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這個人擁兵四十萬,本來可以救建文帝,但是他卻放棄了

寧國公主(1364年-1434年9月7日),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女,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懿文太子朱標同母妹。

在《明史》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個駙馬中,他特別喜歡開國功臣汝南侯梅思祖之侄,梅殷。他是一個善良、謹慎之人,平時擅長騎馬射箭,朱元璋就曾稱讚過他。到了洪武十一年的時候,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大女兒寧國公主許配給了梅殷,以至於,明朝的官員對這位受寵的駙馬非常尊敬。

這個人擁兵四十萬,本來可以救建文帝,但是他卻放棄了

在朱元璋去世前,他擔心自己兒子們會爭奪皇位,而孫子朱允炆卻無法對抗那些強勢​​的叔叔,所以,他把梅殷叫到自己身邊請他輔佐新皇帝。朱允炆在登基之後,對梅殷也是非常器重。當朱棣以清君側的方式,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他就派梅殷率領著四十萬的軍隊,去保衛淮安。

建文四年的時候,朱棣不僅擊敗了建文帝,還俘虜了建文帝手下的諸多將領,然後,就派遣使臣以入京上香的名義試圖讓梅殷放行。但是,梅殷拒絕了朱棣的藉口,他告訴使者:關於進香這件事,明太祖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早有禁令,所有想要違背禁令的人都是不孝之人。

朱棣聽了梅殷的話之後非常生氣,於是,他寫信告訴梅殷:自己發兵清君側是順應天命,不是人力就可以阻止的。根據《明史》的記錄,梅殷駁回了這一說法:“留下你的嘴為殿下說君臣大義。”朱棣因此就更加生氣了。

這個人擁兵四十萬,本來可以救建文帝,但是他卻放棄了

朱棣怕夜長夢多,也不願與梅殷過多的糾纏,就繞過淮安進入到了南京。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梅殷卻沒有派兵去救援,也沒有派兵攔截朱棣。關於這段史實,在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說梅殷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另一些人則說梅殷是一根牆頭草。

在建文帝消失之後,朱棣強迫寧國公主咬破手指給梅殷寫下了一封血書,內容就是:讓梅殷趕快回京。梅殷與寧國公主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梅殷看到寧國公主的血書之後,更是淚流滿面非常傷心。不過,在梅殷安靜下來之後,他首先詢問的是建文帝的情況。

使臣對於建文帝的情況,只說了兩個字:“死了。”梅殷聽到之後,嘆了一口氣,說道:“君亡與亡,君存與存,吾姑忍俟之。”

顯然,梅殷知道建文帝的情況之後,知道自己現在到京城就是羊入虎口。

這個人擁兵四十萬,本來可以救建文帝,但是他卻放棄了

寧國公主,作為朱棣的妹妹,在理論上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梅殷不放心寧國公主,於是,他就放下了手中的權力,選擇與使臣一起進京。俗話說,人生有諸多的不如意,也有諸多的坎坷,當你在最落魄的時候,才知道誰才是最在乎你的人。世事難料,轉眼間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梅殷深知自己愧對朱元璋的囑託。

在建文帝失蹤之後,梅殷不僅沒有什麼具體的行動,也沒有以身殉國。對此,他感到非常的慚愧,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表現出一副憂鬱的樣子。因為,梅殷羞辱過朱棣,所以,朱棣對梅殷非常的不滿,經常派人去他家監視。到了永樂二年的時候,有人說梅殷培養了大批殺手,還與秀女劉氏勾結,詛咒朱棣。

隨後,朱棣就派人檢查了梅殷的儀仗隊,還讓錦衣衛把梅家的人都押送到了遼東。誰知,朱棣派出的出人辦事無能,很快這件事就傳到了梅殷和寧國公主的耳朵裡。

這個人擁兵四十萬,本來可以救建文帝,但是他卻放棄了

不久之後,都御史陳瑛就上奏朱棣,彈劾梅殷:“私藏外人,招納亡命之徒,意圖圖謀不軌。”但是,都被梅殷一一駁回,說:“這都是誣陷,都是胡亂捏造的事情。”最終,這些人抓不住梅殷的把柄,就只能搞暗殺。第二年,梅殷入朝經過一座橋的時候,就被有心之人看到,便將其推到水中淹死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真的讓人不知所措。

寧國公主深知梅殷的死與朱棣有關,但是,她卻接受不了這種痛苦的現實。於是,她就跑到皇宮之中,拉著朱棣的衣服,淚流滿面地詢問丈夫的下落。朱棣看到自己的妹妹如此傷心,只能安慰她,並告訴寧國公主:“自己會徹查此事。”不久之後,都督就揭發了害死梅殷的人:譚深、趙曦,朱棣便把這兩個人斬首並抄沒家產。

但是,都知道,這兩個人就是替罪羊,也是政治的犧牲品。

後來,朱棣不僅讓梅殷的兩個兒子做了官,還為了掩人耳目,給梅殷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諡梅殷為“榮國公”,又進封寧國公主為寧國長公主。但是,即使給再多的補償,也難以消除寧國公主的喪夫之痛?

這個人擁兵四十萬,本來可以救建文帝,但是他卻放棄了

其實,朱棣的性格最像朱元璋,而朱元璋之所以傳位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就是因為對馬皇后的情誼。但是,情誼歸情誼,一個國家想要發展,想要強大,必須得有一個有作為的統治者。而朱元璋選擇的朱允炆,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不如朱棣,這可能也是朱元璋的無奈。不過,有句話說的好,“人在做,天在看”,可能朱棣對於自己的這種做法也是有所忌諱的。

所以,在朱棣遷都北京之後,他就命人鑄造了舉世聞名的“永樂大鐘”。銅鐘懸掛在大鐘樓中央巨架上,通體褚黃,高6.75米,直徑3.7米,口外徑3.3米,重46.5噸,並且,有二十三萬多字的佛經鑄在鐘上。據清朝史料記載:朱棣鑄造這口布滿經文的大鐘,其實,就是為了懺悔,就是為了向自己曾經的行為謝罪。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寧國公主會不會有些欣慰呢?

【《明史》、《明太祖實錄》、《建文帝本紀》、《明成祖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