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的洲際飛彈一般射程爲1萬多公里,號稱可以覆蓋全球,可是地球周長是4萬公里,是怎麼做到的?

淺如清夢


題目問的很好,地球周長約40000公里,但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戰略導彈就可以稱為洲際導彈,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數學上講,既然地球是一個很標準的球形,那麼要想從基地發射、有能力抵達全球任意一個角落,洲際導彈的射程應該在20000公里左右才對,因為地球大圓的一半長度就是20000公里。

但是首先,有能力使用洲際導彈的國家,都是大國、至少是有一定實力的國家,國土面積都不會太小,更不用說還有彈道導彈潛艇這樣的海基發射平臺,對這些國家(其實主要就是中、美、俄、英、法這五常)來說,洲際導彈的射程要求就可以降低一些,完全可以選擇距離目標更近的國土、水域來發射洲際導彈。

蘇聯地圖,可見國土遼闊的國家在導彈基地的選擇上有更多自由,如果從一個陣地發射時打不到目標,可以去離目標更近一些的地點設置導彈陣地

其次,所謂“覆蓋全球”並不是字面意思,就比如南極洲,在地球最南端,而五常國家無一例外的都在北半球,那麼五常裝備洲際導彈的時候,難道還要考慮射程覆蓋南極洲、南冰洋嗎?

顯然用不著,根本沒有人類定居的地方,導彈打過去也沒意義,這進一步降低了洲際導彈的射程需求。

南極洲及周邊海域,人類世界最後的一片淨土,人口都沒有的地方,洲際導彈更沒有理由非要去光顧

第三點,目前世界的地緣態勢,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寥寥可數,即便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很少,所以各國在研發洲際導彈時,根本不需要真的“覆蓋全球”——畢竟那些連核彈、彈道導彈都沒有的國家,即便離自己再遠,也沒有什麼威懾的必要啊,反正自己的洲際導彈能飛越大洋、把核彈頭扔到潛在對手頭上就可以。

那麼從這一角度考慮,各大國的洲際導彈只要能在北半球飛來飛去、能飛到其他大國上空就可以,公認的射程門檻也就只有8000公里左右了。

全世界核武器分佈圖,深綠色為五常、紅色為五常之外的核武器擁有國,很顯然,對有核國家來說,洲際導彈的射程能從本國境內出發、覆蓋圖中綠色和紅色的國家即可,並不需要真的全球可達

那麼8000公里左右的射程,對洲際導彈來說,是否夠長?

比照一下世界各國首都的距離數據,北京距莫斯科5875公里、距巴黎8214公里、距倫敦8280公里、距華盛頓11144公里,可見對我國來說,洲際導彈打擊美國的射程要求最高,但注意這只是首都間的距離,如果從我國東北地區發射洲際導彈、飛越北極上空打擊北美大陸的目標,8000公里射程就綽綽有餘。

當然,在保證最低限度威懾的基礎上,洲際導彈的射程越長越好,我國在裝備射程8000公里的DF-31A同時,也保留射程13000公里的DF-5A/B,就是給美國量身定做的重型大殺器,打擊紐約、華盛頓無壓力,呵呵~

——

炎黃軍武只寫原創,請走過路過的朋友點贊、關注一下,謝謝!


炎黃軍武


地球的周長是4萬公里,地球上兩點之間最遠的距離也在兩萬公里左右,那為什麼說射程一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可以覆蓋全球呢?

因為地球是圓的,即使朝相反的反向發射導彈,都可以到達目標,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當然前提是射程足夠,這破有點南轅北轍的感覺。不過這還是不可以覆蓋全球。

但洲際導彈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啊,人類可以讓洲際導彈動起來。以俄羅斯為例,俄羅斯的陸基洲際導彈發射車可以在靠近遠東的海參崴一帶發射,也可以在東歐平原最左側發射,這樣可以從兩個方向打到美國




事實上在冷戰時期蘇聯就用這招對付過美國,當時美國在阿拉斯加部署了大量的預警雷達和反導導彈,蘇聯的洲際導彈如果從阿拉斯基過來,被攔截的概率很大。蘇聯人腦筋一轉,因為地球是圓的,於是蘇聯人將洲際導彈調換了方向,讓洲際導彈從南美洲打過來,就很好的減小了洲際導彈遭美國攔截的問題。

而且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中最核心的是海基核打擊力量,利用核潛艇的隱蔽性和續航力,將洲際導彈整合在核潛艇上,這就間接的增加了洲際導彈的射程,四大洋都變成了潛射導彈的發射基地,所以覆蓋全球是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陸基發射井模式的洲際導彈,這種導彈體積大射程更遠,不過仍然難以覆蓋全球,只要能覆蓋其他擁核國家的全境即可。

依照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研製出覆蓋全球的洲際導彈根本沒什麼問題,但沒這個必要。因為洲際導彈即使能消滅企鵝和北極熊又有什麼意義呢?


青年視紀


糾正一下概念,洲際彈道導彈的覆蓋全球,不是讓其能夠繞地球飛一圈,而是具備從自己國家的本土或領海海域任何一點可以攻擊到全球其他國家或者任何一點的能力。泛泛而論,由於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和安全需求不一樣,導致其自身洲際彈道導彈的全球打擊能力也要求不一樣。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具備射程8000km就已經是足夠“使用”了,可以在其本土範圍內發射,打到全球其他可以威脅其國家安全的國家國土上。但是未必是能夠非常“任性”的達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

比如法國,從其本土發射到俄羅斯境內(歐洲部分)的目標,空間距離不過5000km,因此,早期法國研發的彈道導彈M-45射程只有6000km,這就形成了有效覆蓋能力。

但是相對於其他地方的目標,M-45的6000km就無法覆蓋了,需要配置的核潛艇進行水下機動航行,儘可能的接近目標區域,然後在發射。當然這種方式的應用就比較尷尬,容易被地方發現。因此,後續的M-51型核導彈(下圖)射程提高到了12000km以上,這樣的射程下,法國的核潛艇就可以“安全”的待在本土領海海域下面,從容的進行發射,該導彈可以打擊全球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境內的任何一個目標,實現了全球覆蓋能力。


對於超級大國而言,8000km的射程太小了,一般起步價都是12000km,這樣的射程能力,可以讓其核潛艇,特別是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全球部署、全球待命、全球打擊。一旦發射核攻擊事件,敵方就不會知道這些超級大國的核潛艇所在何處,從而需要面臨其核打擊或者核報復的風險。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從你的問題可以得知,地球上最遠的點相距不過兩萬公里,而且財富、人員集中在北半球,南美洲南部都是荒漠,南極洲就更沒有必要打擊了。第二有核彈的大國面積較大,都有中美俄都有較大的面積,機動距離大於5000千米,實際上黑龍江發射導彈,約過北極射程一萬即可覆蓋美國核心區,至於英法俄在新疆都不用洲際導彈即可全覆蓋,實際上潛射導彈只要有五千公里的射程就可以全球覆蓋。陸基導彈射程一萬多是為了彈道靈活,便於突防,海基是為了便於突破反潛網,不至於到敵人家門口晃悠。第三英法的主要對手中俄美和他們距離較平均,其實他倆只要遠程導彈就可以打擊潛在對手核心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