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馮遠征:很多女演員,這也不演那也不演,是你自己失去機會

這段時間,關於“影視業寒冬”的說法頻頻出現,而大一批中年演員,特別是中年女演員在不同場合不約而同地表達了自己“無戲可拍”或“只能演長輩角色”的窘境。然而,像鞏俐、馮遠征等老演員也先後透露過自己的不同看法。

馮遠征:很多女演員,這也不演那也不演,是你自己失去機會

前些年,中國影視圈演員高片酬、作品低質量的現象普遍出現,經過網絡幾次三番的曝光,相關部分也終於制定了“遊戲規則”,十分有效的限制了這樣的行業弊端。

這項措施帶來的變化也是十分明顯的,成本、片酬、透明度等各方面的規定,讓影視項目數量銳減,而與此同時,演員群體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持續增長,這就難免造成了一種僧多粥少、狼多肉少的矛盾局面。

而影視領域又是充滿著無情地新舊更替,不斷有新人的出現,也就意味著將會有很多“老演員”的優先級被不斷推後。特別對於中年女演員來說,形象“成熟”的更快更明顯,當作品中有年輕角色時,一部分選角方自然會首先考慮流量代表的新生代演員。

也因此,像姚晨、楊蓉、海清等不少中年女演員在不同場合表達了相似自己相似的困境:市場在維持少女人設,適合中年女演員的戲越來越少。海清更是埋怨地說出:“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

馮遠征:很多女演員,這也不演那也不演,是你自己失去機會

對於部分中年演員的吐苦水,有網友表示諒解,畢竟不少流量明星確實既沒實力還佔著資源,讓真正有實力的演員沒戲可拍;也有網友不認同,流量明星效應在4、5年前是巔峰期,但那時也沒有人出來指出“行業病態”,因為那時僧多粥也多,近兩年,隨著觀眾的成長,流量效應也已經明顯收斂,只不過影視項目急劇減少,讓演員群體競爭更激烈罷了。

鞏俐在前些日子接受採訪時,被問到了關於“中年女演員抱怨無戲可拍”的問題,鞏俐的心態非常坦然:“對演員來說,我們最好把埋怨的心態變成能量、力量,去努力、去尋找、去鍛鍊、去磨鍊自己,不要浪費時間在抱怨上,那沒有必要。這是一個永遠的職業,是永遠可以放光的職業,我不覺得一直埋怨會有什麼效果,會有什麼不同的奇蹟出現。不必做這些沒有用、沒有意義的事情,一直往前走就行了。”

馮遠征:很多女演員,這也不演那也不演,是你自己失去機會

稍微瞭解點鞏俐的都知道,當她接到一個角色後,她會進行長達數月的觀察、學習、訓練,力求做到最貼近角色的狀態,最近偶爾曝光的《中國女排》片場照,她飾演的“郎平”也讓影迷狂喊神似,這就是一位有實力的演員還刻苦用功的結果,這也是她為什麼能夠片約不斷的原因。

而最近,老戲骨馮遠征也談到了這個問題:“我覺得有戲演沒戲演是你自己的問題,你是不是能跨過這個坎……一直演少女,突然有一天說你得演一個7歲8歲孩子的媽媽,你接受不接受?那所有的戲裡總得有媽媽,總得有姥姥,總得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吧?你覺得:‘我還年輕啊,我幹嘛要演這個啊?’這也不能演,那也不能演,很多女演員是不接受這個,而失去了很多機會。”

馮遠征:很多女演員,這也不演那也不演,是你自己失去機會

雖然這些情況不能代表所有女演員(他說的是“很多”而不是“所有”),但其中的道理還是非常適用的,別說一位演員了,就算是身邊的你我也很難接受自己從“青少年”變成“中年”,這對注重形象的演員群體來說就更如是了。特別是很多女演員,不服老是發自內心的倔強,但行業是殘酷的,年齡上去了,年輕角色的候補名單就會將你剔除。

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大部分影視作品的觀眾群體還是年輕人,主角也是年輕男女,當演員年齡上去後,心中難免有所不平:“為什麼主角必須是年輕男女?這對中年演員不公平。”但事實就是這樣,中年女演員也有年輕的時候,中年女演員也曾享受過“年輕演員”的便利,雖然很殘酷,但時間永遠是往前走的,“年輕”的便利,沒有人能永遠佔著。

因此,中年演員們能做的,就如鞏俐所說,天助自助者,努力提升鍛鍊自己,才是正道;亦如馮遠征所說,正視自己,放下多餘的面子,去抓住每一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