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又一位老師辭職:我愛講臺,更愛自由

1

2019年10月25日,一篇名為《我親吻講臺,悄然離去》的辭職說明刷新了朋友圈。

賴建平,副校長。高級職稱。市級名師。教書三十年。辭職了。

賴老師為何辭職?他在文中說到:

教書三十年,本以為會在學校工作到老。辭職,無他,只為自由。

我的辭職報告只有八個字:我愛講臺,更愛自由。

賴老師,為自由,大膽離去,寥寥數語,毅然決然!每位老師辭職,都有其背後的原因,只是不想說那麼多罷了。

2019年8月12日,特級教師張祖慶辭去公職,他的辭職報告濃縮成一句話:我辭職,並非離開教育,只想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據瞭解,張祖慶老師和賴建平老師是好友,賴老師辭職後何去何從,不得而知。或許是和張老師一起去開民宿辦書院了吧。種豆南山,如詩如畫...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衷心祝福這兩位老師前程似錦。

2

公辦教師辭職現象愈演愈烈。每一位老師辭職,都會引起軒然大波。每一封辭職信都正戳中了那些想辭職又不敢辭職的、想追夢又充滿顧慮的、想走卻不能走的心。

多少老師曾多少次把辭職掛在嘴邊,而又多少次打消了這般念頭,或許是被生活所困,或許是勇氣不足,亦或是能力不夠。已然不像這兩位前輩一樣,勇敢的走出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雖大家對當前的教育不滿,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對自己的前景很茫然,彷佛可以看到三十年後的自己和如今沒什麼兩樣。

但現實就像一把枷鎖,有時候的生活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多的還需要考慮家庭,父母。只能放棄夢想,辜負大好年華。

如今,公辦學校教師辭職逐年增多,究其主要原因:教師職業辛苦,身累心更累,常年身心疲憊,吃不消也不願做;既要談教育情懷,也要談工資待遇,教師工資待遇低下,難能養家餬口;教師這份職業 ,缺乏吸引力,有更多老師躋身進入其他行業;有更好的出路,決然離開體制。

3

一把辛酸累,誰解其中味?

在外界眼中,教師是眾人眼中的好工作,收入穩定,一年兩次漫長的假期。但每一位教師的背後,都有說不出的辛酸累。只有身為教師,才解其中累。

身體累。每一天的六點鐘,老師都是在昏昏沉沉的睡眠裡被鬧鐘驚醒,伴著朝陽和擁擠的交通工具,在7點鐘,要準時出現在教室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遍兩遍三四遍,還有學生聽不見。五遍六遍七八遍,終於明白一小片。重複一遍又一遍,考試還錯一大片。

一個班級裡有幾十名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縱然老師用盡了洪荒之力,累死於課堂之上,也可能達不到人人都會的理想狀態。

心累。老師的職業非常特殊,今天如果有一個學生沒有及時到校,作為老師,腦海裡會出現很多想法:學生生病了?路上有事耽擱了?還是出了什麼安全事故?趕緊聯繫家長,上報學校?

老師的累不止於此,自從七點到校,老師緊繃的工作狀態就沒有放鬆過,幾十個未知事的孩子,弄出個安全事故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如今的教育形式,學生一旦出事,上級部門只會追究老師和學校的責任。輕則扣工資,重則給處分,甚至丟掉工作。

身心疲憊。很多人總認為老師一天就上兩節課,批兩本作業,上班非常輕鬆,和那些可愛的小傢伙打交道,心永遠是快樂的,年輕的。其實事情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很多行政工作人員,包括企業工作人員,一下班就不用再去考慮工作上的事。但是老師不一樣。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規劃“中學專任教師工作量狀況及標準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教師每週工作時間都在54小時以上,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甚至達到16小時。

此外,教師所承擔的工作內容繁多,許多非教學的“隱形工作”,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實際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不足總工作時間的1/4。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教師培訓、競賽、寫論文、教科研課題、職評、扶貧,還要應對種類繁多的檢查驗收……毫不誇張地說,忙碌成了常態。

學校失去中心,教書變成“副業”,形式主義折騰正在折騰中小學教師,致使教師們身累,心累,身心疲憊,根本享受不到教書育人的成就和快樂,惆悵難言,無從化解。

真是一把辛酸累,獨解其中味。教師身心俱疲所折射出的教育生態,值得深思。

4

既要談教育情懷,也要談工資待遇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說的好:

“談情懷,需要資本。拋開實力談情懷,要多無奈多無奈;離開薪金談情懷,要多蒼白多蒼白。”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反對給老師漲工資,理由不外乎兩點,一是老師有寒暑假,不上班也有工資;二是有償補課、推銷資料等灰色收入。

暫且不說老師的假期、工資待遇是《教師法》規定的。單說反對給老師漲工資的人有沒有想過,極少一小部分老師的“不良”行為,除了與當下社會道德整體滑坡有關,更與老師地位、工資太低有關呀!

試想:給一個連養家都成問題的人談情懷,那是多麼蒼白!

工資低下帶來的焦灼和壓力,正讓越來越多的老師對職業喪失敬畏和熱愛。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社會再發展,文明程度再高,誰也無法以“情懷”和“大愛”為幌子,道德“綁架”老師去無私奉獻愛一群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除非他對老師職業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珍惜。

除了在社會上真正營造出尊師重道的氛圍,增強老師的自豪感;還有一個最簡捷的辦法,那就是大力提高教師待遇,真正讓老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老師們對工作心懷敬畏,不願也不敢為“不良行為”而丟掉一個養家餬口的“金飯碗”。

這並非來自虛無縹緲的情懷,而是有保障的薪金帶動的對工作的熱愛。

其實,老師的情懷和普通百姓一樣,不過是在全民奔向小康的時代,能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能看起病、買得起房、上得起學,讓家人幸福的生活!

然而,屈指可數的工資,強託著養家餬口的責任,這樣的情懷,很無奈!

5

當一個職業又累又窮,還沒有榮譽感,逃離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靠講境界、講情懷,是留不住好教師的,唯有改善教育生態,才是治根之策。

由於教育牽扯著方方面面,教育問題常常不是教育內部所能解決,教育中的非教育因素,讓教書慢慢成為名副其實的“副業”,這大概就是不少人離去的原因。若不反思,不改進,離去的,將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