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長治壺關北莊村吹拂文明風

長治壺關北莊村吹拂文明風

不留墳頭四十餘載,紅白喜喪新辦簡辦——

北莊村吹拂文明風

“村民朋友們,注意聽了!現在廣播《中共長治市委長治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

11月18日一大早,壺關縣晉莊鎮北莊村的大喇叭就響起來,好政策、好聲音一傳到底,“飛入尋常百姓家”;晚上吃罷飯,村黨支部組織召開全體黨員大會,59名黨員圍坐在一起,逐字逐句認真學習《中共長治市委長治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

“咱村不留墳頭已經40多年了,眼下市委、市政府出臺了移風易俗的政策,咱既要鞏固好以前的成績,更要帶頭落實好政策,以後結婚倡導零彩禮和不要車、不要房……”學習臨了,北莊村黨支部書記楊雪斌作總結髮言。

北莊村,四面環山,耕地面積只有1021畝,全村508戶、1374口人,人均不到八分地。

村裡土地金貴、人均耕地少的問題,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凸顯。為了不佔耕地面積、保障糧食產量,讓老百姓吃飽肚子,時任黨支部書記楊來圈帶頭平了自己父母、老丈人和丈母孃的墳頭。從那時起,北莊村逐漸推廣深埋不留墳頭的節地安葬做法。

2018年初,新一屆支村兩委選舉產生。上任後,支村兩委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組建紅白理事會,制定相關管理條例。

“現在很多農村的葬禮都時興大操大辦,不僅辦宴席,還要請八音會演出,算下來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楊雪斌說,北莊村厚養薄葬一直堅持了40餘年,要歸功於歷任村幹部的堅持。在很多村,紅白理事會像是“掛在牆上的組織”,但在北莊村卻是實實在在的團隊。

這個團隊裡,“一二把手”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擔任,主要負責紅白理事會的監督、指導、管理;會員由兩個支委,以及村裡威望高、群眾信得過、辦事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人擔任,主要負責紅白理事會具體事務。

按照北莊村紅白理事會的規定,白事堅持不唱戲、不說書、不請歌舞團、不僱八音會,不準備酒席,不穿重孝,採取放錄像、放錄音、奏哀樂的形式進行;黨員去世後,村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開追悼會,向遺體告別;紅白理事會不收取任何費用,所有賬目錢款事後全部交於辦事戶主。

“按一個標準辦白事,沒了攀比心理,人情味也格外濃厚。”楊雪斌說。

“80歲的老孃是得結腸癌過世的,我們兄弟3個雖然都不寬裕,可看病花錢沒人說一個‘不’字;老婆也孝順,老孃躺在床上一年多,都是仨兒媳婦輪流伺候的。老人過世後,辦葬禮不上菜、不備酒、不僱八音會、不發煙,少說也省下了1萬多元哩。”村民楊雷風的母親10月10日剛過世,說起村裡厚養薄葬制度連連稱讚,“政策好啊,不說別的,光說僱八音會,幾千上萬就沒底,只有讓老人生前享福才是真正的孝道,節儉辦事沒人笑話。”

在北莊村,不僅喪事簡辦,喜事也是如此。紅白理事會明文規定,結婚當天來往客人、上禮親朋一律只發散煙,幫忙人員每人一盒煙,控制在5元-10元之間。

“結婚當天,不管是清早的小米飯,還是晌午的大米飯,各隊理事會員和各家族長維持秩序,到場人員只許拿碗在主家吃飯,不許拿鍋和盆往家搶飯。按照老傳統,剩餘飯菜由主家給老人長輩和腿腳不便不能到場的人端送。”北莊村紅白理事會會員楊文良介紹說。民風淳厚、村風和暢,誰家有難,鄉親們都會不遺餘力地伸出援手。

晉莊鎮黨委書記張慶利說:“北莊村是個模範村、老典型。薄葬帶動了厚養,孝道文化帶來了新風正氣,大操大辦、講排場、亂鋪張等現象在北莊村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孝老愛親、勤儉節約、淳樸友善的良好風尚。”

鄉風更文明,鄉村更美麗。在這個冬日裡,新風正氣吹遍了北莊村的每一寸土地!


來源 丨 長治日報
記者 丨 常珍珍
編輯 丨 秦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