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當年如果劉封出兵救了關羽,會對三國局勢有什麼影響?

細說輕語


關羽之死對於蜀漢的打擊非常大,本身關羽是蜀漢政權裡面唯一一個有獨立帶兵能力的將領,因此劉備才會把荊州交給他來駐守,可關羽在處理外交問題上犯下一些錯誤,自己直接就殺掉,荊州也就這麼丟失。

其實在他被殺之前,關羽也是把曹魏打得非常狼狽,差點就把襄樊都給拿下,可惜孫吳突然反水,讓關羽無功而返,自己把守的荊州也就這麼丟了。當時的關羽倉促回兵,直接就中了呂蒙等人的埋伏。

其實以他當時的軍力,完全是有辦法突破孫吳的包圍,可惜呂蒙等人先把江陵拿下,關羽的部隊沒有打就失去戰鬥的意志,他本人也不得不撤到麥城。當時的關羽還沒有真正失去希望,比如在上庸等地,就有劉封等人的軍隊,他們當時是距離關羽最近的部隊,要是他們及時過來支援,或許關羽也不會就這麼被滅掉。可劉封等人一直按兵不動,始終沒有去救關羽,這件事也讓劉備恨透了他,後來就直接把劉封給殺掉,孟達他們也非常害怕,就直接投降曹魏了。

要是劉封當時選擇出兵救援的話,他能否把關羽給救了呢?

要是他能救關羽的話,完全可以改變整個三國的局勢,至少劉備不會發動夷陵之戰,沒有這場戰爭,蜀國的兵力便不會一落千丈。

不過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太大,劉封確實是有意要救關羽,可是孟達勸阻他,沒有讓他出兵,當時在上庸,孟達是掌握著絕對的權力,劉封手上的權力有限,自己也沒有什麼軍隊,要是孟達沒有同意出兵,那麼劉封也無法把軍隊帶出去,因此孟達的意見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他和關羽沒有什麼交情,本身他就是外部投降過來的,他更在乎自己的這點人馬。

在孟達不肯出兵的情況下,劉封自己也開始猶豫,他的位置其實非常尷尬,自己只是劉備的養子,一開始劉備要是沒有兒子的話,他是非常有可能成為繼承人,可惜他運氣沒有那麼好。

自己也被打發到上庸來監視孟達,他與孟達倆人的關係本身就非常緊張,要是隨意調兵,肯定會讓倆人的矛盾更深。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劉封就算是與孟達一起出兵,他們也救不了關羽,主要是上庸這個地方體量太小。

這裡處在山林間,城市的規模非常小,孟達在這個地方也養不了多少兵,根據推算,他們手裡一共就只有幾萬的部隊,這點人還要分兵留守,還要去救援關羽,面對孫吳的軍隊是沒有什麼優勢的。

劉封自己心裡也清楚,這次孫吳是有備而來,關羽的軍隊潰散,他搭上自己沒準可以把關羽救出來,但更有可能是自己也搭進去,本身他與關羽的關係就不是那麼好,這次要讓他冒著生命危險去救關羽,肯定是不太現實的事情,因此劉封就算是去,他也很難把關羽給救出來。

還有一個因素,在當時劉封沒有得到劉備的指令,關羽被殺的時候,劉備他還在關中,等他回來之後才得知這個消息,按照當時的路程,關羽死了有段時間後,他才知道這個消息。不過在成都留守的諸葛亮是知道了這個消息,可他無法代替劉備做主,況且他當時已經得知江陵失守的消息,自己肯定會先保住蜀地,不能讓孫吳趁機就從江陵打進來。

諸葛亮無法派出軍隊,況且為了支持劉備的漢中戰爭,蜀漢內部已經到了男子都要上戰場,女人都要來做民夫的地步,諸葛亮只能是讓劉封這些人來救援。以他的才智,對上庸的情況應該非常瞭解,劉封在上庸那個地方也很為難,自己手裡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和孟達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後來也正是倆人鬧翻,劉封這才不得不回去找劉備,在關羽被殺的事情上,他沒有什麼責任,孟達的責任要更大一些。


貓眼觀史


關羽被害後,劉封因為孟達叛變逃回到了蜀漢。當時劉備正在為關羽的死生氣,諸葛亮也勸說劉備殺死劉封。劉備最終忍痛殺死了劉封,理由是劉封沒有救援關羽,導致了荊州的喪失。

關羽在敗亡之前確實求助過劉封,劉封因為個人恩怨等原因拒絕了關羽。這件事在歷史上有詳細的記載,劉封的死既冤枉也不冤枉。劉封確實有錯誤,不過並不是因為關羽,劉封威脅了劉禪的皇位才是他被殺的真正原因。

