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從1894年孫中山發動廣州起義開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成功推翻清王朝。在17年之中,孫中山及他所成立的會黨共發動了大大小小十餘次革命起義。

在發動起義的過程中,孫中山等革命者除了需要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精神之外,還要面臨一個最為棘手的難題,那就是籌措革命經費。

根據學者的統計,從1894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籌得起義的資金高達102.3萬港元左右,約相當於9400萬人民幣。其中,發動革命起義用去了92萬左右,用於非軍事活動(如辦報)用去了10萬左右。

今天,小課就來講一講,孫中山籌措經費的過程,看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眾籌”是如何完成的。

1894年,還是一名醫生的孫中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給當時的直隸總督李鴻章上書,請求李鴻章能夠進行政治變革,挽救處在危機之中的清王朝。然而,當時的李鴻章正忙於應付甲午中日戰爭,沒有給予孫中山回應。

不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軍節節敗退,最終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失敗對孫中山影響很大。這時候,心灰意冷的孫中山意識到,靠清政府的內部改良,沒有辦法使中國走上富強,必須要發動體制外的革命!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油畫《廣州起義》

於是,孫中山開始籌劃他的第一場起義——廣州起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起義的軍費應該怎麼籌措呢?

根據學者黃宇和在《三十歲前的孫中山》所做的研究,孫中山想起了他曾經在香港麗氏醫院學到的經驗。

第一個就是在公園舉行義賣,讓大眾進行捐款;第二個則是挨家挨戶的走訪,利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人家捐款。但是,孫中山現在做的事是起義推翻清政府啊,你明目張膽讓人家捐款,會為捐款者帶來殺身之禍。

怎麼辦?孫中山想到了一個變通的辦法:首先,成立一個秘密會黨,不斷吸納新的會員。這些會員首先要繳納會費,隨後也會被遊說進行捐款。其次,發行股單,跟捐款者說,革命成功之後,通過債券給予持股者經濟上的回報。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孫中山與興中會成員合影

於是,孫中山回到他曾經生活學習的地方——夏威夷檀香山,並在那裡建立了興中會。隨後,在那裡發動華僑支持革命。但“鼓吹數月,應者寥寥”,就連他的親戚見到他,都避而遠之。孫中山還在當地獲得了一個綽號——“孫瘋子”。

鼓吹革命並不理想,通過收取會費、售賣股單隻獲得了1388美元,杯水車薪。

孫中山決定,使用殺熟的手段,先“忽悠”自己身邊的土豪哥哥和朋友。孫中山的哥哥孫眉,是檀香山當地知名的企業家,擁有牧場、商店等大量資產,還兼營釀酒、伐木等行業,為人豪爽。

孫中山先派興中會會員宋居仁和李昌前往孫眉家中,詢問孫眉是否願意加入興中會。此時的孫眉也聽說了清政府甲午戰爭失敗的消息,出於義憤,立即表示願意入會。

孫眉加入興中會之後,首先交了五元的會費,隨後又購買了二百元的“股單”。可是,這還是杯水車薪,與預算相差甚遠。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孫中山返鄉時與親友合影,其右側為胞兄孫眉

孫中山“異常焦灼”,孫眉聽說後,於是用每頭六、七元錢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牛,以資助孫中山鬧革命。

這還不夠,孫眉又把自己的好友鄧蔭楠介紹給了自己弟弟。最終,鄧蔭楠賣掉了自己的商店和農場,宋居仁也賣出了自己的飯館。

由此,孫中山籌備了美金六千餘元,摺合港幣13000元,回國發動了革命。

雖然廣州起義失敗了,但是,第一次的籌款實踐也為孫中山積攢了“眾籌”的經驗。

隨後,孫中山在海外的“眾籌”主要使用了以下幾種措施——

01演講、宣傳為革命籌款

孫中山的個人演講十分有魅力,經常能夠讓海外華僑聽得熱血沸騰,甘願捐款。

早在廣州起義之前,孫中山從夏威夷坐船回香港,在船過日本橫濱的時候,孫中山在船上即興演講,向歸國華僑宣傳革命要義。橫濱華僑陳清聽完之後,非常激動,立即決定加入興中會。之後,陳清跑到了香港,參加了革命。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發表演說,號召愛國華僑為廣州的第十次起義進行捐款。

孫中山首先為海外華僑說,雖然我們屢次起義失敗,但是革命種子早已種下。只要大家捐錢,這一次我們就可以推翻清政府。

“蓋海外同志捐錢,國內同志捐命,共肩救國之責任是也”。就在這一次演說會上,華僑一氣就捐了八千餘元。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孫中山在廣州演講

當然,由於孫中山長期對華僑進行演說,每次都表明這一次革命肯定成功。因此,到了後期,華僑們對孫中山開始產生了懷疑,甚至把他看成騙子。

有一次,孫中山在新加坡的一家華僑餐廳用餐,有人問他:“孫文,你說要打倒滿清,你有多少兵力啊?” 孫中山微笑回答:“我們的軍隊多著呢。”“你的軍隊在哪,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在這吃飯?”他幽默地回答:“清朝的軍隊就是我們的軍隊,滿清皇帝在給我們訓練軍隊呢!”眾人大笑,於是大家給孫中山起了個外號叫“孫大炮”。

