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我的老家在蘇北泰興,小時候晚上睡覺,媽媽都是說快“上蘇州”,做夢也叫“上蘇州”,我們十分不懂也不理解,聽媽媽講:原來我們祖先的祖籍是在蘇南,一個叫蘇州閶門的地方,600年前因為“洪武趕散”被遷徙到蘇北的泰興,於是小時候就對“蘇州”“閶門”有了莫名的好感。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當我長大了終於瞭解了歷史上稱為“洪武趕散” 的事件是在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後,為鞏固政權,懲處蘇州城內支持和擁戴過張士誠的士紳商賈,下令沒收他們的家產,並責令其全家遷徙到外地墾荒屯田,即史籍中記載的“驅逐蘇民實淮陽兩州”。幾十萬蘇州士紳商賈在兵丁押送下,被迫離開蘇州,遣散至蘇北的揚州、江都、淮安、泰州、泰興等蘇北的貧瘠荒蕪地區,歷史上稱為“洪武趕散”“紅蠅趕散”。而閶門正是蘇州移民的出發、集散之地。原來兒時的“上蘇州”竟是祖先“夢鄉”的代名詞?!這句口口相傳的民間俗語背後竟隱藏著這樣的一段悲壯歷史噢?

閶門,古時蘇州城之西門,要塞之地,明清時期城門一帶曾是全中國最繁盛的商業街。為了紀念“洪武趕散”這一歷史事件,方便移民後裔回閶門尋根,2009年蘇州啟動了“閶門尋根紀念地”的建設。閶門尋根紀念地坐落於山塘街渡僧橋堍金閶閣廣場上,由閶門碼頭、閶門尋根紀念地石碑、中央花壇、朝宗閣、尋根驛站組成。閶門尋根紀念地成為眾多蘇州移民後裔們找到蘇州的歸宿之地。

如今當我懷著尋根之心,遊玩到蘇州閶門,來到這閶門尋根溯源之地,心中也有些莫名的激動,我真能找到自己祖先的足跡?真能找到自己的根嗎?自己真的是蘇州移民的後裔嗎?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600年前的“洪武趕散”,我被遷徙到蘇北,蘇州閶門――我的根?

我看到:中央花壇四周的石柱上雕刻有“閶門尋根”古體字,兩株香樟樹根壯枝粗綠葉滿冠、“思鄉樹” 的紅字石碑十分醒目,樹枝上繫著許多紅色的飄帶,那是慰藉閶門後裔問祖之心,共圓世人報本溯源之願。

  我沿著:“閶門碼頭”處拾級而上,朝宗閣大門前的地面上刻有99個各種書體的“根”字,寓意“九九歸一”,讓人心中有些莫名感慨。

我看到:“朝宗閣”是尋根紀念地的主體建築,高3層八角形仿明代的古典塔閣,“瞻望閶閭”四個大字金光閃閃,左右的楹聯清晰明亮,撰文有:洪武移民流散江北,姑蘇尋根仰謁閶門;蒼茫歲月教本溯尋千枝源分九派,邈遠雲山數閶閭情懷萬里夢繫三淮。閣內收藏展示的宗譜族譜資料十分豐富。十塊豎牌上記載著移民文化、尋根問祖的史料。

  我發現:尋根驛站即尋根紀念地的餐飲酒樓處, “尋根驛站”四個方整大字的磚刻標誌嵌入在牆面上,旁邊還有“姑蘇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尋根家常菜文化基地”的標牌及“尋根酒樓”等,讓閶門後裔在此一解鄉愁,祈祝先祖永遠安康,家鄉姑蘇更加繁榮富強。

我站在:“朝宗閣”門前的眾多“根”字之上,彷彿看到了這兒正是自己的“根”, “我們老家在蘇州閶門……”,但又彷彿在問自己“根”在何方?我也終於明白了小時候家中老人為何把睡覺戲稱為“上蘇州”, 原來這是我們祖先“夢鄉””的代名詞,我們的祖先一直在唸念不忘自己的祖籍地在“蘇州”、在“閶門”,這其實就是祖先永遠不忘故鄉的情結噢。

尋根問祖、落葉歸根,是華夏民族永遠抹不去的故鄉情結。而這種思念故鄉的情結在我們這些遠離故鄉的遊子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和迫切。

“洪武趕散趕不散姑蘇鄉親,閶門尋根尋的是祖籍血脈。”蘇州閶門尋根紀念地彰顯了中華民族同宗同源之理,華夏文明因吳地文化而傳承大江南北,這也就是 “異姓一家、同舟共濟”的共同精神寄託和嚮往。


我是:新蘇州0808 關注我,帶你看不一樣吳地蘇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