如果劉封發兵救援關羽,對於荊州戰爭的局勢起不到多少作用,也不會影響到三國的格局變化。

在劉備攻佔漢中之後,關羽就發動了對曹魏的大規模戰役。這次戰爭前期打得曹操措手不及,在於禁和龐德被關羽消滅後,曹操對關羽的強勢非常害怕,一度想要遷都把襄陽一帶讓給關羽。

但是曹操的決定遭到了謀士們的反對,謀士們認為關羽現在強勢,孫權肯定不舒服,因此謀士們向曹操提出了聯合孫權夾擊關羽的計劃。

沒想到孫權也剛好想要奪回荊州,曹魏和東吳在戰略上達成了一致。消滅關羽,曹魏保住襄陽,東吳奪取荊州,大家都有好處。

這時候的關羽是孤軍深入,劉備主力在蜀漢地區,蜀漢到荊州需要很長的路程,唯一能夠支援關羽的就是剛剛攻佔上庸的孟達和劉封。上庸三郡剛剛被蜀漢佔領,而且上庸處在曹魏勢力的邊緣,曹魏在進攻關羽的同時,肯定準備了防備上庸的部隊。曹操和孫權已經在荊州地區佈下了天羅地網,只等著發動戰爭的那一刻消滅關羽。

關羽在面對徐晃的時候帶主力5000人迎敵,從這個細節看關羽的實際軍力最多不到2萬,加上荊州地區的預備隊總兵力也不超過3萬。

我們來看曹魏和孫吳方面,孫吳方面僅僅呂蒙的船隊就有3萬軍隊。在加上其他的將領後面陸續來的部隊,最起碼不少於五萬人。對於荊州東吳是志在必得,曹魏方面徐晃帶領的軍隊數量也要高於關羽,後面的援兵也在不斷地趕來支援。就連防備孫權的張遼都被調來支援,這也可以看出當時曹操和孫權一定是確定了某些默契。曹魏在襄陽的駐軍和關羽相持了很久,軍隊也不會太少。況且曹操親自帶領了部隊在後面掠陣,這一戰曹操和孫權對關羽是志在必得。

從這一戰的規模來看即使蜀漢國內的主力出動,想要打翻身仗也不容易。劉備在討伐東吳的時候帶了4萬軍隊,這些軍隊加上關羽的全部軍隊,也不如曹魏和東吳的勢力強。關羽求助劉封的時候是在荊州失守之後,當時的關羽剛剛被徐晃擊敗,手裡面的軍隊估計不到一萬人。不然他也不會一直選擇突圍,而不去攻擊已經被東吳攻佔的江陵等地。

東吳在佔領荊州後還進行了心理戰術,對於關羽的部下的家屬優待處理,讓關羽的軍隊戰鬥力更是大打折扣。當劉封接到關羽的信件的時候,關羽已經是到了窮途末路,劉封即使去救助關羽,也肯定無力迴天。

從上庸地區的人口和土地面積來看,劉封和孟達的軍隊大約在一萬人左右。這些軍隊需要駐防三個郡,還要防備曹魏的襲擊,自保剛剛足夠,想要救援關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假如劉封真的帶領軍隊去救援關羽的話,那麼最多能夠分出來7000人左右的軍隊。這些軍隊劉封帶出去就可能帶不回來,上庸的地理位置像一個犄角。荊州丟失後上庸就是一個孤城,三面都會受敵。

劉封假如帶領著這支部隊支援關羽,曹操立刻會帶領軍隊去攻擊上庸。孟達本身就和劉封關係不好,後來還主動投降了曹魏,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反水真說不定。

劉封的部隊在半路上極可能被曹魏狙擊,全軍覆沒的可能非常大。曹魏和東吳的目的很明確,絕對不會放虎歸山,關羽是一定要殺死的。哪怕是曹魏故意坑東吳,劉封的軍隊成功和關羽會和,他們面對的依然是幾倍於自己的東吳軍隊。最可怕的是關羽已經沒有根據地,這些部隊無城可守,再去攻打防備嚴密的荊州,明顯是不現實的。

假如劉封用這些軍隊來掩護關羽突圍,有可能能夠救走關羽,但是對於三國的格局依然造成不了太多影響。即使關羽撤退回了蜀漢,荊州也一樣丟失了,上庸也丟失了,蜀漢還是隻有益州的地盤,得到的只是一個關羽。

