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獻公二十二年,晉公子重耳駐守的蒲城被晉獻公派遣的大軍攻陷,無奈之下,“遂奔狄”,這一年,晉公子重耳四十三歲。至晉惠公十四年,晉惠公病重,而晉國太子圉尚在秦國做人質,擔心其他公子奪權,竟然未經秦國允許逃回晉國即位,史稱晉懷公。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怨圉亡去”,即“迎晉公子重耳於楚”,並且“妻以故子圉妻”。秦國“欲入重耳”,不但“使人告欒、郄之黨為內應”而“殺懷公於高梁”,還安排軍隊送回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史稱晉文公。

以常人的視角,晉文公離開晉國十九年,對國內事務已然陌生,加上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無論其何等英明,何其勤奮,也難以駕馭龐大的晉國,更別說有所作為了。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文公修政,施惠百姓”,晉文公一番努力之後,卻交上令人意外的答卷,不但老樹發新芽,而且還花開綻放。

晉文公五年,晉文公率領晉軍,聯合齊、秦,“敗楚於城濮”。同年,“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晉文公即位僅五年便登上霸主之位。

“歷史倪說”認為,晉文公之所以能夠晚年而事業有成,是與團結在他周圍的數位“賢才”的努力分不開的。

一、知己成為忠實“從亡者”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公子重耳“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士五人:曰趙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晉公子重耳與“從亡者”

晉獻公即位之時,公子重耳已經二十一歲了,在當時地諸侯列國正是做國君的大好年齡。可以想象,晉獻公兒子“賢明”至此,令其頗為“操心”。

1、據《史記·晉世家》記載,當晉公子重耳流亡到齊國之時,“齊桓公厚禮,而以宗女妻之,有馬二十乘,重耳安之”,即齊桓公不但為其娶了齊國宗女,還奉送了二十輛駟馬車。

晉公子重耳在齊國生活安逸,竟至樂不思蜀的地步。至齊桓公去世,齊國內亂,晉公子重耳難捨齊國生活富足與愛妻,一住便是五年,竟無離開之意。

但是晉公子重耳的從亡者對其樂不思蜀,憂心忡忡。於是,終於有一天,趙衰、狐偃咎犯商量離齊之事,並得到晉公子重耳的妻子幫助,設計灌醉了晉公子重耳,用車載其離開齊國。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晉公子重耳居齊,樂不思蜀

2、當晉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國之時,楚成王欲用對待“諸侯禮待之”。晉公子重耳十分清楚當時地處境,一再拒絕接受楚國的高規格禮儀,最後雖然以客禮接待,但卻受到楚成王“厚遇”。

楚成王以“厚遇”晉公子重耳為理由表示,若有朝一日回晉國即位,打算用什麼來報答楚國。晉公子重耳回答“請闢王三舍”,即如果將來不得已,晉、楚兵戎相見,晉國甘願為楚國退避三舍,作為報答。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晉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國

楚國大將子玉聞聽,意欲以此誅殺晉公子重耳。楚成王拒絕了子玉的請求,理由是“晉公子賢而困於外久,從者皆國器,此天所置,庸可殺乎?且言何以易之”,即晉公子即使流亡多年仍有眾多棟樑之才緊隨左右,足以證明其品行高尚是上天所賜。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楚成王認真審視流亡中的晉公子重耳

3、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文公即位不久,“周襄王弟帶以翟伐王,王出居鄭”。周天子有難,諸侯列國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趙衰勸諫晉文公,“求霸莫如入王尊周”,且“周晉同姓,晉不先入王,後秦入之,毋以令於天下”。

當“周王使人告難於晉、秦”,秦穆公迅速出兵,“軍河上,將入王”,可見趙衰是有遠見卓識的。晉文公採納了趙衰意見,暫時擱置國內事務出兵幫助周襄王,心中盤算的也是“方今尊王”,可為“晉之資”。晉文公手段果然老辣,“晉乃發兵至陽樊,圍溫,入襄王於周”,次月即“殺王弟帶”。周襄王為了表彰晉文公的功績,“賜晉河內陽樊之地”。

晉文公得趙衰輔佐,即位不久便在國際舞臺上華麗首秀,為日後稱霸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晉文公四年,楚成王率領其他諸侯國包圍了宋國,宋國立即派出公孫固趕到晉國請求援助。狐偃向晉文公獻上“伐曹、衛以救宋”之策,即出兵攻打楚國的盟國曹國、衛國,以吸引楚國前去救援,進而解宋國危機。

晉文公採納狐偃之策,出兵曹國、衛國救宋國,收“一石二鳥”之效,既能夠報恩宋國,又能報在流亡之時,曹國、衛國兩國國君對其無禮之仇。

由此可見,無論是晉文公被迫流亡,流亡中獲他國“禮遇”,還是再造晉國,成就霸業,均與“從亡者”的輔佐是密不可分的。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晉文公得“從亡者”盡心輔佐

二、晉獻公未趕盡殺絕,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1、晉文公得侄子晉懷公即位之初便感覺勢單力薄,加上秦國虎視眈眈,且素有人望的晉公子重耳尚在外流亡,時刻有回國奪權的可能。於是,晉懷公接受謀臣的建議,欲將流亡在外的晉公子重耳變成孤家寡人,令其無力回晉。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晉懷公憂心流亡在外的晉公子重耳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懷公“乃令國中諸從重耳亡者與期,期盡不到者盡滅其家”,即限期令晉公子重耳的“從亡者”回國,否則即滅掉整個家族。晉公子重耳的外公狐突即因拒絕執行晉懷公的命令召回狐毛、狐偃,而慘遭殺害。

2、晉獻公的祖輩在“曲沃代翼”過程中養成了懷疑一切的家族性格,對任何人、任何事,均疑神疑鬼,尤其是公室的人。晉獻公八年,大臣

士蒍建言“故晉之群公子多,不誅,亂且起”。晉獻公接受了士蒍的建議,立即派人“盡殺諸公子”,但是其願望並未完全實現,部分公子逃脫,流亡國外。

以晉獻公的對晉國的駕馭能力,再加上其冷漠無情的處事風格,若欲對晉公子重耳斬草除根,便可如晉懷公一般,以晉公子重耳“從亡者”親屬為人質,或許晉公子重耳的流亡生活恐怕未曾開始便成為孤家寡人。何談日後輔佐其成就霸業!

晉獻公的“父慈”,為晉文公留下稱霸之資

晉獻公受驪姬之惑

“歷史倪說”認為,晉獻公縱然受驪姬之惑,疏遠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且致他們一死兩逃亡,但最終並未將他們趕盡殺絕,否則既不會有晉惠公君臨晉國,也不會有晉文公稱霸中原。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晉世家》

2、《史記·楚世家》

3、《史記·秦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