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睡足覺、吃好飯、會運動,冬季養生有要訣

進入小雪節氣後,隨著寒潮來臨,真正進入到寒冬。冬天是一年養生的關鍵期。本期關注,我們邀請太和縣中醫院主治中醫師孫思進,聊聊冬季養生有哪些要訣。

睡足覺、吃好飯、會運動,冬季養生有要訣

注意保暖,早臥晚起
“中醫上講養生,一定要注重天人相應,注意季節和身體五行的聯繫。冬季屬陰,養生以養腎為主。”孫思進說,寒氣主要是凝滯的,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發一些疾病,比如冬季中風、心梗、腦出血等。所以進入冬季後,一定要注意身體各部位的保暖。經常會看到愛漂亮的女孩子,上衣穿羊毛衫、外套等厚衣物,下面穿著短裙,其實這樣不利於身體健康。孫思進提醒,天氣寒冷時,應做好全身保暖,常坐辦公室的女性還可以加個護腰墊,讓身子暖起來。
防寒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可減少感冒、痛經、腰痛等病痛發生。孫思進提醒,要“冬保三暖”,第一是頭頸保暖。如果頭頸部受涼,會出現頭頸部肌肉痠痛,緊接著就會出現感冒、咳嗽、胃腸道不適等症狀。第二是背部保暖。背部有許多穴位,有支撐人體重力頸椎大關節及經絡。只有背部暖了,頸椎、腰椎才會受到保護。第三是腳部保暖。寒從腳上起,下半身多穿一條褲子甚過於上半身多穿兩件毛衣。
《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按照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冬天要早臥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


睡足覺、吃好飯、會運動,冬季養生有要訣

適量運動,防大汗淋漓
冬天天氣雖冷,但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減少,常會造成體內積熱不能散發,容易引發病症。“適當活動筋骨,對健康大有益處。”孫思進介紹,但運動不能太劇烈,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身體比較虛弱的中老年朋友,建議每天晚上八九點鐘時選擇性進行遊泳、快走、慢跑、太極拳、扇子舞或散步等輕鬆平緩的運動,強度以身體微汗、氣短、肌肉痠痛為最佳。忌大運動量致大汗淋漓,出汗太多會消耗大量陽氣,反而違背了冬季“閉藏陽氣”的原則。冬季早晚氣溫較低,外出鍛鍊最好穿戴帽子、圍巾等保暖衣物,以免受寒。工作忙時,可抽出中午時間練練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或是做做廣播體操,大約10分鐘時間,就能有效預防肩周炎、腰椎病、頸椎病等。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動時要放空思緒,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小雪節氣後,天氣給人一種寒風瑟瑟、萬物蕭條的感覺,人的心情也受之影響,容易感到壓抑不悅。因此,要提醒自己保持樂觀心態,適當戶外活動,曬曬太陽,聽聽音樂,讓自己的心情免於受到外界的影響。

睡足覺、吃好飯、會運動,冬季養生有要訣

適當進補,因人而異
俗話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孫思進說,冬季天氣寒冷,可以適當食用溫熱食物、補藥,如牛肉、羊肉、核桃、板栗、腰果等溫熱之品,可助驅寒保暖,同時要少食生冷瓜果、冰凍飲品。陽虛者腰膝酸冷、畏寒肢凉等,可選用杜仲、牛膝、肉蓯蓉等溫腎助陽之品。魚類、肉類及木耳、枸杞子、黃精、人參也是不錯的補品,但一定要注意防止因補上火。一旦出現口舌乾燥、口咽疼痛、鼻出血,要及時調整飲食。


孫思進提醒,進補需要根據人的體質,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誤用不適當的藥材,反而造成身體的不適。例如:腸胃有問題的人,一定要小心選擇適當的藥膳,否則過於滋膩辛辣的補藥,容易造成腸胃損傷,最好請專業中醫師調配適合個人腸胃的藥方,燉煮不同口味的藥膳,不僅可以達到冬令進補的目的,還有健脾養胃之功效。

睡前泡腳,溫暖入眠
孫思進介紹,“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睡眠是最好的補藥”。在冬季,充足的睡眠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每天儘量做到11點之前睡覺。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熬夜,這會導致精氣暗耗,精神越來越差。睡前泡腳有助於睡眠,同時泡腳也是一項非常適合冬季的養生方法。泡腳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根據年齡、性別、對溫度的耐受性和皮膚的粗細程度選擇水溫,一般在40~45℃為好,少數可達46~48℃,過熱損傷皮膚的保護層,過涼則起不到溫通血脈的效果。一般每次泡腳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但泡腳並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靜脈曲張患者不宜泡腳。

潁州晚報記者 段華梅 通訊員 陳亞洲 許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