關羽確實是難得的名將,可是蜀漢的硬實力在這裡擺著,想要翻身本身就很困難。哪怕關羽沒死,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依然還是會東征伐吳。東吳綜合國力比蜀漢強的多,伐吳註定還是失敗的。

這麼來看劉封有沒有救援關羽,對於三國的格局影響非常微小。救不救關羽,荊州還是會丟失,救不救關羽,上庸同樣也會丟失。


高會民


個人認為,可能會改變局勢。

其實劉備殺劉封,是有共因的,不單單是因為劉封不幫助關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劉封逼走孟達。孟達是當年和法正一起迎接劉備入蜀的,算是蜀中最早認同劉備的將領之一。結果,孟達在上庸時,被劉封欺負得受不了,於是給劉備寫了封信,然後率部曲投奔魏國去了。後來,孟達再次想歸蜀,只是被司馬懿所打敗。而劉封方面,也收到孟達的信,裡面挑撥劉備和劉封的關係,“自立阿斗為太子,有識之士寒心”等等,並讓劉封“自求多福”。不久,申耽也背叛了,劉封出逃,上庸失守。我想,為了劉禪日後不受劉封“奪位”,這才是劉備要殺劉封的根本原因。從中也可以看出,劉封不知進退,不識大局,埋下隱患。



那麼,如果劉封變得“識大體”,率領軍隊援救關羽,會不會改變局勢呢?會的。要注意一點的是,當時關羽要求劉封幫忙時,不是關羽敗退之時。正好相反,是關羽圍攻襄,樊之地,害怕兵力太少,所以才讓劉封幫忙。這其實對劉封是有利的,因為無論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敗退前,任何一個時期,劉封如果介入了,可能會立下大功。比如,戰役前期,關羽水淹七軍。此時襄,樊守軍大量減少,正是劉封率領軍隊幫助關羽拿下襄樊之地的最好時機,可惜浪費了。然後,南鄉太守,荊州刺史投降,陸渾民孫狼叛亂,響應關羽,也也是劉封幫助關羽的大好時機,可惜再次被劉封浪費了。劉封不但浪費了蜀漢的大好局面,也浪費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時機。

(從上庸,房陵到江陵附近臨沮一帶是有一定距離的)

就在這個時間差,局勢開始急轉直下,關羽被徐晃打敗,江陵反叛,導致關羽身邊只有幾十騎,被孫權軍包圍。如果,關羽剛開始敗逃,劉封來幫忙,此時還有援助之功。至少不會讓關羽身邊只有那麼點人,還有上庸軍隊的資本,也不會軍敗就身死,可以退到上庸城。到了,關羽退到江陵附近,就神仙也救不了了,畢竟從上庸到江陵附近,也要時間的,即使劉封趕到,關羽早就被孫所擒了。

(孟達)

所以,劉備在安排荊州和上庸人事,還是有些問題的。荊州的蜀漢陣營,缺乏一個能制衡關羽的人才,而糜芳屬於劉備的“小舅子”,也是有一定的身份,所以對關羽的傲氣很有怨言。上庸地區,劉封驍勇善戰,但是適合為將,不適合為帥,讓劉封統管“老鳥”孟達,叛將申耽等,未免有些才不能任。結果就是,在劉封能建功立業的幾個時機,都在陷入和孟達的矛盾的漩渦中不能自拔,丟掉上庸又丟了性命。


大飛熊騎士


劉封如果出兵救了關羽,會對三國局勢有啥影響?



這個提問有兩答案。一是按照三國志記載,早在關羽圍攻樊城最緊張的時刻,就多次催督劉封孟達出兵,那時應該不是施救,而是支援。因為當時樊城已經被大水侵泡圍困多日,曹仁多次打算放棄,只因滿寵勸阻,才勉強留守。如果劉封孟達再加一把力,沒準樊城就拿下來了。這將是一個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標誌性事件,因為:第一,當時襄陽已經拿下,襄陽是劉表時荊州治所,這樣,原荊州版圖基本大部收復。而襄陽樊城是唇齒相依,互為依託,缺一不可。當初是因為劉琮投降,一次獻給了曹操,而如果劉琮當時抵抗,則襄陽樊城是不容易攻破的。



第二,襄陽樊城距原荊州轄區南陽郡不遠,多半年以前,這裡發生大規模民變,曹仁奉命鎮壓並屠城,這在當地民眾心中留下陰影。而於禁增援曹仁的七軍,有不少就是南陽,襄陽樊城一帶人,這對改造,爭取,分化,重組三萬俘虜兵具有很大作用。



