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舊時學堂:中山南塘學校,孫中山為它親題校訓

幾個老人坐在村口的仁和亭里納涼閒聊,牆身上是舊時所刻詩詞,上前打量,有“南塘無處不春風,四周山水連貫通,前臨豐阜湖廣闊,背靠煙管氣勢雄。左借白米為屏障,右有丹山護村莊。祖籍相傳八百載,居旅內外樂融融”的詩句,簡簡單單的南塘村村貌與村史就這樣呈現。

老人很是熱情,告訴我,這個小亭子建於光緒年間,準確來說是1884年,由村中僑胞返鄉捐資所建。小小亭子歷經百年滄桑,幾經修葺,幾根石柱仍是當年所立。

我問他們是否為當年南塘學校的畢業生,他們異口同聲說“是啊”。

旧时学堂:中山南塘学校,孙中山为它亲题校训

村口仁和亭,右側老亭是光緒年間所建 本文圖均為 葉克飛 攝

這一問一答,看似尋常,可我卻知偶遇不易。在珠三角尋訪鄉村與其他地區大有分別,見到土著的幾率明顯低得多。因為經濟發展較早,城市化進程極快,許多人早已搬走,或在新村興建新宅,大量老宅變成出租屋,或者只餘老人居住。走在村子裡,往往不聞粵語,只聽到普通話。

南塘這個中山市南朗鎮的小村子,距離中山市區不過十幾分鍾車程,同樣早已被各種工廠和樓盤所包圍,不過仍固執地維持著舊時面貌,還有不願離去的老人。

孫中山親筆題詞:“樸誠勇毅”

老人口中的南塘學校,如今仍存的校舍始建於1934年,興建者是村中的旅美華僑簡永成。不過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921年。興中會元老、曾在北美為孫中山籌措革命資金的簡崇光回到家鄉,創辦南塘國民學校並親任校長。

建校後,簡崇光請孫中山題字,故鄉翠亨村距離南塘村不過十餘公里的孫中山,欣然題了“樸誠勇毅”的四字校訓,並請時任香山縣縣長吳鐵城,於1922年元旦送至南塘村,懸掛在村中簡氏大宗祠的牆壁上。

之所以懸掛在那裡,是因為簡崇光創辦的南塘學校,最開始就設立在簡氏大宗祠裡,直至十幾年後,簡永成捐資建設新校區。

旧时学堂:中山南塘学校,孙中山为它亲题校训

簡氏大宗祠,南塘學校最早設於此

簡氏是南塘村第一大姓,也是唯一大姓,佔比達90%。此外,還有蕭、陳、李、黃和林等姓氏雜居。南宋年間,簡氏從南雄珠璣巷輾轉遷徙而來,在此立村,因村南有一口大池塘,故取南塘為村名,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如今常住者不過千人。

村中最古老的的建築是簡氏大宗祠,建於雍正年間,重修於光緒年間。從仁和亭出發,走過村子牌坊,沿大路直行,就可見到廣場上的簡氏大宗祠。儘管多年來歷經滄桑,村中不少古建築都遭到過破壞,簡氏大宗祠仍保存完好,並一直由族人出資維護。門口有“經傳漆壁、秀毓丹山”的楹聯,丹山二字指南塘村旁的丹頭山。

祠堂正堂名為敬修堂。十幾年前,簡氏宗族自籌數十萬元將之修舊如舊。

祠堂兩側掛滿族訓與族範,族訓是“正德修身,齊家治國”,族範是“於國忠,事親孝,侍下慈,為官廉,與鄰友,處世和,交友信,做事恆,修身正,立志遠”。此外,還有“家教”與“精神”,前者是“貧不斷書香,求財要正當,窮不丟志氣,為官莫貪贓”,後者是“敬上慈下,誠信奮進”。

最讓我感懷的當然是“貧不斷書香”這五個字。近百年來,不管時局與經濟如何,南塘人都未曾間斷子弟的讀書,反而以舉族之力互助。

旧时学堂:中山南塘学校,孙中山为它亲题校训

宗祠敬修堂

南塘簡氏確有值得自豪之處,村民口中津津樂道的“老三簡”和“新三簡”,就是明證。

所謂“老三簡”,是指當年追隨孫中山革命的簡讓之、簡崇光和簡永照,三人曾為革命奔走,出錢出力,也曾在國民政府中任職。除建立南塘學校的老興中會會員簡崇光外,簡讓之曾變賣自己在香港的百貨公司資助孫中山,還曾擔任大元帥府籌餉委員,也曾任廣州鐵路局局長。簡永照曾是檀香山華裔富商,是孫中山大哥孫眉的拜把兄弟,一直資助革命。

