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A股上市公司“大甩賣”:扭虧為盈靠賣房

2019年已踏入尾聲,或為扭虧為盈,或為增厚業績,部分A股公司頻頻出招,上演資產售賣大戲。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12月以來,不到半個月時間,僅房產一項,已有至少9家A股公司公告擬出售房產,涉及面積近3萬平米,預估價超6億元,合計測算能夠為上市公司增近2億元淨利。


坦白講,今年最會賣房的上市公司當屬海馬汽車,兩次賣房401套,有網友調侃稱“一家公司相當於一個開發商”。


A股上市公司“大甩賣”:扭虧為盈靠賣房


A股上市公司“大甩賣”:扭虧為盈靠賣房


今年4月,*ST海馬公告稱,擬出售位於上海的36套閒置房產和位於海口市的81套閒置房產。一個月後,*ST海馬再次公告,擬出售海口市金盤工業開發區的269套住宅和15套商鋪。兩次下來合計賣房401套,處置金額3.34億元,影響歸母淨利潤1.7億元。


11月23日,海馬汽車發佈關於出售部分閒置房產的進展公告,稱上半年計劃出售的位於上海和海口的401套房產已銷售318套,帶來應收款1.47億元,已收款1.2億元,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為0.74億元。按照今年5月23日發佈的公告,通過出售這401套房,海馬汽車預計資產處置金額為3.33億元,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7億元。


此前,*ST海馬連續兩年虧損,已經被實施退市警示,2018年更是鉅虧16億。


A股上市公司“大甩賣”:扭虧為盈靠賣房


雖然賣房是一種快捷的保殼方式,但在實際操作中難度並不低,比如*ST遊久擬出售8套房產,引來交易所火速問詢。


*ST遊久12月12日晚公告稱,將出售八套房產,扣除相關稅費預計將增加本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8000萬元,上述交易對於瀕臨暫停上市的*ST遊久來說成為救命稻草。


公告發布僅半個小時,*ST遊久就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出售8套房產的商業考慮,相關決策程序是否符合規則要求,相關處置是否符合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是否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同時請公司披露增加年度8000萬元利潤的具體測算依據和計算過程,且明確交易後續收入確認時點及相關會計準則依據。


另外,11月29日,中房股份公告稱,擬出售持有的新疆兵團大廈裙樓一層和三層的房產,交易總額1.33億元,預計增加今年營收1.27億元,增加淨利潤5100萬元左右。“一招鮮吃遍天”,這已不是中房股份第一次賣房“續命”了。2017年、2018年中房地產也曾出售過房產增厚業績。


對於中房股份年底的“財技”,上交所發出“三連問”。首先要求中房股份說明本次交易的收入確認條件,對於近年來中房股份常年靠投資性房地產的出租、銷售支撐營收,要求其結合近三年經營狀況、營業收入和業績等情況,說明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並充分提示風險,並明確要求其說明,出售投資型房地產是否為避免因營收低於1000萬元或連續2年淨利潤為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12月2日晚間,主營業務為果品銷售的香梨股份發佈多份公告,涉及一賣一買兩筆房地產交易。該公司擬以2492.26萬元的定價出售公司位於新疆庫爾勒市聖果路聖果名苑小區內辦公樓房地產。12月4日,香梨股份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焦點集中在這兩筆交易的合理性上。


除了賣房,上市公司其他資產交易也有不少,比如林地、樹苗。


12月14日,四環生物發佈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已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六萬林場簽訂協議,將其承包經營的多個地方的林木及相應的林地使用權轉讓給六萬林場,轉讓價款為17065萬元。同樣是*ST雲投,在12月11日發佈公告,表示近日公司與雲投農林簽署了《林權資產轉讓合同書》,並收到了雲投農林支付的轉讓價款5037.69萬元。


前兩天,A股老牌“拆遷戶”廣州浪奇發來喜訊:因為廣州市城市更新改造,公司近12萬平方米的土地被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收儲,協議約定擬收儲金額為21.56億元。如果如期簽署協議,不做“釘子戶”的話,廣州當地還要額外獎勵4.31億元。


消息一出,3萬股東喜大普奔。這是因為,如果按照這兩年廣州浪奇每年3000萬左右的淨利估算,這筆高達26億拆遷補償款大概能讓公司妥妥躺贏至少70年。


A股上市公司“大甩賣”:扭虧為盈靠賣房


針對年末上市公司突擊交易有所增加的情況,近期,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重點開展了相應監管工作,旨在去偽存真,夯實上市公司質量,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生態。


據瞭解,年末突擊交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保殼交易,通過資產交易、調整會計處理等方式試圖避免退市;另一類是資金套現交易,以現金購買關聯方資產為主要形式,涉嫌變相向關聯方輸送利益。


對此,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開展相應的分類監管:對於缺乏商業實質,存在人為構造、操縱情形的,依法依規從嚴監管;對於資產定價公允,有益於公司主業長遠發展的,適當給予空間,支持公司擺脫困境、強化主業。


對於突擊交易,上交所強化事中監管,綜合採取發函問詢、約談中介、提請核查、紀律處分等措施,多方聯動監管、強化問責力度,充分揭示交易實質,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查處,避免發生難以挽回的損失。


截至目前,疑似保殼交易有20餘單,疑似資金套現交易有10餘單。經監管問詢、約談中介機構,以及在市場公開約束下,部分公司主動取消或調整一些明顯不當的突擊交易。


在業內人士看來,年末上市公司“衝業績”動作較多,其中不乏為了增厚業績、穩住上市公司地位等意圖,投資者需要注意辨別。


經濟學者宋清輝表示,A股中一些上市公司出售房產可能是為了盤活資產,但更大可能是由於業績不佳,希望藉此扭虧或增加利潤。不過,由於地產調控等因素,高價房產的出售難度在加大,一些公司也不得不降價出售。變賣房產獲得的收益是非經常性收益,對相關公司中長期影響有限。


“一些上市公司年末突擊調節利潤,甚至配合二級市場炒作,嚴重損害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扭曲資本市場正常的定價機制和優勝劣汰的市場功能,不利於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與此同時,也會導致企業財務報告無法真實、完整地反映公司報告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宋清輝表示。


A股上市公司“大甩賣”:扭虧為盈靠賣房


財經評論員侯傑表示:突擊交易的行為,和上市公司的質量、投資密不可分,從證監會和上交所對於這方面問題的關注,很明顯可以看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要兩手抓牢。一隻手引導上市公司專注主業、紮實經營,用資本之手為實體經濟排憂解困,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而另一隻手就是要加強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用監管之手查堵漏洞,打擊上市公司違法違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兩隻手同時發力,充分體現了管理層監管與服務並舉的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