第三,關羽之所以催促,調集荊州後方兵力,就是因前線兵力不足,樊城眼看可攻克,如按提問,則不需要再抽調後方兵力,這對增強荊州防衛能力有積極作用。第四,由於三萬俘虜兵的加盟,可使關羽兵力掣肘問題,得到大幅緩解。按百分之七十的轉化率計,那就是兩萬一,關羽在拿下樊城後,可以根據情況,統籌襄陽樊城,南郡公安以及江南四郡防務,協調兵力配備,做好預防安排。

第五,當然,最關鍵的是後面關羽,劉備諸葛亮,都需要加倍提高警惕,加大防範孫權力度,因為呂蒙偷襲就在幾年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二是按三國演義中描述,那就是廖化從麥城突圍,向劉封孟達求救時。這種情況下,劉封孟達施救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呂蒙部署的兵力,圍堵部位都很周密,劉封孟達是新到地域,地形不熟,能力也一般般,加上當時關羽已經失敗,荊州實際上已經丟掉了,反攻恢復不太可能,因此,這對三國局勢的影響,和實際歷史進程差不多。(2:03)


流譽後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

但真要如果的話,絲語認為最可能的結果有三種:第一種是救出關羽,對關羽,對劉封,對蜀漢都是利好,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第二種是劉封被“坑”,成為墊背的,與關羽一道被消滅;第三種是劉封出兵援救了,但是,關羽還是被東吳捉殺了。

以上三種情形,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會對蜀漢,對當時三國的局勢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一,順利救出關羽,這是劉封出兵的最好結果,對關羽,對劉封,對蜀漢都是利好,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這樣的話,關羽不死,劉封不亡,張飛也就性命無憂,就不會有接下來劉備為雪弟恨貿然出兵被陸遜燒營七百里兵敗託孤,進而導致蜀漢損兵折將,“國勢”迅速衰弱等一系列事情的發生。

如果被救出的關羽能夠從自己大意失荊州的事件中吸取教訓,改變過去那種孤傲自居的不良脾性,那麼,“失荊州”事件就會變成在一定程度上給蜀漢帶來連鎖反應和良性影響好事,甚至成為改變和左右整個三國時局以及未來走向的大事件。

1),促成蜀漢上下的大團結和人心的大凝聚,重新形成曹魏與東吳都不敢小覷的力量,摒棄浮躁冒進的想法及氛圍,回到諸葛亮在他的《隆中對策》就已經確定好“伺機而動”的道路。

2),一旦蜀漢上下大團結、大凝聚空氣和曹魏與東吳都不敢小覷力量的形成,東吳孫權等鼠輩們的膽兒就會有被嚇破的可能,到那時孫權一定會乖乖地把荊州還給蜀漢,孫(吳)劉(蜀)就會形成比任何時候都穩固可靠的聯盟,關羽再據荊襄取樊城,然後長驅大進,徑到許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曹魏就不是從許都遷都避避鋒芒就能解決問題,等待曹操的結局就是曹魏亡,蜀漢統了。

二,劉封被“坑”,成為墊背的,與關羽一道被消滅。

這種情況表面上看起來都是關羽死了,劉封也亡了,與劉封沒有出兵的結果是一樣的。但,兩者之間實際上的區別很大,沒有出兵劉封被殺讓人看到了劉封和孟達的心沒有往一處想,力沒有往一處使,是沒有凝聚力、沒有把蜀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劉封的被殺不僅讓蜀漢人心浮動,甚至會使一些人感到心寒;因出兵而亡,則可以讓人感到蜀漢是有凝聚力,相互之間是關聯和相互救應的,同時,也可以讓劉備和張飛看懂更多的事,甚至“報仇”緩圖,從而不至於導致蜀漢的迅速衰弱,讓曹魏和東吳那麼快就有可趁之機。

三種是劉封出兵援救了,但是,關羽還是被東吳捉殺了。

劉封出兵了,即使最後沒有能夠救出關羽,也不會有接下來孟達降敵、劉封孟達所據守三郡的迅速丟失和劉封因見死不救被殺,這對蜀漢人心的穩定和後面許多策略的實施留下更多的選擇及空間,無疑對蜀漢後續的發展乃至三國當時的局勢產生重要影響。

最後,再說一次,歷史沒有如果!如果劉封出兵了,無論是救出關羽,對關羽,對劉封,對蜀漢都是利好,可以說是皆大歡喜;還是劉封被“坑”,成為墊背的,與關羽一道被消滅;或者是劉封出兵援救了,但關羽還是被東吳捉殺了,都會對蜀漢,對當時三國的局勢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你說是麼,期待你的閱讀點贊和分享!


