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勇爭先

2017年6月,時任壺關縣扶貧辦副主任的馮海崗接任主任一職,正式擔起壺關1013平方公里、30萬父老鄉親同步邁入小康的重任。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壺關人,他從踏上扶貧戰線的第一天起,就自覺扛起協調指導全縣脫貧攻堅的重任,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幹群,一心一意拔窮根。

截至2018年年底,全縣已有247個貧困村26181戶64913口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30.21%下降到目前的5.62%,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多項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開創脫貧新路子

剛一上任,馮海崗就加大調研和學習力度,遍訪全縣285個貧困村。到貧困戶家中拉家常、聊農事,還主動與貧困村的老幹部、老黨員交流溝通,聽取發展意見和建議。最終,在廣泛調研和多方交流的基礎上,他制定了《關於開展“一抓兩促”創建“六好紅旗村”和“六好示範戶”的實施方案》《關於推進貧困戶“八改八要”達標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縣組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一抓兩促、雙創八改”活動。

“一抓兩促”就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雙創”就是創建“六好紅旗村”和“六好示範戶”;“六好紅旗村”即黨建引領好、產業發展好、脫貧成效好、人居環境好、鄉風文明好、社會治理好;“六好示範戶”即住房飲水好、教育醫療好、戶容戶貌好、遵紀守法好、主動脫貧好、習慣風氣好;“八改八要”即改水,飲水要達標;改電,用電要方便;改路,出行要通暢;改房,住房要安全;改院,庭院要整潔;改廚,廚房要乾淨;改廁,廁所要衛生;改圈,圈舍要規範。

“一抓兩促、雙創八改”堅持與“三基建設”相結合,與高質量脫貧相結合,對涉及的指標都進行了細化、量化,既涵蓋了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標準,也囊括了黨的建設、產業發展、村容村貌、內生動力等方面,開創了全縣脫貧攻堅貧困村提升的新路子。

匯聚脫貧“主戰場”

不管是研究政策落實,還是謀劃工作推進,馮海崗始終堅持到村到戶到人,確保了脫貧攻堅步子穩、工作實。

石坡鄉南平頭塢村位於壺關縣東北部35 公里處,山大溝深,石多土薄,全村399戶1174口人,耕地面積僅357.3畝。長期以來,由於交通閉塞、土地貧瘠,村裡上無資產、下無資源,村民大多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

在馮海崗的協調幫助下,幾經努力,這個曾經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成了亭臺樓閣林立、街道乾淨整潔、環境優美舒適的“省級文明村”“市級美麗宜居鄉村”。

集店鄉嶺東村上千畝山地綠化覆蓋率達到89%以上,東南西面連綿起伏的青山,將城市的喧囂和汙染隔離。馮海崗充分利用這一區位資源優勢,在該村發展鄉村旅遊。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的“三變一有”主線,積極探索構建“鄉村旅遊+ 合作經營”的經營運作模式,實現了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互利互惠,合作共贏,走出了一條“合作社+ 集體經濟組織+ 貧困戶”的資產收益扶貧新路子。

在“一抓兩促、雙創八改”的政策推動下,一時間各個貧困村成為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把惠民政策和急需資金向貧困村傾斜。

幾年來,全縣投入基礎設施資金18948.5萬元、公共服務(文化、衛生、醫保等)資金6937.09萬元。無論是已脫貧村、未脫貧村,還是非貧困村,都嚴格按照“一抓兩促、雙創八改”要求,堅持項目同步實施、資金同步投入、幹部同步派駐、績效同步考核。目前,全縣共實施飲水安全工程309處、農村電網工程提升97個村、改造危房6775戶、整改院落8549戶、改造農村廁所11037個、建設農村公路420公里、改造圈舍1852個、改造廚房4681個,基本達到了村村達標、戶戶可入的良好效果,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迸發脫貧內動力

壺關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

為此,馮海崗積極支持縣委、縣政府,以開展“一抓兩促、雙創八改”為契機,加大獎勵力度,促使全縣幹部群眾迸發出自力更生、創業奮進的沖天幹勁和不懈動力。

對入選“六好紅旗村”的給予“1123”獎勵,即“兩委”主幹每月發放獎勵工資1000元、第一書記獎1000元、工作隊獎2000元、村集體獎3000元。去年以來,湧現出了劉寨、南平頭塢等22 個“六好紅旗村”、13個黨建引領紅旗村、33個“雙創八改”紅旗村;通過評選“六好示範戶”、扶貧超市積分獎勵等方式,對評選出的6000餘戶“六好示範戶”每戶發放100元左右的物資或獎金,引導貧困群眾斬斷“精神貧困”,拔掉“思想窮根”,鼓勵貧困群眾自己動手抓八改、自力更生變面貌、脫貧光榮爭先進,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加強對外出務工貧困群眾的獎補力度,對外出務工貧困群眾年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的,分檔次予以100—300元的獎補,促進了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的熱情和積極性。

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第一線,馮海崗始終帶著真心、帶著真情,踐行在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脫貧攻堅戰線上,勇當脫貧攻堅一線“排頭兵”。

如今,壺關大地正在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大步邁進。(來源:長治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