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被“吼”大的孩子,都会有这些“性格缺陷”,妈妈要控制好情绪

“宝宝,快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好,洗手,准备吃饭啦!”

5分钟过去了,没动静...

“玩具收好了没!”

10分钟过去了,假装没听见,跑去看电视...

“怎么还看电视!刚才和你说话听到没”

20分钟过去了,说10遍还没动静...

“还!不!去!收!拾!洗!手!吃!饭!”

面对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磨唧唧,吃饭“细嚼慢咽”,一玩就毫无时间观念,相信每个妈妈最后能做的只有“恶龙咆哮”了。

被“吼”大的孩子,都会有这些“性格缺陷”,妈妈要控制好情绪

生活中,我们都清楚要耐心、理性地指导教育宝宝,但是宝宝的天性往往总是不自觉的和我们作对。

最后,宝宝只能在妈妈“提醒——警告——严重警告——恶龙咆哮”的法则下收尾。

对于宝宝,无论这之前多么快乐、意犹未尽最终都会被恐惧所替代。

站在妈妈角度,本想相安无事、和睦相处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还生一肚子气,愤怒平息过后想起来却又后悔打脸。

现在想想要是“吼叫”变成一种常用的工具,不仅以后管教孩子只能靠吼才管用,甚至到最后是连吼叫都没作用,还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性格、以及他们遇事的处理方法。

家长经常吼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

缺乏安全感,胆小自卑

当大人对小孩大吼大叫时,弱小的孩子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只有接受、忍耐,最后把不反抗做为习惯,慢慢得变得胆小、软弱。如果孩子性格本就内向,加上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就很容易封闭自己,患上自闭症。

一个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是建立不了健康的安全感的,而这缺失需要用一生去弥补。相比起其他孩子,他们更容易胆怯退缩、对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崩溃,难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环境适应力差。将来进入幼儿园,融入新环境都有很大阻碍。

被“吼”大的孩子,都会有这些“性格缺陷”,妈妈要控制好情绪

被“吼”大的孩子,都会有这些“性格缺陷”,妈妈要控制好情绪

被“吼”大的孩子,都会有这些“性格缺陷”,妈妈要控制好情绪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合适的教育方法,也并不是让爸妈做到完全不吼叫,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有一定的抗压性,能更自信坦然得接受错误,以及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

逐渐失去创造力和自信心

你别闹了!我很烦... 有时候并不是小孩错了,而是家长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不自觉得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些无用的吼叫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他们并不清楚自己错在哪了,只能默默听从大人的安排,养成“听话乖巧”、“言听计从”的习惯,而逐渐丧失自己的个性,自我创造力也逐渐丧失。

更加情绪化,还会记恨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像芽芽妈的表妹一样,虽然自己不喜欢父母吼叫的行为,但却也在父母无形的影响下,对人对事变得易怒、暴躁。

长期用吼叫的行为去管教孩子,除了让一些孩子变得内向,有的孩子还会在表达上更加情绪化,常用大吼大叫来表达想法。当爸妈教育自己时,能吼得比父母还凶,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难管,还会记恨父母。

被“吼”大的孩子,都会有这些“性格缺陷”,妈妈要控制好情绪

其实,宝宝天性单纯,自我约束性较差,我们只要掌握了宝宝的心理,事先进行交代,事后再进行说明,一定让宝宝知道,吃完饭以后还可以玩会别的游戏;就算今天不玩了,以后有时间也可以再来。

如果宝宝意犹未尽时,要想让他听从你的意愿去做别的事,务必要心平气和的沟通,冷静耐心转移宝宝的注意目标

。当宝宝注意目标分散不集中时,我们同样要告诉宝宝,时间很富裕,咱们慢慢玩,不急。

有时宝宝不愿做、不敢做某个活动时,我们千万不要硬性要求孩子去完成。妈妈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行为教育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在心理上、生理上顺应宝宝的天性,引导宝宝自己去体验游戏的快乐,不至于让妈妈感到生活得艰辛和带娃的压力。

被“吼”大的孩子,都会有这些“性格缺陷”,妈妈要控制好情绪

“吼叫”是一种无效的情绪发泄,除了表达我们难以掩饰的愤怒外,对事情的合理解决并没有任何帮助。

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咆哮怒吼,其实也会让孩子也变得暴躁,而且越来越抵触家长。

芽芽妈最后想说

如果在妈妈的强压要求下迟早会束缚了孩子,导致理性会控制了天性。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乖巧,同时也会失去了个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