油茶絲語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如果劉封當年能從上庸出兵的救關羽的話,很有可能對三國的局勢產生重大的影響。首先是劉備的夷陵大敗不會出現,張飛黃忠不會被殺,蜀漢會重新奪回荊州,蜀國內部會相對穩定,曹魏可能會遷都,蜀漢對東吳的報復行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東吳的實力,三國的格局會面臨一次重新洗牌。

在對於關羽失荊州這裡歷史事件上,很多人都在歸咎於關羽的大意,其實關羽當時是在曹魏的攻擊之下,後方兵力空虛,去益州調兵又太遠。同時東吳方面突然背叛,陸遜和呂蒙一唱一和的搞得煙霧彈,使得關羽無暇顧及東吳。呂蒙白衣渡江給正在樊城鏖戰失利的關羽來了一個措手不及,本來在樊城關羽和徐晃的軍隊打的難解難分的,已經是疲憊之師,呂蒙又來了一個車輪戰,關羽的失敗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關羽在麥城之時,如果劉封能夠出兵相救,以關羽的能力或許還能奪回荊州,就算關羽和劉封奪不回荊州,和關羽一起回益州,後來的蜀漢也不至於有那麼大的損失。這樣的話劉封也不會被劉備殺掉,雖然有可能會丟失上庸,但是畢竟救關羽的功勞我認為還是很大的,劉封可以憑藉他的能力在蜀漢還能有一番作為的。

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調集了七十萬精銳大軍,打著為兄弟報仇的名義討伐東吳,其實他的真正目的所在是為了奪回荊州,因為荊州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三方誰佔領了荊州,就佔有了戰略主動權。就算是關羽丟失了荊州,劉備著急著討回荊州,也是會眾人一起商討,對於關羽張飛的意見,劉備還是很認同的,關羽雖然性格高傲但是深有謀略,但是張飛脾氣暴躁但是粗中有細。在作戰謀略上關羽是比劉備要高一籌的,之前在徐州時,劉備就常說若是關羽在就好了,凡事還有人商量。

再有就是如果是關羽領兵反攻的話,面對的是老對手陸遜,陸遜的計謀只是比劉備要高,而不一定比關羽高,關羽也深知陸遜的計謀狡詐。如果在夷陵大戰的角色,把劉備換成關羽的話,再加上本來可以不用失去的張飛黃忠,這場大戰蜀漢定不會輸,重新奪下荊州九郡不難,因為關羽已經是治理荊州了多年了,東吳剛剛就接手並不穩定,關羽的形象在荊州之地的名氣是很大的。如果關羽收復荊州的行動實現了,蜀漢不僅不會因為夷陵大戰而失去了那麼多的精銳,反而可能會再次的增強實力。

其結果就是在一方面不僅是削弱了東吳的實力,讓東吳不再對荊州有什麼覬覦之心。另一方面徹底的壓制住了曹魏,可能真的會逼迫曹操遷都鄴城。這樣的話,說不定蜀漢還真的可以統一三國。有的人會以為在蜀漢反攻荊州的時候,曹魏就會坐視不管,不會趁機進攻嗎?其實這一點不必太過擔心,第一蜀漢人才仍在,有五虎將在,可以分兵拒之;第二曹操在此期間病逝,曹魏政權更迭,可能無暇顧及。

關羽如果能被劉封救回益州,蜀漢至少可以保住三員五虎將,還有年輕的將領如關平,劉封和跟隨劉備在夷陵陣亡的新秀將領,這都是蜀漢的軟實力。關平可以在關羽百年之後繼承關羽的爵位,畢竟關平是跟隨了關羽多年的,耳濡目染也可以成為一員大將。劉封是劉備的繼子,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失誤導致被殺,坐鎮一方或者攻城略地,他都是有這樣的能力的。張飛和黃忠雖然都已經年邁了,但是也能上陣殺敵,發揮應有的作用,培養接班人。把這些人如果都應用在奪回荊州的戰事中的,荊州是可以收復的。但是這些人都在關羽和荊州的這一個事件當中相繼殞命。

諸葛亮在劉備夷陵大戰失敗,託孤白帝城以後,就沒有考慮過收復荊州的事情。不是他不考慮,而是現有的情況他考慮不了。外邊有曹魏的虎視眈眈,內部有益州集團內部的矛盾,這些壓力全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他之後通過不斷的北伐,牽制曹魏的實力,維持著孫劉聯盟,分化著內部的矛盾,這也都是諸葛亮的無奈之舉。

