“範公妙筆譜秦韻,紫氣東昇耀神州”。著名作家陳忠實寫道:“風流古雅丹青手,巨筆如椽易秦聲”。

他的重孫女走上秦腔路

在範紫東後人中,目前唯一繼承並從事秦腔工作的只有他的重孫女範莉莉一人。談到與曾祖父的緣分,範莉莉說由於隔代,她不曾見過先生。她記憶裡小時候家裡大門口有一棵老槐樹,每到夏天,爺爺們就會在樹下乘涼,一旁戲耍的她常能聽到爺爺們提及一些曾祖父的事情。起初並未在意,後來漸漸發現這是他們之間永恆的話題,就帶著孩子特有的好奇向他們打聽。“你有一位大作家老爺在西安,寫過好多好多秦腔劇本,其中《三滴血》拍成電影了!”原來父輩所說之人竟是自己的曾祖父範紫東。

進入易俗社後,她更深入地接觸到了秦腔,越發覺得範先生了不起,業內很多人也都說範先生是戲曲界的標杆。所以她立志要儘自己之力把戲演好,把範紫東當做信仰來篤催自己一步步去攀登秦腔藝術的高峰。

她認為過去的老劇本更具內涵,“一劇之本,就是說一齣戲最重要的是劇本,作者是關鍵,劇本寫的好,演員就更容易掌握角色。”比如《三滴血》,因為劇本的成功,劇中的人物個性鮮明,演員對角色的刻畫就會更加清晰。她表示目前所做是自己的責任使然,對於範先生永遠存有仰望之心。

鏈接:範紫東研究會

在範紫東故鄉乾縣,有一個大多是離退休幹部或農民出於對家鄉的熱愛而自發組建的民間組織——範紫東研究會。現有成員五十多名,其核心人員都已70高齡。

研究會2007年12月成立至今,創辦了不定期專刊《範紫東研究》,目前已發行四期,今年10月前將發行第五期。近期還發行了《範紫東書畫集》。

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是近9年來,奔波多地收集了很多散落在民間有關範先生的資料,通過多方面的工作搶救性地保護了這些資料。

已故的副會長、副主編羅渾厚對研究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範先生的嫡系外曾孫,從2000年起,他通過實地走訪、田野調查等多種渠道蒐集到了範老所有劇本的複印件,還有字畫、口頭傳說等文字資料10餘萬字,手抄本及複印件近10本。2012年開通了範紫東藝術研究博客,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為研究會注入了新鮮血液。

研究會現任會長黃光任在接受採訪時,熱情高漲,對範紫東研究的前景信心百倍,如今也有新鮮力量加入了研究會,他們表示喜愛文化研究,老一輩人為研究會的付出讓他們崇敬。研究會成員執著於斯,自覺地把崇敬、理想、熱情融入行動之中,這必會為宣傳範先生增光添彩。現在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範紫東紀念館能早日建成,來吸引更多人去了解範紫東,瞭解秦腔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