最有人氣的一次是在1911年,孫中山抵達溫哥華,在華人大戲院連續演講4天,一共募集了6萬3千美元。

孫中山正是因為具有這種“大炮”精神,讓他能夠在每次的演講中都會獲得革命經費。

02 創立會黨來吸收會費


1894年,孫中山首先在夏威夷創立興中會。隨後,他又陸續在香港、日本橫濱、臺灣台北、南非約翰內斯堡、越南河內、美國舊金山等地陸續成立分會。

這些分會除了在當地辦報宣傳革命之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吸收有錢的華僑入會。比如,臺北分會成立於1897年,吸收了當地的洋行買辦、商民會員等入會。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孫中山與底特律同盟會成員合影

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創建同盟會。同盟會在海外設立了4個支部:南洋、歐洲、美洲和檀島支部。孫中山多次強調:“合力籌款濟革命者,海外同志之任也”。

《中國同盟會總章程》規定:“凡在本部當地之會員,有擔任本部經費之責”,“各支部當地會員有擔任該支部經費之責”。

同盟會在海外的籌款非常廣泛和成功,最終獲得了數額高達600—700萬港元。

03 發行革命債券、股券

在興中會創立之後,孫中山就嘗試在夏威夷發行股單,獲得了一定的效果。隨後,孫中山就將這一辦法進行推廣。

1895年,孫中山回到香港。他主動在興中會章程中加了一句鼓勵大家購買債券的廣告語:“此於公私皆有裨益,各有鹹具愛國之誠,當踴躍從事,比之(向清政府)捐頂子買瓴枝,有去無還,洵隔天壤。且十可報百,萬可圖億,利莫大焉,機不可失也。”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中華革命軍義餉憑單”

1903年—1904年,孫中山又在夏威夷檀香上發行了“革命軍需債券”,票面為美金10元,購買價格則為美金1元,待革命成功之後,憑此券立即返還本息10元。史料記載,檀香山華僑“捐助者頗為踴躍”。隨後,孫中山又將面額擴大到了10元,等到革命成功之後,返還本息100元。

同盟會成立之後,孫中山開始發行

“中華民務興利公司債券”“中國革命政府軍債券”,前者面額千元,實收250元;後者面額為100元。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中國革命政府軍債券”

除了給予華僑利益上的甜頭之外,孫中山等人甚至還在獲得榮譽方面想出了辦法。比如,他們許諾購買100元債券者,待革命成功後,可以保證擁有公民資格;購買1000元者,可以享有經營企事業單位的優先權。如此逐漸遞增,最高的等級則是購買100萬元者,可以獲得對公園的冠名權並樹立雕像。

04 利用、改組會黨組織來籌款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對美洲洪門的改造上,洪門有點類似於民間的秘密組織。

1903年11月24日,孫中山加入了美洲洪門,希望可以發展洪門內的人參加革命。

1904年,孫中山還改組了洪門內的報刊,用來與康有為等改良派進行論戰,製造革命輿論。

1911年2月,孫中山在溫哥華設立“洪門籌餉局”,發行“中華民國金印券”,票面幣值分別為10元、100元和1000元三種。“洪門籌餉局”成立以後,溫哥華致公堂“首捐港銀一萬元,以為之倡”,多倫多致公堂、維多利亞致公堂甚至還低壓了房產,捐給了孫中山4萬元。

孫中山——中國眾籌第一人

▲“中華民國金印券”

正是由於以上四種“眾籌”辦法,才使得孫中山能夠不斷在國內發動起義,最終推翻了清王朝。

經過學者洪絲絲的統計,在1894—1911年發動革命的過程中,華僑資助的款項,佔革命派全部經費來源的75%左右,其他來源如革命黨人會費、外國友人捐款、港澳同胞捐款佔15%左右。

根據臺灣學者蔣永敬的統計,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10次武裝起義中,同盟會時期的8次起義,經費主要靠華僑資助,所佔比例約為80%,尤其是第10次起義,全部經費都由華僑捐助。

正因為如此,孫中山屢次說:“前時帝制之破壞,華僑實為一最大之力量”,“華僑是革命之母”。

《孫中山全集》第一卷,中華書局,1981年。

馮自由《革命逸史》,新星出版社,2009年。

楊天石《帝制的終結》,嶽麓書社,2013年。

黃宇和《三十歲前的孫中山:翠亨、檀島、香港1866—1895》,三聯書店,2012年。

洪絲絲《辛亥革命與華僑》,人民出版社,1982年。

江滿情《論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對華僑力量的依靠——以籌款活動為中心(1894—1911年)》,《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

韋朝暉《論孫中山先生的海外籌款活動》,《學術論壇》,1997年5月。

周冉《孫中山革命早期經費來源》,《文史參考》,2010年第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