如果劉封救了關羽,劉備集團的人才沒有缺失的那樣嚴重的話,在光復荊州之後,就可以馬上實施諸葛亮的隆中對。荊州有關羽,漢中有劉備,蜀漢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諸葛亮可以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內政的管理上,改善生產,提高國家實力。也能輔佐和培養劉禪成為一個明君,劉禪成為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因為諸葛亮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北伐上邊,缺失了對劉禪的教育和樹立劉禪的人生觀。最後導致了劉禪聽信宦官黃皓,把內政搞得烏煙瘴氣。

綜上所述:我認為如果劉封能出兵救關羽,無論在當時是否能奪回荊州,只要關羽能活著回到劉備身旁,三國的局勢肯定有大的改變。蜀漢肯定會奪丟失的荊州,有關羽在的話就不會出現夷陵大戰的失敗,蜀國的實力也不會受到那麼大的損失。還有就是也不會損失那麼多的人才,沒有了接班人導致了蜀漢的人才斷層。如果能收復荊州後,諸葛亮的隆中對也能實現。外有得力的武將開疆拓土,內有賢臣治理內政,蜀漢說不定真的能統一。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關羽敗死,荊州失守,這是關乎蜀漢命運的一大轉折點。關羽覆敗時,距離他最近的蜀漢佔領區就是東三郡,即房陵、西陵和上庸。這三郡是孟達從宜都出兵攻佔的,戰後劉備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到達東三郡,成為東三郡的主將。

劉封從漢中到上庸時,並沒有帶兵,上庸的軍隊仍然是孟達從宜都帶去的四千人,以及當地豪強申儀申耽兄弟的一部分軍隊。東三郡當時的開發程度並不高,人口數量有限,軍隊規模也不會太大。更重要的是,當時孟達佔領東三郡也沒多久,人心不穩,一旦率軍離開,還能不能回去,就不一定了。

從隸屬關係來說,孟達原來是宜都太守,屬於荊州戰區,歸關羽指揮。但因為宜都是保證荊州和益州的主要水路交通安全的,所以孟達還是由劉備直接指揮。一直到關羽北伐看上去形勢比較好,有可能拿下襄樊的時候,孟達才奉命北上進攻上庸、房陵和西陵三郡。但這三郡原本在漢朝時期,在行政上是隸屬於漢中的,蜀漢佔領後才分別設郡。

但劉封從來不隸屬於關羽,而是直接隸屬於劉備的。按照漢中之戰後劉備調整防線的安排,漢中太守為魏延,東三郡雖然分別設太守,但仍然由劉封和孟達統一指揮,成為一個獨立的區域,既不隸屬於荊州,也不隸屬於漢中。如果關羽能夠攻佔襄樊,襄陽就可以通過東三郡和漢中連成一線,把江漢平原的大片地區鞏固起來。

所以,以當時的客觀形勢來說,關羽兵敗之後,如果劉封救援,這是不太現實的。原因就是前面說過的,上庸是新佔領區,需要軍隊鎮守,以防生變。以當時上庸軍隊的數量來說,可以控制的只有孟達的四千人,既要鎮守當地,又要出兵救援關羽,能夠派出去的兵力不會太多。就算是能夠全軍出動,要擊退追擊的魏軍和吳軍,也是很困難的,並沒有勝算。

所以,唯一有可能的辦法就是關羽在得到荊州失守的消息之後,直接率軍向西撤退,進入東三郡地區。而吳軍在偷襲荊州的時候,陸遜就已經率兵沿江西進,佔領了三峽以東的秭歸、宜都等地,這就意味著,東三郡在荊州失守之後已經了三面被魏吳雙方包圍的地區,難以堅持,只能撤退。

而要想撤退,向南撤退再撤回益州的路已經被堵死了,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只能向西撤回漢中。實際上,關羽在兵敗之後的撤退路線,也是在向東三郡方向走,半路上遇到伏擊被俘。這說明吳軍當時也很清楚,關羽在荊州失守之後唯一的逃亡路線就是向西進入東三郡,既然能夠在半路上設伏,也就不可能不提前預防東三郡出兵救援。

如果關羽能夠在得到荊州失守的消息之後馬上全軍向西撤退,進入東三郡,仍然有希望在益州的援助之下在東三郡穩住陣腳,再試圖配合益州的軍隊奪回荊州。但關羽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猶豫不決,一直在不斷的派人打聽荊州方面的消息,試圖奪回荊州。正是他的猶豫,讓他手下的軍隊潰散,就剩下他一個光桿司令在向西撤退了。這樣,即便他到達東三郡,也對局勢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而且,也是因為關羽的軍隊潰散,荊州又失守,讓東三郡的孟達軍隊成為了孤軍,失去了退路,導致孟達率軍降魏。這樣,就算關羽能夠逃到東三郡,也難以改變東三郡面臨的形勢,即便是最好的方案,也不過是關羽和劉封、孟達一起率軍繼續向西撤退,進入漢中地區,這樣才能徹底安全。

