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为何日本却遭遇惨败?

1943年,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以德国和日本为首的法西斯国家均节节败退,尤其是瓜岛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二战轴心国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为挽救危局,希特勒多次要求日本向印度发起攻击,以便扭转轴心国的战场主动权。

同年年底,日军制定了英帕尔作战计划,1944年3月8日,日本召集了近10万的驻缅日军,向印度发起进攻作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唯一一次日军攻打印度的战争,竟以全面惨败告终,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攻打过印度。到底是何原因,让日军打了这一仗,就再也不敢进攻印度了呢?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为何日本却遭遇惨败?

英帕尔进攻路线

其实这场战役并非日军和印度军之间的战争,当时印度属于英国殖民地,这场战争虽然发生在印度的地盘上,但是这场战役其实是日军和英军之间的较量。这场战役日本的惨败,扭转了东南亚战场的局势,更像日本走向了全盘崩溃的命运。

其实当时日本大本营集团军的实力并不弱,甚至在战争初始,日军的兵团数量和武器装备,但有更大优势。至于为何会以惨败结局收场,甚至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进犯印度,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为何日本却遭遇惨败?

驻缅日军

第一点:日军在进攻英军之前,英军早已经摸清楚了日本的企图。为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日军对于他们的战争计划竭尽所能的隐蔽起来,他们用圆木和木筏将武器伪装起来,甚至隐藏各种运输工具。

即便如此,英军仍然凭借着高超的空中侦察手段,获取了日军的情报机密,根据这种种反常迹象,英军的集团军司令也做出了正确判断,他甚至还推算出了日军有多少兵力以及发起进攻的路线。摸清了日军的作战意图后,英军自然会有所准备。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为何日本却遭遇惨败?

准备充足的英军

第二点:英军选择正确的决战战场,是这场善意能够取胜的关键所在。在了解了日本的作战企图以后,想要保证战役能够取得胜利,那么就需要制定明确的防御、进攻计划。当时英军的选择颇多,最后总司令决定将英军全部撤离至英帕尔盆地,保留英军的集中力量。

之所以要在英帕尔盆地展开决斗,是因为这个地区靠近英军的战略基地,方便用最短的时间集中英军最完整的力量,同时给英军兵力提供补给。这两点优势,有利于让英军保存实力,进行这场战争的决定性战斗。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为何日本却遭遇惨败?

战斗中的英军

第三点:英军的盟军和空军,被这场战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战役初期,日本本来打算决定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攻破印度,这一时期的英军也处于被动危机之中,他们缺少强有力的增援。英军为了让战斗部队能够快速支援英帕尔的守军,他们动用了大批飞机参与到此次空运援军过程之中。

不仅如此,美国空军也给这里的守军提供了大规模补给。这样一来,让原本处于被动局面的守军迅速稳定了战争局面,很快就组织军力对战场上的日军进行猛烈打击。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为何日本却遭遇惨败?

英帕尔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1944年时,随着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节节败退,日本早已进入穷途末路,虽然此时日本疯狂的精神不减,陆军战斗力依然十分可观,但是,维持战争所必须的后勤补给装备已大不如前。

整个英帕尔战役中,日军的后勤补给跟英国根本不是一数量级,当时日本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牟田口廉也在面对前线的日本军队不断要求提供后勤补给时,他竟然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失误,这算怎么回事?

希特勒点名让日本攻打印度,为何日本却遭遇惨败?

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的回复,一方面代表了日本军官已经近乎失去理智的狂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当时日军后勤补给的极端困难。除了后勤的困难之外,英帕尔战役所在的热带雨林环境,也给日本军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准备极为不充分的日本军队根本无法适应潮湿、泥泞、多雨的雨林气候,数以万计的日本士兵感染上各类疾病,身体迅速垮塌甚至死亡。

正因如此,这场战役英国才会取得胜利,甚至扭转了东南亚战场的局势。面对如此惨败,日军已经处于节节败退的局面,他们又哪有实力在继续进攻印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