“新三簡”則活躍於上世紀80年代。1987年,土生土長於南塘村的簡慶華、簡國森和簡冠籌三人,同時任職中山市副市長,同村同屆,實屬罕見。

據說,“新三簡”都是南塘學校的畢業生,就像村裡的其他老人一樣。不過,就在他們同框擔任副市長的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南塘學校結束了自己的歷史。那一年,中山學校進行了一輪合併,南塘學校因學生太少被撤併,學生轉至附近其他學校繼續學業,原有校舍便空置至今。

曾是電影取景地

如果從空中俯瞰,南塘村的房舍大致分為三排,即上街、中街和下街。學校並不在這三排房舍中,而是位於村子背後的山坡之上,隱於風水林中。

風水林是南粵鄉村常見的特色,許多村落在選址時都會考慮風水因素,在茂密樹林旁興建,使之成為村後屏障。南粵鄉民將風水林視為信仰,世代保護,還會種植各種果樹或樟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樹木,既保護環境,又可增加收入。

如今,風水林簇擁的南塘學校已荒廢多年。沿著石階走上斜坡,只見兩扇大木門敞開,均已殘破不堪,外牆玻璃也多已破碎。沿正門走進去,雜草叢生,將整個天井覆蓋。迴廊結構將一間間教室連接在一起,正中的禮堂還有一個舞臺,兩側是建校碑記。

旧时学堂:中山南塘学校,孙中山为它亲题校训

南塘學校

這棟兩層的西式建築,當年一定是遠近聞名之地。即使歷經數十年風霜,荒廢二十年之久,牆壁斑駁,但整體結構依然完好,石柱少有裂痕,可見當年工程之可靠。當年旅美華僑簡永成興建新校舍時,請海外專業人士設計圖紙,再寄回國內按圖修建,標準極高。

令我感動的是,簡永成當年出資三萬美元建校,校舍落成後,他用剩餘資金購買了二百多畝水田,將出租田地的資金用於購買校服、教職員工薪酬和學校日常開支等,就此生生不息,村中不論貧富,孩童讀書全部免費。在建築正門兩側,各有一扇鏤空窗戶,走近辨認,才知是將鏤空的窗欞做成了文字,一側是“國家基礎”,一側是“則在教育”,當年的南塘學校乃至南塘村,確實秉承了這一理念。

旧时学堂:中山南塘学校,孙中山为它亲题校训

雜草覆蓋的校園

前幾年,中山本地媒體曾發表過一張南塘學校的老照片,圖中幾個女孩身穿童軍服,絲毫看不出鄉村小學的痕跡。時至今日,她們若仍在生,也許已近百歲高齡了吧?

在學校的斜坡之下,一戶人家的院門前,兩個老太太正在閒聊。六七十歲的年紀,自然也曾得到南塘學校的滋養。

她們指著高處的學校舊址告訴我,前幾年曾有人在此拍電影。回去查資料,才知楊冪與陳小春主演的《孤島驚魂》曾在此取景,劇照中那些室內場景,就與我方才所見的教室牆身相仿。可惜的是,劇組離去後,因拍攝需要而短暫被清理乾淨的校舍再度荒涼下來。其實,如此漂亮且堅固的建築,若能得以修葺,另作他用,必然會重現光彩。

旧时学堂:中山南塘学校,孙中山为它亲题校训

舊教室

那麼,孫中山所題的“樸誠勇毅”四字校訓又在哪裡呢?1934年,新校舍落成後,牌匾便從簡氏大宗祠移至學校禮堂中。但在上世紀60年代,這塊牌匾被人偷拆下來,將凸字剷平後,當成床板用了二十多年,後來才被有心人尋得,又幾經波折,才得以修復,重新懸掛於村委會里。其間輾轉,少不了村民的努力。

離開南塘村時,經過村口的候車亭,名為繼澤亭。這可真是個一語雙關的好名字,一來,它取自捐建人簡繼澤之名。這位旅美華僑於1986年捐款改善村中基礎設施,包括進村的水泥大道和候車亭等,方便村民出入。二來,“繼澤”二字有“承繼恩澤”的意思,從學校到眼前的候車亭,南塘村所承繼的,其中自然也正有一代代村中華僑的情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