這樣做,即便不能改變荊州已經失守的現實,至少還可以為蜀漢保留一部分軍隊,可以減少一些損失。從當時的客觀條件來看,失地存人,這是唯一能夠爭取的最好結果。但關羽的猶豫讓他失去了機會,最後人地兩失,蜀漢的損失被最大化了。


蕭武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關羽出生在公元160年前後,雖然在三兄弟中排名老二,但有人考證,他其實比劉備還要大兩歲。就算比劉備小,也差不多出生在160到165之間,畢竟老三張飛出生在165年

從185年左右黃巾起義開始,到219年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刮骨療毒,老關已經縱橫戰場三十餘年,將近六十歲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

六十歲,對於常年征戰沙場一身傷病的戰將來說,高壽啦。就算沒有之後的敗走麥城,關羽其實也活不了多久,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而能戰死沙場,不是終老病榻,講真,這是對關羽的最高獎勵

張飛之死,雖由為關羽報仇引起,但張飛死於小人之手也是必然,史書記載,張飛暴而無恩。這樣的人,能活到五六十歲,純粹運氣吧,自己人不射他暗箭,除了說他運氣好,還能說什麼呢

至於被人家火燒連營七百里的夷陵之戰,勝了又如何?曹魏不會束手旁觀,會像史書中打東吳那樣,去打蜀漢,只不過張遼威震逍遙津變成威震漢中罷了。結果,仍然會保持三國平衡,不會有大的變數

219年關雲長戰死,實質是拉開從漢末到三國的新老交替序幕

從219年前後開始,幾年之內,大將、雄主不斷隕落,張飛、黃忠、馬超、劉備、樂進,張遼、許褚、徐晃、曹操……連趙雲都隕落在229年。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他們的了,而是真正的三國時代

所以,就算當年劉封出兵救下關羽,後來的三國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靈石蘊珠寶


注意!關於“劉封救關羽”,《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記載有所不同,重點是兩者的時間點大不相同。

關將軍

據《三國志》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就是說關羽帶兵圍攻樊城和襄陽等地,派人命令劉封和孟達出兵相助,而此時劉封和孟達率軍剛平定上庸郡等地不久,於是以此為藉口推辭了,就這麼沒有派援兵。

而根據演義所說,關羽是被困在麥城的時候,派了廖化向劉封請求支援,孟達在劉封耳邊挑撥離間,於是沒有派援兵。

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當然要相信史書記載了。看看地圖就知道了,上庸郡距離麥城有多遠?

麥城在襄陽以南,而上庸在襄陽以西

若真如演義所說,劉封飛速派騎兵前去救援,確實有可能將關羽救出,但此時荊州早已保不住。

言歸正傳,如果劉封派兵援助關羽一起攻打曹魏的襄樊之地,結果會如何?

孟達

理想的結果是襄樊之地被關羽徹底佔據並且可保守一時,蜀軍士氣高昂,令孫權不敢出兵。

因為關羽舉軍猛攻,一開始確實令曹魏震驚了,當時南陽郡有些地方官就投降了,如果此時劉封率軍再來助陣,從左側再捅一刀,說不定可以趕在曹魏的援軍來之前瓦解襄樊防線,如此一來,蜀軍士氣高漲,孫權也不好下手了。

糟糕的結果就是荊州三郡和上庸郡都丟了,關羽和劉封能帶殘兵撤出戰場,逃回成都。

我個人覺得不支援關羽不能全怪劉封,我不太喜歡孟達這個人,他是個兩面派,但他是有屬於自己部隊的,劉封名義上是他的上級,但不一定命令的了他,估計是他說關羽的閒話了。

若劉封帶兵去支援關羽,以我對孟達的估計,他會選擇留守上庸郡,靜觀戰況。如果劉封率軍攻左側還是沒突破曹魏的防線,曹魏援軍到達,那麼此戰又陷入相持狀態,如此荊州三郡還是要丟失。於是,孟達肯定會向曹魏歸降,就這麼,荊州三郡和上庸郡都沒了。

關羽敗走麥城

按照理想的結果分析下去,劉備集團將佔有整個益州、漢中郡、上庸郡、荊州三郡和部分南陽郡,對劉備集團來說這是很好很好的結果了。

此時的曹操肯定寢食難安,三方的態勢將是曹魏最強,蜀漢其次,東吳最弱。這時候最慌的是孫權,我估計他會暗中聯絡曹魏,相約再度爭奪荊州,劉備方壓力會稍大。劉備務必要派兵加強荊州的守備兵力,不然荊州還是很危險的。

