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陽光扶貧”模式助力百姓脫貧增收 3萬餘戶貧困戶共享“陽光收益”

三月的陽光灑滿曠野,在村後一塊約6300平方米的荒坡上,一排排天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閃著光。這是3月17日下午,記者在壺關縣五龍山鄉水池村看到的一幕。從朝陽初升到夕陽西下,這個3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源源不斷地輸送電量。

長治市“陽光扶貧”模式助力百姓脫貧增收 3萬餘戶貧困戶共享“陽光收益”

記者眼前的這些“藍板板”不僅匯聚了太陽的光能,還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水池村60餘戶貧困戶帶來增收希望。村民張仙景是電站的看護員,也是一名公益性崗位人員,他每天都會按時到現場巡護,做好檢查記錄。在老張眼裡,電站發出的每一度電都會變成扶貧資金,用於水池村建設,讓村子變得越來越好。

“2018年,村裡的光伏電站併網發電,一年能為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這些收益主要用於發展村裡的公益事業,我們設置了32個公益性崗位,對重病戶、殘疾戶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等人群進行補貼,對優秀大學生、評選出的文明家庭等進行獎勵。”全國總工會派駐壺關縣水池村第一書記劉歡這樣告訴記者。

水池村共有158戶43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164人,光伏扶貧有力地保障了村集體收入。在村裡的健康飲水站旁,記者見到了前來打水的張付英,像城裡人一樣刷卡買水,而且一桶水只需要花一元錢,這讓張付英高興不已。通過改善水質,提升老百姓健康飲水工程,這同樣是光伏扶貧收益帶來的紅利。

其實水池村的變化,也是全市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長治市瞅準“陽光扶貧”模式,同步推進集中式地面電站、村級扶貧電站和分佈式戶用光伏電站建設,有效破解貧困村產業匱乏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同時,通過與第三方合作,對村級電站集中管理,實現遠程監控、故障預警、電量查詢、收益結算等功能,真正保障了“陽光存摺”的安全與收益。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光伏電站5303個,其中分佈式戶用電站4318個,村級扶貧電站980個,集中式電站5個。全市933個貧困村中,因地制宜開展村級光伏項目的有608個,佔比65%。全市僅光伏項目可年增收2.8億元,惠及3萬餘戶貧困戶。(來源:上黨晚報 丁德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