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 《孩子你慢慢来》

01 幼升小家长的典型病例

有一位清华大学的老师,她在儿子的早教一事上花费了无数精力,儿子也很争气,很小就认识超过1000个字,各种古诗更是张口就来,但是上了 以后居然被老师认为“智力有问题”。让这位母亲忽然十分焦虑,也非常困惑。

还有一位二胎妈妈,因为工作忙并且精力也有限,并未及时对孩子开展 ,于是在孩子上小学前夕的暑假时间里,开始整宿整宿地失眠,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优秀,会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基于这样的紧张、焦虑、担心、烦躁等情绪,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没多久,比如像现在刚过了一个月,就失去了耐心,总觉得孩子的表现不正常,开始冲孩子大喊大叫。更有甚者,在 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变成了“佛”,或者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其实孩子才刚刚上学,家长为什么就会这样情绪失控呢?这些都说明家长对孩子上学这件事情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小学生家长与幼儿家长,二者的职责和压力完全不同,家长要做好角色转换;孩子上学,家长可能会失去更多的自由时间,要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并重新建立起适应孩子上学的家庭生活秩序;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家长要对学校的制度化、规则化、复杂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家长期望孩子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都要优秀,有位妈妈曾经因为儿子数学打了98分而气的吃不下饭。

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的例子吧。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02 先胖不算胖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大概早已闻名于世了,今天我们从两个不一样的角度来看一下。首先来看看他的学业:

小学阶段:他10岁还不能流利地讲话,以至于他的小学老师一度认为他是智障儿童,尝试了很多次以后,最终对他失去了教育、培养的信心和耐心;

中学阶段:爱因斯坦除了数学成绩尚可外,其余科目均一塌糊涂,最终他的中学老师也失去了耐心。15岁时被退学。

大学阶段:第一次考大学失败,回中学复读一年。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如果从整个学习阶段来看的话,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地道的loser(失败者)。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成长,又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发现:

  • 妹妹出生时,爱因斯坦还不到3岁。他磕磕巴巴地说了一句从来没讲过的长话:她是我的新玩具吗,为什么没有轮子,那我还怎么玩?——这说明他虽然语言能力不强,但是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 3岁时,他开始对母亲的钢琴曲感兴趣。
  • 6岁时,他主动要求学习小提琴
  • 12岁时,他独立证明了数学定理。
  • 26岁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从此开始了他的物理学家之路。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当然,可能会有读者会说:“这些都是漂亮的废话,如果爱因斯坦没有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的话,他的这些经历也没什么特别的,很多孩子可能都会这样。” 其实笔者要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千万不要在孩子刚上学甚至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着急,如果你的关注点错了,即使你再急都没用。

那么问题来了,关注点应该是什么呢?

03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适应性

刚上 的孩子是什么状况呢?有的孩子分不清铃声是上课还是下课;有的孩子开学就把课本弄丢了;有的孩子认不清班级门口堆放的衣服是不是自己的。就这样懵懂的孩子,怎么可能适应上学呢?六七岁的孩子,每天要早起、按时上学,要记住老师布置的事情,要学会与同学共处,要学习许多新知识。于是没过多久,有的孩子就害怕上学了,开始拒绝上课、拒绝写作业,并出现各种焦虑情绪。这种不适应如果不消除,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产生厌学心理。就像我们成年人曾经到过一个让自己不愉快的地方,也不会再想去那里一样。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不同的情况,孩子需要适应的方面不同。有的孩子要适应和家人分开;有的孩子要适应学校的多种规矩;有的孩子要适应必须写作业;有的孩子要适应没别人学得快。因为这些多种不同的困难,阻挡了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那么要想让孩子顺利跨过幼小衔接这道坎,正确的做法是关注适应性,那作为 应该怎么做呢?答:应该做到下述四方面:

1. 做好入学焦虑症的预防工作

分离焦虑是一年级孩子容易出现的适应困难,表现程度不一。强烈的不安全感、情绪失控让孩子完全无法适应上学。预防分离焦虑是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方面。一般的入学焦虑,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中,会逐渐消失,孩子会愉快地融入班级,和全班同学一起步入学习的正轨。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2.从学前开始培养入学适应性

自理能力从4、5岁时开始培养,上学的时候就基本上准备好了;上学后在家长的鼓励中,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思考难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与同伴的矛盾。培养好的用脑习惯和专注力,并进行科学的智力启迪。

3.用“半学习”帮助孩子适应学校节奏

六七岁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带有幼儿特点,容易疲劳,学习时间一旦超过他们大脑的负荷,他们就很难适应。所以上学之初,一年级孩子需要一段“半游戏——半学习”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阶段,适应学校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开学、放假等一系列学习环节和作息规律。孩子能够达到学校的作息要求,能记住老师讲的课、布置的事情、能够安排好学习,不会因为玩耍忘记写作业,就基本上适应学校的要求了。

为什么孩子上一年级前后,家长均很上火?因为你的关注点不对

十一之后小学的放学时间是一般是下午三点-四点之间,放学之后,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玩耍、游戏、户外活动和体验锻炼的时间,一定不要继续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学习了。有的家长不懂“半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总觉得放学没写作业就是浪费时间,于是自己布置作业,其实孩子上了一天课,脑力消耗很大,很疲惫,必须要放松心情、充分活动才能消除疲惫、恢复脑力,这样才能保持对上学的兴趣。只有少数的孩子能够很快适应学校,所以“半学习”的过程需要持续一至两年的时间。和女孩子比较,男孩子需要的适应时间会更长一些,所以家长们要有心理准备,而且要耐心引导孩子的适应过程。如果家长们急于求成,孩子可能会到中学都很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4.要有“慢教育”的觉悟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积累点滴、逐渐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如万米长跑,从一年级开始,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要经过12年的时间。与又长又慢的过程所相符的学习特点,是慢学习、慢教育。慢教育的理念就是用不着急的、包容的、温和的态度,始终鼓励孩子“不着急”、“努力去做”。“慢教育”的能力,就是能够从容应对压力、克服急功近利、保护孩子“慢慢学习”,每天都认真去做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坚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认真写字、做手工等,并慢慢地成长起来。慢慢学习不是降低效率,是尊重成长规律;慢慢学习不是消磨时间,而是学习只能慢慢来,要有适应性。

以上乃一家之言,与各位家长共勉,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