孫權

按照糟糕的結果就不分析下去了,夷陵之戰還是會發生(為關羽報仇只是原因之一,奪回荊州才是劉備伐吳的根本原因。),關羽和劉封僥倖回到成都,劉備應該不會殺關羽,至於劉封,劉備應該會殺之。

那麼,夷陵之戰將多一員虎將關羽,雖說已經年紀大了,夷陵之戰的戰役結果未知了,我依然看好東吳一方會小勝。

如此一來,和真實歷史差別不大。


小刀文史



據《三國志·蜀書》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而因為劉封、孟達沒有幫助關羽,導致關羽兵敗身死,蜀國也失去了一員猛將。而劉備又與關羽是結義兄弟,關羽一死,劉備心中也難免對二人有所不滿。劉封又素來與孟達不和,使得孟達無奈之下不得不投靠魏國。而如果劉封出面救關羽,會對三國局勢產生什麼影響呢?以下即是個人的觀點。


首先,若劉封前去救援,關羽就不會兵敗走麥城,張飛也不會死於非命,蜀漢的實力就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保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關羽要求劉封前來相助,並不是在其兵敗之時,而是在其圍攻襄、樊之地,恐兵力太少導致失敗之時,才讓劉封前來幫忙。劉封此時若去,或許關羽就不會身死,更可能的是會攻克襄、樊之地,從而擴張蜀國的地盤,增強蜀國的實力,避免日後的一系列悲劇的發生。


上文也提到了,若劉封前去救關羽,關羽就不會兵敗走麥城,更不會落得身死的下場。若關羽不死,自然也就不會發生《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怒極痛極,整日飲酒,鞭笞士卒,最終被日益怨恨的手下所殺,落得死於非命的慘痛結局。而關羽、張飛若是不死,以二人位列五虎上將的強大實力,可以說蜀漢的實力將會被大大的保存下來,而不是一直處於三國之中較弱的狀態。由此可見,若劉封前去助關羽一臂之力,蜀漢面臨局面就會大不相同。


其次,若劉封前去救援,劉封就不會被劉備追責斬殺,孟達也不會反,而上庸更不會丟。隨後劉備更是因為考慮劉封性格剛猛,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據《三國志·蜀書》記載:

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如果劉封從上庸發兵救關羽,或許關羽就可能攻打下襄、樊之地,關羽和張飛就都不會死。而若關羽不死,劉封自然不會犯有大錯,也不會被劉備追責斬殺。


而又如《三國志》所言: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而關羽率領的軍隊全軍覆沒,又失了荊州,此時身為劉備義子的劉封還十分的惶恐,什麼都不是的孟達又怎麼會表現的出風輕雲淡呢?無論是出於何種考慮,孟達都有投靠魏國的充分的動機。但若關羽未死,劉封甚至會因及時幫助關羽有功。而孟達只是與劉封不和,也不會鬧到在蜀國無容身之處,以至於率眾降魏地步。上庸自然也會繼續為蜀國所有。


再次,若劉封前去救援,劉備即使伐吳也不會有夷陵之敗,即便攻打曹魏也有勝利的可能。據歷史記載,公元221年,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與蜀對戰,大敗蜀漢。而若是之前劉封前去救援關羽,自然不存在劉備為關羽報仇之事,也不會有夷陵之敗的存在。可以說蜀漢的實力會被大大保存,而劉備也不會出現因夷陵之敗逃往白帝城,甚至因惱羞於夷陵慘敗而亡故的情況。


假設劉封前去救援關羽,那麼孟達就不會因害怕劉備懲罰而投魏,後來的申儀、申耽自然也不會投降魏國。而此時東三郡未失,兵馬未亡,蜀漢的軍事實力也會被大大的保存。而面對魏、吳這兩大勁敵,蜀漢有一試之力也未可知。並且此時的劉備又佔據著荊州,諸葛亮所說的《隆中對》中的"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的地理優勢能夠充分的顯現。攻打曹魏或許也會有幾分勝利的可能。


由上文提到的這些,我們不難知道,如果劉封出面救了關羽,那麼對三國的局勢是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的。一旦假設成立,那麼關羽、張飛不會死,孟達也不會率眾投靠曹操,東三郡和荊州皆不會失。顯而易見,劉備會在三國爭霸當中佔據一席之地。但假設終歸只是假設,蜀漢最終還是脫離不了滅亡的結局。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